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其荣

作品数:34 被引量:401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重点科学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篇天文地球
  • 13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9篇盆地
  • 18篇四川盆地
  • 10篇成藏
  • 9篇三叠
  • 9篇嘉陵江组
  • 6篇须家河组
  • 6篇油气
  • 6篇储层
  • 5篇盐岩
  • 5篇三叠世
  • 5篇三叠统
  • 5篇碳酸
  • 5篇碳酸盐
  • 5篇碳酸盐岩
  • 5篇气藏
  • 4篇页岩
  • 4篇同位素
  • 4篇川南
  • 3篇地层
  • 3篇地球化

机构

  • 3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7篇西南石油大学
  • 4篇西南石油学院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长江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
  • 1篇四川石油管理...

作者

  • 34篇李其荣
  • 13篇李延钧
  • 10篇杨坚
  • 7篇杜本强
  • 6篇王廷栋
  • 6篇马彦良
  • 6篇隆辉
  • 5篇朱晓惠
  • 4篇赵路子
  • 3篇梁艳
  • 3篇宋华清
  • 3篇袁续祖
  • 3篇吴昌龙
  • 2篇彭才
  • 2篇祝海华
  • 2篇刘满仓
  • 2篇刘旭宁
  • 2篇朱秋影
  • 2篇唐洪明
  • 2篇李韬

