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安泰

作品数:9 被引量:115H指数:6
供职机构: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主题

  • 8篇暴雨
  • 7篇数值模拟
  • 7篇值模拟
  • 3篇东南
  • 3篇东南部
  • 3篇螺旋度
  • 3篇甘肃东南部
  • 3篇暴雨天气
  • 3篇WRF模式
  • 2篇云微物理
  • 2篇云微物理过程
  • 2篇特大暴雨
  • 2篇微物理
  • 2篇微物理过程
  • 2篇物理过程
  • 2篇大暴雨
  • 1篇中尺度
  • 1篇中尺度特征
  • 1篇中尺度特征分...
  • 1篇石流

机构

  • 9篇解放军理工大...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气象局成...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9篇李安泰
  • 7篇何宏让
  • 3篇张云
  • 1篇潘晓滨
  • 1篇安成
  • 1篇臧增亮
  • 1篇李毅
  • 1篇尤伟
  • 1篇阳向荣

传媒

  • 2篇高原气象
  • 1篇气象科学
  • 1篇干旱气象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气象与减灾研...

年份

  • 4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WRF 模式中不同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舟曲“8.8”暴雨过程模拟的影响
利用NCEP 每6h 一次的1°×1°格点资料和中尺度模式WRF(V3.2),选用3 种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对2010 年舟曲“8.8”特大泥石流暴雨天气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运用模式输出资料分析了不同参数化方案对降水特征...
李安泰何宏让
关键词:暴雨数值模拟云微物理过程降水特征
甘肃东南部一次暴雨天气的数值模拟和螺旋度分析被引量:25
2010年
利用NCEP每6h一次的1°×1°格点资料和中尺度模式WRF(V3.1),对2005年7月1~2日发生在甘肃东南部的一次暴雨天气进行了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运用模式输出资料对本次天气过程的螺旋度与降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高原短波槽的生成,以及来自南海和孟加拉湾的水汽输送是造成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原因;WRF模式对西北暴雨具有一定的模拟能力;螺旋度的空间分布对西北地区东部暴雨的预报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700hPa正值螺旋度的分布形状与高原短波槽和700hPa切变线的形状存在对应关系;而400hPa以下大值正螺旋度的产生可能是西北暴雨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李安泰何宏让阳向荣
关键词:暴雨数值模拟螺旋度
不同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舟曲“8.8”暴雨过程模拟的影响被引量:14
2011年
利用NCEP每6 h一次的1°×1°格点资料和中尺度模式WRF(V3.2),选用Kessler方案、Lin方案和Morrison双参数方案等3种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2010年舟曲"8.8"特大暴雨天气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以分析不同参数化方案对降水特征、物理量特征和云微物理特征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数值模拟的准确率对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的选择比较敏感,采用Kessler方案模拟的降水特征与实况最为接近。选用不同的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模拟的物理量存在一定的差别,这可能是造成模式对降水模拟效果优劣的关键。分别采用3种方案模拟的云微物理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异,Kessler方案基本再现了此次暴雨发生发展的云微物理过程。
李安泰何宏让
关键词:暴雨WRF模式数值模拟云微物理过程
甘肃东南部一次暴雨天气的数值模拟和螺旋度分析
用NCEP每6h一次的1°×1°格点资料和中尺度模式WRF(V3.1),对2005年7月1-2日发生在甘肃东南部的一次暴雨天气进行了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运用模式输出的高分辨率资料对本次天气过程的螺旋度与降水的关系进行了分...
李安泰何宏让缪淼都振旗阳向荣
关键词:暴雨天气数值模拟螺旋度
