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耀辉

作品数:9 被引量:75H指数:5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颗粒物
  • 3篇死亡率
  • 3篇污染
  • 2篇大学生
  • 2篇修饰
  • 2篇温度
  • 2篇空气污染
  • 2篇急性影响
  • 2篇广义相加模型
  • 2篇R软件
  • 2篇大气颗粒
  • 2篇大气颗粒物
  • 1篇英语
  • 1篇英语教学
  • 1篇英语专业
  • 1篇英语专业本科
  • 1篇英语专业本科...
  • 1篇用力呼气
  • 1篇用力呼气量
  • 1篇人群死亡率

机构

  • 9篇武汉大学
  • 1篇湖北省疾病预...

作者

  • 9篇朱耀辉
  • 7篇马露
  • 6篇张云权
  • 4篇冯仁杰
  • 3篇王素青
  • 2篇龙璇
  • 2篇李锐
  • 1篇龚勋
  • 1篇吴然
  • 1篇包小飞

传媒

  • 3篇中华预防医学...
  • 2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医学与社会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中国卫生统计
  • 1篇中国循证医学...

年份

  • 3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广义相加模型在R软件中的实现被引量:31
2015年
目的通过R软件实现广义相加模型。方法通过空间污染流行病学的一个实例研究介绍利用R软件mgcv包实现广义相关模型的具体步骤和评价方法。结果广义相加模型可在R软件中方便实现。结论 R软件作为一款自由、免费、开源的统计分析软件,可灵活方便地构建广义相加模型,在实际研究中值得推广。
张云权朱耀辉李存禄冯仁杰马露
关键词:广义相加模型R软件
武汉市江岸区温度在大气颗粒物短期暴露对居民死亡影响的修饰效应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分析温度在大气颗粒物短期暴露对居民死亡影响的修饰效应。方法2002—2010年间武汉市江岸区户籍居民非意外死亡、呼吸系统死亡、循环系统死亡资料来源于武汉市江岸区CDC,PM10浓度来源于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温、湿度数据来源于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的中国地面国际交换站。将日均温度进行分层,建立分层的时间序列模型,分析武汉市江岸区2002—2010年不同温度区间下大气污染对死亡的影响,并比较不同年龄、性别、教育水平人群的差异。结果研究期间每日非意外死亡、循环系统死亡、呼吸系统死亡人数P50分别为11.0、5.0和1.0例,PM10浓度的P50为108.0μg/m3,日均温度P50为19.0℃。极端高温(日均气温≥33.4℃)可增强PM10对人群死亡的影响,PM10每增加10μg/m3,非意外、循环系统及呼吸系统死亡分别增加2.95%(95%CI:1.68%~4.24%)、3.58%(95%CI:1.72%~5.49%)、5.07%(95%CI:2.03%~9.51%)。而极端低温天气(日均气温〈-0.21℃)增强了PM10对呼吸系统死亡的影响,PM10每增加10μg/m3,人群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增加3.31%(95%CI:0.07%~6.64%)。高温时,PM10短期暴露对女性、≥65岁人群以及高教育水平人群的非意外死亡影响明显,PM10每增加10μg/m3,非意外死亡分别增加4.27%(95%CI:2.45%~6.12%)、3.38%(95%CI:1.93%~4.86%)和3.47%(95%CI:1.79%~5.18%)。而低教育水平人群对低温更敏感,PM10每增加10μg/m3,人群非意外死亡增加2.11%(95%CI:0.20%~4.04%)。结论温度对PM10与死亡的关系存在修饰效应,且在不同年龄、性别及教育水平下有所不同。
朱耀辉吴然钟佩瑢朱慈华马露
关键词:温度空气污染死亡率
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专业课程全英语教学的现况调查及现存问题对策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为了解高校本科生对全英语教学的态度、参与程度及对全英语教学效果评价等,对武汉市各层次高校专业课程全英语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采用自制问卷,严格按照全英语教学的定义,随机抽取武汉市985和211高校已开展非语言类全英语课程的本科生345人进行调查。结果本科生对全英语教学的认可程度与其英语水平相关,但对全英语教学效果的评价不容乐观;学生与教师对全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但985高校明显好于211高校。结论专业课程的全英语教学有赖于学生和教师的英语素质,应针对国家对国际化高端人才的需求,设置特定标准甄选教师和学生,合理设置课程体系,是当前全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
