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学尧

作品数:41 被引量:575H指数:1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政治法律
  • 4篇哲学宗教
  • 4篇文化科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0篇法律
  • 11篇司法
  • 9篇法律职业
  • 8篇法学
  • 4篇人工智能
  • 4篇律师
  • 4篇教育
  • 3篇伦理
  • 3篇公众
  • 3篇法理
  • 3篇法学教育
  • 3篇法治
  • 2篇道德
  • 2篇行政
  • 2篇隐私权
  • 2篇政治
  • 2篇职业主义
  • 2篇私权
  • 2篇司法独立
  • 2篇司法改革

机构

  • 30篇上海交通大学
  • 7篇浙江大学
  • 4篇中国政法大学
  • 3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上海财经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杭州大学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华东政法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香港浸会大学
  • 1篇浙江工业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公安...
  • 1篇西南政法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香港大学
  • 1篇中南财经政法...

作者

  • 39篇李学尧
  • 2篇郑成良
  • 2篇成凡
  • 1篇郑志峰
  • 1篇陈柏峰
  • 1篇冯健鹏
  • 1篇顾永忠
  • 1篇徐显明
  • 1篇戚建刚
  • 1篇王冲
  • 1篇熊静波
  • 1篇赵晓枫
  • 1篇何俊涛
  • 1篇孙笑侠
  • 1篇程金华
  • 1篇尤陈俊
  • 1篇尚立娜
  • 1篇张志铭
  • 1篇苏宇
  • 1篇蒋红珍

传媒

  • 4篇法制与社会发...
  • 3篇法学
  • 3篇中国法律评论
  • 2篇检察风云
  • 2篇中外法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中国法学
  • 2篇中国应用法学
  • 2篇交大法学
  • 2篇法律和社会科...
  • 1篇浙江学刊
  • 1篇法学研究
  • 1篇江淮论坛
  • 1篇中国改革
  • 1篇探索与争鸣
  • 1篇中国心理卫生...
  • 1篇法学论坛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法商研究
  • 1篇法律适用

