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江

作品数:11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内皮
  • 7篇血管
  • 7篇内皮祖细胞
  • 6篇缺血
  • 6篇祖细胞
  • 5篇脑缺血
  • 4篇骨髓
  • 3篇动脉
  • 3篇细胞移植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血管再生
  • 2篇自体
  • 2篇自体骨
  • 2篇自体骨髓
  • 2篇细胞
  • 2篇慢性
  • 2篇慢性脑缺血
  • 2篇内皮祖细胞移...
  • 2篇急性

机构

  • 11篇武汉大学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作者

  • 11篇朱江
  • 10篇刘煜敏
  • 9篇孔朝红
  • 5篇道文欣
  • 3篇周绍霞
  • 1篇李芹
  • 1篇刘晖
  • 1篇章军建
  • 1篇肖喆

传媒

  • 2篇中华老年医学...
  • 2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 8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体骨髓内皮祖细胞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急性脑缺血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获取骨髓源血管内皮祖细胞经培养诱导后,自体移植治疗急性脑缺血的有效性。方法:高脂膳食制备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后,实验动物分三组:组Ⅰ(内皮祖细胞干预组),采集大鼠骨髓,分离血管内皮祖细胞,以VEGF、bFGF和...
刘煜敏朱江孔朝红
关键词:急性脑缺血内皮祖细胞骨髓细胞移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慢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行为学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制备大鼠慢性脑缺血双侧颈动脉结扎(2-VO)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和手术组,将手术组大鼠随机分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组和磷酸盐缓冲液(PBS)组。术后6周G-CSF组经颈外静脉注射G-CSF(10mg/L,1ml·kg-1·d-1),PBS组给予PBS(1ml/kg),每间隔24h干预1次,共3次,假手术对照组仅分离出双侧颈外静脉,不干预。术后8周行Morris水迷宫评价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变化,同时通过观察缺血区细胞增生情况、激光共聚焦三维血管成像、缺血区神经细胞的凋亡和形态学变化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等探讨其可能的机制。结果水迷宫检测结果显示,训练第2天至第5天大鼠逃避潜伏期G-CSF组明显短于PBS组(均P〈0.05);第1象限游泳时间G-CSF组明显长于PBS组(P〈O.05)。缺血脑组织内的BrdU阳性细胞数G-CSF组(27.7±4.76)个/视野,明显高于PBS对照组(10.4±3.7)个/视野(P=0.030)。脑血管共聚焦检测结果显示,G-CSF组与PBS组比较,毛细血管直径明显变小((2.90±0.20)μm与(3.45±0.26)μm,P=0.0203,同源组织缺血边界地区的分支点数目显著增加[(207.82±10.73)个/0.002mm2与(162.10士9。31)个/0.002mm3,P=0.0053,微血管总面积显著增加[(86498±2896)Ftm2/0.002ITlm。与(73976±3826)μm3/0.002mm3,P=0.003]。凋亡检测结果显示,G-CSF组细胞凋亡数目(32.10±6.70)个/视野,较PBS组(56.30±11.20)个/视野明显减少(F=11.89,P=0.043)。电镜下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G-CSF组大鼠的细胞间隙炎性水肿明显减轻;G—CSF组大鼠血浆VEGF水平(58.81±6.61)ng/L,较PBS组(20.81±4.35)ng/L增加(P=0.025)。结论G-CSF可显著改�
孔朝红刘煜敏朱江周绍霞李芹
关键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脑缺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内皮祖细胞对慢性脑缺血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影响的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自体移植内皮祖细胞对慢性腑缺血大鼠行为学习功能的影响。方法制作慢性脑缺血大鼠模型,静脉自体移植内皮祖细胞,进行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功能,并从脑缺血区新生细胞、脑部血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方面探讨可能的机制。结果①Morris水迷宫实验中,训练第2~5天的逃避潜伏期实验组(EPC组)[分别为(44.45±9.44)s,(38.32±1.51)s,(34.95±6.76)s,(24.46±5.47)s明显短于对照组(PBS组)[对成为(52.79±6.47)s,(43.15±11.21)s,(50.29±11.41)s,(53.75±7.35)s](P〈0.01);第一象限游泳时间EPC组(26.76±3.79)s明显长于PBS组[(14.28±2.40)s],(P〈0.01)。