凌素萍林锦连朱耀辉包小飞王素青
模型回归系数的合并分析在R软件metafor包中的实现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通过R软件metafor包实现模型回归系数合并的Meta分析。方法以公开发表的一个Meta分析为研究实例,介绍利用R软件metafor包实现回归系数合并的Meta分析的具体操作方法。结果利用R软件metafor包进行回归系数合并的Meta分析结果与发表文献一致。结论 R软件作为一款自由、免费、开源的统计分析软件,可灵活准确地实现模型回归系数合并的Meta分析,在Meta分析的实际应用中值得推广。
张云权马露冯仁杰朱耀辉李存禄
关键词:META分析R软件
武汉市春秋季室外不同粒径颗粒物暴露对大学生1秒用力呼气量的急性影响
2015年
目的研究春、秋季室外颗粒物PM10、PM2.5及PM2.5-10的短期暴露对大学生肺功能1秒用力呼气量(FEV1)的影响。方法选取武汉市某大学2年级37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固定群组追踪研究的方法,于2009年秋季(10月29日—11月11日,连续14 d)和2010年春季(3月24日—4月6日,连续14 d)两个时段内分别测定其早、晚FEV1,同时监测室外PM10、PM2.5浓度和温湿度变化。构建广义估计方程定量评价颗粒物暴露对学生FEV1的影响。结果春季PM10、PM2.5和PM2.5-10浓度每升高10μg/m3时,当晚FEV1分别下降0.20%(β的95%CI:-0.37%^-0.04%),0.48%(β的95%CI:-0.88%^-0.07%)和0.29%(β的95%CI:-0.53%^-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滞后和累积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秋季大气颗粒物的暴露与晚上FEV1无统计学关联(P>0.05),PM2.5-10浓度每升高10μg/m3时,滞后3 d的早上FEV1下降0.41%(95%CI:-0.8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武汉市春、秋季室外颗粒物的短期暴露对大学生FEV1存在急性影响,其中PM2.5-10暴露对肺功能的影响亦应引起重视。
张云权马露冯仁杰李存禄朱耀辉田村宪治岛正之
关键词:大气颗粒物急性影响大学生
武汉市大气污染短期暴露对人群死亡率影响的季节差异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分析武汉市大气污染短期暴露对人群死亡率影响的季节差异。方法采用基于Poisson分布的广义相加模型的时间序列方法,分析武汉市中心城区江岸区2002—2010年大气污染物PM10、SO2、NO2的短期暴露与人群死亡率关系的季节差异。结果研究期间,大气PM10、SO2、NO2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18.7、49.3、58.3μg/m3,每日平均非意外死亡数为11.1例。大气污染对非意外死亡和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以夏季最低,大气PM10浓度每升高10μg/m3,滞后2 d平均(lag0-1)的冬、春、夏、秋季非意外死亡分别增加0.28%(95%CI:0.01%-0.56%),0.28%(95%CI:-0.05%-0.61%),0.11%(95%CI:-0.38%-0.59%)和0.31%(95%CI:-0.03%-0.65%);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分别增加0.61%(95%CI:0.23%-1.00%),0.82%(95%CI:0.35%-1.29%),-0.12%(95%CI:-0.83%-0.59%)和0.42%(95%CI:-0.06%-0.91%)。大气污染对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以冬季最高,大气PM10浓度每升高10μg/m3,lag0-1的冬、春、夏、秋季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分别增加1.46%(95%CI:0.72%-2.21%),0.36%(95%CI:-0.63%-1.35%),-0.03%(95%CI:-1.61%-1.58%)和-0.35%(95%CI:-1.41%-0.73%)。气态污染物SO2、NO2对死亡率影响的季节差异与大气PM10相同。结论武汉市中心城区大气污染短期暴露对死亡率的影响呈现一定的季节差异,且对不同死因死亡率的影响存在不同的季节模式。