年份

  • 5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8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法律职业主义被引量:61
2005年
律师制度起源于西方,法律职业主义是其主流指导理念。法律职业主义由三大基石构成。随着现代批判性思潮对其批判的展开,有必要重新审视国家主义、商业主义以及技术性职业主义和公共性职业主义的利弊。我国学术界和律师界所持的多是技术性职业主义的观点,政府的管制理念存在一定的模糊与混乱。以容纳多种伦理观为己任的“市民公共领域”理论,可能是建构我国律师职业定位新模式的可行路径。
李学尧
关键词:法律职业主义公共性
数智科技的挑战与整合:数字法学的十年及其未来
2024年
本研究全面回顾了中国数字法学在过去十年的发展路径及其在应对数智科技挑战中的作用。数字法学的研究可以还原为三种类型:权利型、监管型和计算法学型,分别通过新兴权利的证立、规制理论的导入以及数智技术的直接应用来分析、回应数字时代的法律问题。数字法学内部的对立性讨论,与法教义学和社科法学的争论有深刻关联。已有研究成果注重与国家战略的契合,是法学理论自主创新的重要成果。然而,这一领域也存在“过度敏捷”、过于重视学科独立性、过度依赖立法回应以及学术中立性不足等问题,须倡导从回应实践需求、注重与技术深度结合、加强学术批判的角度推动数字法学的研究。
李学尧
论法院人员分类改革 以法官职业化为指向被引量:21
2007年
随着“法官职业化”的提法由“学术话语”向“官方话语”的不断延伸和转化,近年来虽陷入某种僵局的司法改革,其改革的思路也不断清晰,逐渐形成了以法官职业化为主线、人员分类改革为主要切入点的改革进路。在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总体设想上,应认识到任何改革都需要付出代价,在具体措施的推出和改进方面。应着眼于正确把握并尊重职业化的规律,果断厘定法官的类别,慎重法官类别内部的分类,并把制度构建的重点放在确立合理的甄别主体、标准和程序以及职业法官的合理管理体制等方面。
张志铭李学尧
关键词:法官职业化指向法院官方话语学术话语
“元宇宙”时代的神经技术与神经权利被引量:6
2023年
越来越多的生物技术学家、伦理学家、法学家主张构建新的权利概念:神经权利。他们对该权利概念的建构必要性、内涵及其功能作了深入的探讨。以认知自由、精神隐私权、人格完整权这三个神经权利的核心概念为主要线索。借用元宇宙类似能够表征涌现状态的概念作为背景,展开前沿科技与新兴权利的关系研讨。超越体系化思考的分析视角,对神经权利进行初步证成。研究认为,不能采用传统工业社会的标准来判断与智能技术结合的神经技术对人类权利和自由的严重威胁;对于前沿科技带来的不确定风险,应创新构建或者容忍权利保护的“冗余”机制;神经权利本质上属于数字权利。
李学尧
论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的衔接——法律职业准入控制的一种视角被引量:42
2010年
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的关系,是国家司法资格统一考试制度实施以来,为人们所关注和焦虑的一个重要课题。司法考试作为一种非常典型的法律职业准入控制措施,帮助我们营造了一个共同的语言、解释、价值、经历和身份的共同体,从而也决定性地正面促进了我国的法治建设。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司法考试不是万能的,它不能对法律从业者的法律素养作有效的考察和衡量,因此我们必须寻求有效的替代途径,而这正是法学教育,特别是法学院教育本身所具备的。美国法学院模式的成功对于我们构建法学院教育与司法考试的理想关系,提供了非常有意义的启发。
郑成良李学尧
关键词:司法考试法学教育
人工智能伦理制度的跨学科建构:复杂适应系统的思路
2024年
如何让人工智能伦理从道德原则走向实践,是全球社会各界的关注重点。对此,伦理学、法学、经济学、公共管理学以及社会学都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工具。其中,原则主义是人工智能伦理领域的主导性方法论,它具有灵活性等优势,但也存在基于完全理性假设等一系列问题。通过融合进化心理学、社会技术系统理论、行为法经济学,构建“复杂适应系统伦理学”,可提供具有动态适应性、技术支持性,实现多层次和多主体参与、跨学科理论有效整合的理论框架。法哲学内部,包括卢曼系统论法学关于法律原则的已有讨论也可以为科技伦理研究和制度建构所借鉴。
李学尧
关键词:复杂适应系统进化心理学行为法经济学
行政合同的特权与法律控制被引量:41
1998年
行政合同的特权与法律控制戚建刚李学尧基于现代国家职能与角色的转变及公众对行政民主化的期望、行政合同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国家事务的方式已成为现代国家所具有的一个普遍的、日趋增长的现象。行政合同的魅力无非是权力因素与契约精神的有效结合:一方面它是行政主体...
戚建刚李学尧
关键词:行政合同权力因素变更合同特权统一合同法
论司法的原初与衍生功能被引量:31
2004年
在"司法改革"如火如荼的当下中国,讨论我国的法院或者法官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应是学界认真考虑的一个课题。本文以一种复眼式的角度,把司法功能分为原初功能与衍生功能。文章认为,作为原初功能,司法的纠纷解决还包括中介、缓和及促进纠纷解决等子功能。而以历史演变为线索,现代司法的衍生功能则包括法律维护与规则创设、权力制约与权利保障、社会控制与政策推进等功能。
蒋红珍李学尧
关键词:司法政治功能
论法律职业共同体自治的条件被引量:39
2004年
文章论述了共同体自治的普遍特征 ,在此基础上 ,通过对法律职业共同体自治的一般条件和特殊形态 (或历史机遇 )的考察 ,论证了“法律职业是法治第三种推动力”这一观点的逻辑可能。① 文章认为 ,日本的经验显示 ,在富有科举考试传统、重视人的因素的中国 ,法律职业作为法治的“第三种推动力”不仅具有可能性 ,而且也是效益考量的需要。
孙笑侠李学尧
关键词:法律职业共同体自治制度知识体系法学教育法律移植
这是一个"职业危机"的时代吗?" 后职业时代"美国法律职业研究的理论综述被引量:12
2004年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史记·货殖列传》与以服务于公众为其天职的其他职业一样,法律职业必须为之奋斗,并将以三种标准衡量:它的独立、它的可用性、它的学识。 --P.A.
李学尧
关键词:法律职业律师大众道德既得利益公共利益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