引起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的“8·8”暴雨过程中尺度特征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以及FY-2E气象卫星云图、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NCEP每6h一次的1°×1°格点资料,采用天气学诊断分析的方法,对2010年8月7—8日出现在甘肃省舟曲县的一次局地突发性致泥石流暴雨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是在高空短波槽、东风倒槽、低涡切变线、副热带高压和地面冷空气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的。对流云团发展生成MCS是暴雨发生的直接原因。对流云降水回波的发展和增强与降水强度的变化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来自孟加拉湾和东海的暖湿空气是此次暴雨的主要水汽来源。中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和垂直涡度的显著增大,为本次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必要的动力条件。暴雨中心位于700 hPa等假相当位温线密集带的西南侧边缘,暴雨是伴随着对流有效位能和大量不稳定能量的有效释放而发生的。倾斜涡度的活跃发展,条件性对称不稳定机制的形成可能是导致此次暴雨发生的主要触发机制。
李安泰何宏让张云
关键词:特大暴雨MCS倾斜涡度条件性对称不稳定
WRF模式陆面参数扰动对一次西北暴雨影响的数值模拟被引量:28
2012年
利用NCEP每6h一次的1°×1°再分析资料和中尺度模式WRF V3.1,以2005年7月1~2日发生在甘肃东南部的一次暴雨天气为例,根据NOAH陆面方案中土壤最大容积水含量(MAXSMC)初始扰动对此次暴雨进行了敏感性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对陆面参数MAXSMC扰动比较敏感,MAXSMC初值减少20%,模拟的降水与实况更接近,而增大MAXSMC则对降水的影响不大;浅层土壤湿度、低层气象要素以及地表通量均对MAXSMC扰动有一定的敏感性,但是由于不同的下垫面类型,其敏感性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地表通量的直接输送和由低层不稳定所导致的间接水汽输送的变化,对降水的影响是最主要的。在不同的区域,由于下垫面性质的差异导致二者所占的比例存在差异,故模拟的降水会出现完全不同的走势。
李安泰何宏让张云
关键词:陆面参数暴雨数值模拟
甘肃东南部一次暴雨天气的数值模拟和螺旋度分析
用NCEP每6h一次的1°×1°格点资料和中尺度模式WRF(V3.1),对2005年7月1-2日发生在甘肃东南部的一次暴雨天气进行了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运用模式输出的高分辨率资料对本次天气过程的螺旋度与降水的关系进行了分...
李安泰何宏让缪淼都振旗阳向荣
关键词:暴雨数值模拟螺旋度
文献传递
WRF模式对舟曲“0808”特大泥石流暴雨的数值模拟被引量:9
2012年
利用NCEP每6 h 1次的1°×1°格点资料和中尺度模式WRF(V3.2),对2010年舟曲"0808"特大泥石流暴雨天气进行了数值模拟,运用模式输出资料对此次天气过程发生发展的机制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舟曲强暴雨发生在高原短波槽、低涡切变线和副热带高压等共同作用的有利天气形势下,三重嵌套的WRF模式对此次暴雨具有良好的模拟能力。低层强辐合、中层无辐散和高层强辐散的配置,以及强烈的上升运动是此次暴雨发生的主要动力条件。从低层向上延伸的等θse线高能舌和水平风垂直切变为暴雨的发生输送了大量的不稳定能量。中低层水汽辐合上升为暴雨的发生创造了有利的水汽条件。
李安泰何宏让张云
关键词:WRF模式数值模拟
夏季青藏高原雷暴天气及其天气学特征的统计分析被引量:34
2012年
利用常规探空和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2000-2009年夏季(6-8月)青藏高原(下称高原)地区雷暴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雷暴天气各要素的垂直廓线特征,在此基础上,修正了K指数,并对修正后的K指数(KM)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高原雷暴中心主要发生在高原西南侧的日喀则、高原中部腹地那曲、拉萨一带以及高原东部地区,夏季高原中部雷暴中心区随月份向西南转移,其东侧的雷暴中心区随月份向南偏移,雷暴中心位置向南偏移且雷暴的月平均频数减少,高原上由南向北雷暴发生的时段不同,高原中部和北部的那曲、沱沱河雷暴峰值的出现时段比南部的拉萨早3~6h;高原南部的定日和拉萨雷暴日大气低层存在逆湿现象。高原地区雷暴日500~400hPa之间为不稳定层,400hPa以上为稳定层,400hPa处假相当位温为最小值,雷暴日平均风向为西南风;对KM指数检验表明,大多数雷暴日KM>10℃,占总雷暴日的92.7%;当KM<0℃时几乎无雷暴发生,KM指数对雷暴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尤伟臧增亮潘晓滨李毅安成李安泰
关键词:青藏高原雷暴假相当位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