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兰芬

作品数:24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哲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玄学
  • 4篇哲学
  • 3篇儒学
  • 3篇宗教
  • 3篇理学
  • 2篇信仰
  • 2篇玄思
  • 2篇哲学史
  • 2篇儒家
  • 2篇圣人
  • 2篇魏晋
  • 2篇魏晋玄学
  • 2篇文化
  • 1篇道家
  • 1篇德国古典哲学
  • 1篇东方哲学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学
  • 1篇心学
  • 1篇休谟

机构

  • 23篇中山大学

作者

  • 23篇李兰芬
  • 1篇张清江

传媒

  • 4篇中山大学学报...
  • 3篇现代哲学
  • 2篇开放时代
  • 2篇广西大学学报...
  • 2篇岭南学刊
  • 2篇当代教育论坛...
  • 1篇孔子研究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学术研究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国哲学史
  • 1篇哲学分析
  • 1篇孔学堂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 5篇2003
  • 1篇1997
  • 1篇1994
  • 1篇1993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体无”何以成“圣”?--王弼“圣人体无”再解被引量:8
2008年
王弼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从形而上学的层面,突出了"体"与"知"的关系。文章力图探索王弼在道与无、言意象、体与知等不同方面,对圣人问题的解决;探索王弼通过"圣人体无"思想,化解中国传统中形上与形下之矛盾问题的努力;并指出王弼对问题的解决及努力,给后来思想史的发展仍带来很多问题。
李兰芬
关键词:圣人中国哲学史
析汤用彤对中国真精神之玄解——再谈《理学谵言》
2018年
近现代中国学人企图通过学术方式,捍卫中国文化。其中,汤用彤的选择很特别。他尝试通过玄学的独特角度,解读中国文化的真精神,使得他在当时的文化思潮中开拓出新的眼界与新的方法。阅读汤用彤早期文章《理学谵言》,可体悟其别具一格的"玄解"意味。汤用彤玄解理学(中国文化之真精神)之独特,在于他强调理学的形上之心性品格,必须与切己的、严谨的道德践行(学风)(修身)结合,与齐家治国天下的担当结合。也只有从这种结合中,汤用彤认为理学才是中国文化精神之真的完全体现。
李兰芬
关键词:玄学文化立场
文化坚守者与学问家的张力——以汤用彤为例被引量:1
2018年
西方文化的挑战,让历史上担当文化守卫者的近现代中国学人,在新教育方式的逐渐成熟及自我身份有所改变的情势下,是否仍然能坚守和发扬自己的文化,成了一个颇为纠结的问题。通过汤用彤的个案分析,展示近现代中国知识分子作为自身文化坚守者的抱负,与其受新式教育影响而成为的学问家身份之间的矛盾。尤其着重分析汤用彤企图借与哲学相关的玄学研究(新旧结合的学问方式)来体现其文化保守情怀时,与儒家思想特质(汤用彤文化坚守的核心)可能产生的矛盾,导致其以玄学研究学问方式的学问家身份,不能真正实现其自许的文化卫道的期待。
李兰芬
关键词:学问家玄学宗教
玄远之幕的飘落——王弼《论语释疑》的命运被引量:7
2004年
本文通过分析王弼《论语释疑》在中国思想史中的命运 ,探讨儒家经典被玄学所体现的道家思想解释时 ,其思想意义的被改变与被扩展 ;探讨这种改变及扩展给儒学发展带来的种种问题。
李兰芬
关键词:玄学
从德国古典哲学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因果理论
1993年
自十七世纪英国哲学家休谟提出他著名的归纳问题以来,关于因果理论的每一次争论都掀起哲学史上的轩然大波,其原因与因果理论的特色有关。
李兰芬
关键词:因果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德国古典哲学哲学家哲学史休谟
课程重点的设置及与课程讲授的关系——从如何设置“东方哲学”课程重点谈起
2003年
随着学科知识的日益膨胀,在大学的教育里,除不断增设新的学科专业外,已有一定传统的学科专业教育也面临着增设新的基础(必修)和辅助(选修)课程的问题.其中,如何设置任何一门新课程的重点,会实际地影响到该课程的授课效果.可以说,课程的重点,既是课程知识所能解决问题的所在,又是课程知识内容之间联系的纽带.由它,带出新课程开设的意义,使课程的内容能围绕中心,形成严格的知识体系.
李兰芬
关键词:东方哲学课程设置人文学科课程内容
寻找入世的真理——以章太炎、太虚与欧阳竟无的观点为例被引量:3
2007年
近代佛教复兴运动中,从入世担当角度重视理性研究,与佛教内外学者对佛法、佛学与哲学关系的看待有关。文章通过比较章太炎、太虚、欧阳竟无三位著名学者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指出,代表世俗理性的哲学,与佛教的理性,对自然宇宙、社会人生,虽都采取说理的方式,但仍有不同。更重要的是,佛教理性与改变人生、改变社会的实践、体验必然相关。欧阳竟无警示,佛教理性使学佛之人学会自觉批评自身狭隘的执著,哲学理性则有可能致哲学家太过自信,而放弃对自己局限性的自觉批判,拒绝对他人的理解。何为有担当意义的真理?这个问题至今仍没有彻底解决。
李兰芬
关键词:人间佛教佛法
面对儒学
李兰芬
关键词:魏晋玄学儒学
人本主义对素质教育的启示被引量:6
2003年
鉴于当前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和实践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试图从人本主义心理学丰富理论中挖掘对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富有启示性的思想,探讨其对素质教育理念的合理成分,进一步促进我们对素质教育的认识.
李兰芬
关键词: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心理学教育方式教育目的教育过程
毛泽东矛盾问题精髓理论新解
1994年
毛泽东矛盾问题精髓理论新解李兰芬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强调掌握对矛盾个性认识,对具体事物具体分析的辩证方法,实际上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及活的灵魂的把握。但同时,毛泽东也反复指出,矛盾个性、特殊性的理解不是片面孤立的,一定要将其与矛盾共性、普遍性的理...
李兰芬
关键词:毛泽东方法论思想《矛盾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