传媒

  • 7篇天然气工业
  • 4篇天然气地球科...
  • 2篇西南石油学院...
  • 2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中国地质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沉积学报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复式油气田
  • 1篇海相油气地质
  • 1篇江汉石油学院...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石油地质与工...
  • 1篇岩性油气藏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第三届全国沉...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5篇2006
  • 6篇2005
  • 3篇2004
  • 1篇1999
  • 1篇1997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致密砂岩气藏高渗透带与古构造关系探讨--以川中川南过渡带内江-大足地区上三叠统须二段致密砂岩气藏为例被引量:11
2008年
通过对川中川南过渡带内江—大足地区上三叠统须二段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的研究,指出:该区高产井呈带状分布并与古构造有密切的关系;沉积作用中古构造带顶部及两翼为水体的高能带,沉积了成熟度较高的粗颗粒,并且在成岩过程中由差异压实作用形成了裂缝,使古构造带顶部及两翼变为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带;远离古构造带翼部的沉积成岩条件相对较差,储层物性变差,于是在古构造带上就形成了岩性油气藏。
罗文军李延钧李其荣杨坚袁霞郭瑞超
关键词:致密砂岩气藏
四川盆地南部纳溪—塘河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含硫气藏成因被引量:7
2007年
四川盆地南部纳溪-塘河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气藏属于含硫气藏,其整体H2S含量在整个泸州古隆起属较高,局部地区H2S含量高达25~30g/m^3以上,其嘉一气藏H2S主要为含硫有机质裂解成因,而嘉二、嘉三一嘉四气藏H2S主要为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TSR)成因,而H2S成因类型与含量高低随着天然气成藏过程的变化而变化,燕山早一中期深层志留系来源的气向上运聚成藏,嘉陵江组各气藏呈现低含生源成因H2S特征,燕山末期一喜山早期嘉陵江组储层古地温大多高达140℃以上,含膏岩分布的嘉二、嘉三一嘉四气藏大量发生TSR反应,形成TSR反应成因为主的高含硫气藏,在喜马拉雅运动中晚期由于构造抬升、古地温大幅度降低,TSR反应减慢甚至终止,由于地层水对H2S的溶解作用,使含硫气藏H2S含量重新分配和调整,从而造成不同区域或不同气藏的舍硫量具有较大差异。
李延钧刘麟刘臣李其荣袁续祖杨坚
关键词:含硫气藏川南
四川盆地蜀南地区寒武系地层划分及对比研究被引量:30
2008年
通过对大量单井及地面露头资料的研究,并在对比前人对四川盆地蜀南地区及其邻区寒武系地层划分方案的基础上,以岩石地层特征为主要依据,综合分析了该层系古生物特征及电性特征,将其自下而上四分为下寒武统九老洞组和龙王庙组,中寒武统高台组,中上寒武统洗象池群,并对其地层特征及展布进行了分析,指出下寒武统九老洞组以碎屑岩为主,夹少量碳酸盐岩,下寒武统龙王庙组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中寒武统高台组为碎屑岩与海相碳酸盐岩混合沉积,中上寒武统洗象池群为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寒武系各组(群)地层西薄东厚、北薄南厚,整体呈西北薄、东南厚的展布形式。
刘满仓杨威李其荣马彦良朱秋影谢增业金惠施振生沈珏红
关键词:四川盆地寒武系地层划分对比
泸州古隆起下三叠统嘉陵江组成藏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15
2006年
泸州古隆起划分为核部、斜坡及外围3个部分。古隆起核部以嘉陵江组一段气藏为主;北缘斜坡以嘉陵江组二段气藏为主;南缘斜坡为以嘉陵江组三段气藏为主的多产层气藏分布区。泸州古隆起嘉陵江组天然气性质复杂,既有分布于古隆起核部产凝析油的湿气,又有分布于古隆起斜坡区不含凝析油的干气。利用天然气组成与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全烃地球化学方法分析,古隆起核部以志留系烃源为主,并有上二叠统龙潭组煤系烃源的混入,斜坡区则以下二叠统碳酸盐岩烃源为主,同时存在上二叠统龙潭组煤系烃源的注入。泸州古隆起嘉陵江组油气藏的形成经历了印支期古隆起核部古油藏的形成与破坏;燕山早中期古隆起核部含油气藏的形成;燕山末期斜坡区干气藏的形成及喜马拉雅期天然气进一步富集、调整4个成藏阶段。嘉陵江组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是泸州古隆起的发展演化控制了嘉陵江组油气藏的分布格局;充足的多期多源油气注入是油气成藏的物质基础;“烃源断层”控制了油气的富集程度;晚期溶蚀孔和扩溶孔发育决定了气藏的储集能力;古隆起核部固体沥青和沥青质提供了油气封堵条件,是油气富集的保障。
李延钧李其荣王廷栋胡雄梁艳杨坚袁续祖
关键词:古油藏储集空间嘉陵江组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南部地区嘉陵江组碳酸盐岩薄储层气藏勘探开发技术攻关研究
宋华清赵路子李其荣吴昌龙杜本强李韬夏吉文陈友福朱晓惠冯曦杨雅和吕宗刚刘旭宁黄勇兵杨坚
课题为四川南部地区嘉陵江组碳酸盐岩薄储层气藏的勘探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勘探规划部署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不但近期的勘探目标及勘探规划部署方案已经被采纳,并收到显著的勘探开发成效、社会经济效益,而且提出的中长期勘探目标勘探领...
关键词:
关键词:成藏规律酸化
泸州古隆起嘉陵江组油气成藏期的确定被引量:21
2005年
通过流体包裹体分析及其均一温度的研究,并结合烃源岩演化史、储层地温史、岩心薄片镜下沥青的观察,按照油气分段捕获原理,确定四川盆地泸州古隆起嘉陵江组油气共存在4次成藏期,即中三叠世、中侏罗世前后、晚白垩世前后和喜山运动中晚期,分别对应古油藏的形成与破坏期、志留系注气为主期、二叠系注气为主期和油气再分配期。同时,根据储层沥青在镜下的光学特征和在各类孔隙中的分布形态的观察,可定性确定泸州古隆起嘉陵江组油气存在多期注入和叠加的历史,并证实泸州古隆起核部曾经存在一个来自志留系烃源的印支期古油气藏。结果表明,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应用流体包裹体确定油气成藏期的方法行之有效。
李其荣王廷栋李延钧宋华清杨坚
关键词:油气成藏期嘉陵江组古隆起储层沥青演化史古油藏
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地区天然气保存条件研究被引量:8
2005年
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地区具有深层震旦系、二叠系产淡水,浅层下三叠统产天然气的特殊性。在充分利用地层流体性质、地层压力等资料综合分析边缘地区各构造保存条件的基础上,认为研究区保存条件主要影响因素为盖层、断层、储集层岩性、露头地表水渗入。震旦系和下二叠统为厚层块状灰岩,在构造作用下容易产生裂隙带,为露头区地表水渗入提供通道。嘉陵江组透镜状储集层的分布特点决定了嘉陵江组受地表水的影响较小。建议盆地西南边缘地区勘探以三叠系嘉陵江组气藏为主。
成艳陆正元赵路子李其荣
关键词:油气保存地层流体地层压力四川盆地
川南地区下二叠统茅口组“岩溶型气藏”地震、地质特征探讨被引量:17
1999年
指出川南地区下二叠统茅口组可能普遍存在“岩溶”现象。通过对该组构造翼部有获气井、钻井中有放空且获大气和向斜有获气井等地震、地质特征归纳分析后认为,应在该向斜和构造翼部寻找“岩溶型气藏”。
曹刚李其荣安辉
关键词:四川盆地茅口组地质特征
应用烃类分段捕获原理研究油气运移聚集过程被引量:16
2007年
根据烃类生成、构造活动和圈闭形成的阶段性,以及油气运移聚集存在分段捕获的原理,对川中—川南过渡带安岳—包界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二段油气成藏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该区北部的安岳—通贤地区主要捕获了须家河组低演化系列煤成烃类,由于构造运动改变了油气运聚方向,未能进一步捕获后期较高演化阶段的烃类,具有分段捕获的特点;而该区南部的包界地区不仅捕获了低演化阶段的烃类,同时还捕获了成熟—高熟早期须家河组煤成烃类,具有连续累积捕获的特点。
李延钧李其荣梁艳杨坚罗文军袁续祖蒲洪果
关键词:四川盆地川中-川南过渡带烃类油气运聚成藏
四川盆地南部下古生界龙马溪组页岩气评价指标下限被引量:58
2013年
本文选取有机质丰度、页岩单层厚度、页岩埋深、成熟度、页岩物性、脆性矿物含量6项指标对四川盆地南部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进行评价.充分应用页岩钻井资料,研究了海相页岩气的各项评价指标下限:(1)首次通过有机碳恢复法、含气量反演法、测试法确定有机质丰度(TOC)下限为1.0%;(2)根据烃源岩生排烃理论,结合龙马溪组页岩地层组合特征,认为页岩单层厚度下限应为30m,并且其中还包含至少15m厚的优质页岩;(3)利用TOC和孔隙度关系确定充气孔隙度下限为1.2%;(4)结合实际地质条件对成熟度、埋深、脆性矿物含量等其他指标进行了研究.综合上述成果,建立了一套适合高演化海相页岩气的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在四川盆地南部页岩气地质选区的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于指导该区页岩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李延钧刘欢张烈辉吕宗刚李其荣黄勇斌
关键词:页岩气龙马溪组四川盆地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