②缺血脑组织内的BrdU阳性细胞数PBS组为(12.17±3.49)个,实验组为(26.8±5.76)个,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脑血管共聚焦检测结果显示:EPC组较PBS组比较毛细血管内径显著性变小(分别为(2.8±0.2)μm与(3.4±0.24)μm,同源组织缺血边界地区的分支点数目显著增加[(分别为:(210.1±13.80)与(164.2±12.3)],EPC组可以显著增加微血管总面积(分别为:(84365±3897)与(74568±4626)μm2/0.002mm3),P〈0.05]。④大鼠血浆VEGF检测[分别为(63.91±6.71)pg/ml;(21.81±425)pg/ml,P〈0.051显示干预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内皮祖细胞可以显著改善慢性脑缺血大鼠的学习记忆行为能力,其可能的机制是VEGF相关联的神经保护和血管再生,其在治疗慢性脑缺血疾病中有着很大的应用前景。
孔朝红刘煜敏朱江周绍霞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慢性脑缺血水迷宫血管再生
自体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移植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转归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 探讨目体骨髓米源内皮祖细肥(endothehalprogenitor cell,EPC)移植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转归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自体骨髓来源EPC并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 -bromodeoxyuridine,BrdU)标记.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occlusion,MCAO)模型.EPC组大鼠经颈外静脉移植自体EPC[ 106/ml·kg)],对照组注射磷酸盐缓冲液(1 ml/kg),假手术组不进行任何处理(n=15).改良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评分(modified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mNSS)观察大鼠神经功能变化情况.BrdU免疫组化染色评价EPC增殖和分化.三维共聚焦图像分析检测脑缺血区血管结构和密度.TUNEL染色检测缺血脑组织凋亡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浓度.结果 EPC组mN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第8天时;(6.43±0.69)分对(8.86±0.95)分;q=2.673,P=0.035;第14天时:(4.55±0.89)分对(6.73±1.06)分;q=5.360,P=0.035].EPC组BrdU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多于对照组[(42.2±5.76)对(25.67±5.49);q=4.020,P=0.030].EPC组毛细血管直径显著小于对照组[(4.51±0.21)μm对(6.34±0.24) μm;q=3.980,P =0.003];血管密度[(212.64±8.02)/0.002 mm^3对(153.60±7.21 )/0.002 mn3;q =9.670,P=0.001]和微血管总表面积[(92 013±5 132)μm^3/0.002 mm^3对(71 366±4 538) μm2/0.002 mm^3;q=4.180,P=0.014]显著高于和大于对照组;EPC组凋亡细胞数量显著少于对照组[(36.26±6.91)对(78.34±7.21);t=-4.834,P=0.003];EPC组血浆VEGF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54.91±5.71)pg/ml对(13.81±4.25)pg/ml;q=12.300,P=0.002].结论 自体EPC移植对大鼠缺血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VEGF相关联的血管再生和神经保护有关,其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孔朝红刘煜敏朱江周绍霞
关键词:脑缺血内皮血管细胞移植新生血管化
内皮祖细胞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0年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了80%左右。3h超早期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溶栓,由于受时间窗及其本身溶栓成功率的限制,只有约2%~3%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得到了溶栓治疗,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的发现有可能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提供一种全新的有希望的治疗方法。EPCs已经成功地在外周血、骨髓、
朱江刘煜敏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内皮祖细胞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CELLS
脑动脉夹层的危险因素及治疗
2010年
动脉夹层(artery dissection,AD)是指动脉壁层内撕裂导致血液成分通过破损的血管内膜进入血管壁,使血管壁分层,造成血管狭窄、闭塞或形成假性动脉瘤。脑动脉夹层是青年卒中的主要因素。目前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但已提出脑动脉夹层的自身和环境危险因素的假设。