朱耀辉李存禄冯仁杰张云权朱慈华马露
关键词:大气污染死亡率广义相加模型
2009-2013年武汉市某区居民伤害死亡及减寿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分析武汉市某区2009-2013年居民伤害死亡流行特征及减寿情况,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伤害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标化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减寿率、平均减寿年数等指标对居民伤害死亡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3年该区居民伤害死亡率为38.50/10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除65岁年龄组外,均呈现男性伤害死亡率大于女性的特点。5年间居民交通事故伤害所致寿命损失年最高(5040人年),其次为自杀(3960人年)和意外跌落(3027.50人年)、溺水伤害造成的平均减寿年数最高(28.14人年),其次为被杀(25.26人年)和自杀(23.02人年)。结论:伤害已构成严重危害居民生命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应加强儿童溺水、成年人交通事故和自杀的预防与控制,对重点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策略和干预措施,有效降低伤害所致的居民寿命损失。
朱慈华龚勋李存禄朱耀辉吕红艳
冬季颗粒物暴露对大学生1s最大呼气量及呼吸道症状的急性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研究冬季室内外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短期暴露对大学生呼吸道症状以及1 s最大呼气量(FEV1)的影响。方法整群选取武汉市某大学2年级37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固定群组追踪研究的方法,于2009年12月23日—2010年1月5日连续14 d,测定其早晚FEV1,并记录每日是否出现咳嗽、咳痰、流鼻涕等呼吸道症状,同时监测室内外PM2.5、PM10浓度和温湿度变化。构建广义估计方程(GEE)模型定量评价颗粒物暴露对学生呼吸道症状以及FEV1的影响。结果调查期间室内、外PM2.5日均浓度分别为(110.6±42.3)、(143.5±51.2)μg/m3,PM10日均浓度分别为(148.2±43.2)、(239.1±71.3)μg/m3。研究未发现当日(lag 0 d)室外PM2.5的暴露对晚上FEV1有急性影响,室外PM2.5浓度每升高10μg/m3,其滞后1 d(lag 1 d)、滞后0~1 d(lag 0~1 d)、滞后0~2 d(lag 0~2 d)的FEV1分别改变-0.28%(95%CI:-0.52%~-0.03%)、-0.45%(95%CI:-0.81%~-0.08%)和-0.63%(95%CI:-1.15%~-0.11%)。在出现的咳嗽、咳痰和流鼻涕等症状中,咳痰的发生风险随室内外颗粒物浓度升高而增加,其中,室内、室外当日PM2.5浓度升高10μg/m3,咳痰症状发生的风险分别增加为1.18(95%CI:1.02~1.36)、1.08(95%CI:0.97~1.19)。并且,随着室内外PM2.5、PM10滞后时间和累积时间的增加,发生咳痰症状的风险均呈上升趋势。结论武汉市冬季颗粒物的短期暴露对大学生呼吸道症状和FEV1存在急性影响,并伴随滞后和累积的天数增加其影响呈现加重趋势。
张云权马露朱耀辉龙璇李锐王素青田村宪治岛正之
关键词:颗粒物呼吸功能试验呼吸道症状大学生
季节和温度在颗粒物暴露对死亡率影响中的修饰效应被引量:11
2015年
大气颗粒物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颗粒物浓度升高会引起人群死亡率的增加。另外,不少研究也发现,季节和温度在颗粒物暴露与死亡率的关系中可能存在一定的修饰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对季节和温度的修饰效应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作综述,以期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张云权马露朱耀辉龙璇李锐王素青
关键词:颗粒物死亡率温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