道文欣刘煜敏朱江孔朝红
关键词:环境危险因素血管内膜血液成分血管狭窄
双侧椎动脉夹层二例
2013年
报告2例双侧椎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特点,提示颈部过伸等姿势可诱发椎动脉夹层,单侧椎动脉夹层可因健侧椎动脉代偿临床症状不明显。
道文欣刘煜敏朱江孔朝红肖喆
关键词:动脉瘤夹层
大鼠血管内皮祖细胞培养及鉴定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索骨髓来源的血管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为缺血性疾病治疗找到新的移植细胞来源。方法采集SD雄性大鼠骨髓细胞,用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单核个细胞,种植于提前包埋了纤维连接蛋白的培养皿中培养,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重组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重组上皮生长因子(EGF)作为诱导剂,将72h后贴壁细胞(A组)和非贴壁细胞(B组)分别培养,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以及数量变化,取A组在第14天,应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技术鉴定内皮祖细胞系列标志。结果A组细胞经过体外诱导后大量扩增,在28d时仍有强大扩增的活力,呈铺路石样,而B组细胞短期内可以大量增殖,呈长索样,之后逐渐变少;在细胞迁移实验中,A组细胞可以相互融合形成血管结构,而B组细胞之间则不能融合,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凋亡;A组经过CD34免疫荧光、CD133、FLK-1免疫组化鉴定呈阳性,并能特异性吸附FITC-UEA-和内吞DIL-Ac-LDL。结论自体骨髓细胞通过贴壁换液后可以分离培养出内皮祖细胞,取贴壁细胞经过体外诱导后大量扩增,并通过表面标记物鉴定可以确认为内皮祖细胞,而非贴壁细胞不能大量增殖,故将贴壁分离方法来筛选内皮祖细胞,此方法简易,并能满足细胞移植的需要,因而,在移植治疗脑缺血引起的内皮损伤应该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朱江刘煜敏孔朝红道文欣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骨髓细胞培养
高脂大鼠内皮祖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研究高脂大鼠内皮祖细胞(EPC)的生物学特性,并探讨其在体外最佳5-(?)(Brdu)标记方案。方法制备高脂模型大鼠,体外分离培养EPC,观察健康对照组和高脂组大鼠EPG生长及增殖状况。将EPC传代培养后,检测不同浓度BrdU和不同孵育时间对其BrdU标记率的影响。结果与健康大鼠来源的EPC相比,高脂大鼠EPC形态较小,培养相同时间时CD34表达率较低,而CD45、CD133表达率较高;细胞吞噬及增殖分化能力较差。BrdU为15μmol/L、孵育时间为60 h时其标记率达较高水平,可满足研究需要。结论在高脂状态下大鼠EPC的生物学功能受损,其BrdU的最佳标记方案为15μmol/L,孵育时间为60h。
孔朝红刘煜敏朱江道文欣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高脂血症生物学特性尿嘧啶核苷
自体骨髓内皮祖细胞移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急性脑缺血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 探讨自体骨髓内皮祖细胞移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的有效性.方法 高脂膳食制备20只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采集骨髓,分离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并扩增培养,检测其表面标记物的表达;第7天采用线栓法制作急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造模后3 h进行移植,其中实验组经颈静脉自体移植BrdU标记的EPCs,对照组给予等量的PBS.急性脑缺血术后6 h和第1、3、7、10、14天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量表行行为学评价,免疫组化染色观察BrdU标记的EPCs在缺血脑组织的分布和血管密度.结果体外培养大鼠骨髓来源的EPCs,细胞数目可达到5×106;CD34免疫荧光和FLK-1免疫组化鉴定呈阳性,并能特异性吸附FITC-UEA和内吞DIL-Ac-LDL.第14天实验组mNSS得分为6.13±0.30.对照组为8.50±0.46,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神经功能的恢复优于对照组.第28天实验组脑缺血区和血管壁可见BrdU标记的EPCs,而对照组则为阴性.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实验组大鼠缺血脑组织血管数为16.87±5.52,对照组大鼠缺血脑组织血管数为12.76±4.9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从活体大鼠骨髓中分离的EPCs通过自体移植后可以进入脑缺血区并长期存活,其能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这可能与血管再生有关.
朱江刘煜敏孔朝红道文欣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脑缺血血管再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