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脑梗
  • 6篇脑梗死
  • 6篇梗死
  • 3篇预后
  • 3篇急性
  • 3篇成像
  • 3篇磁共振
  • 2篇丁苯
  • 2篇动脉
  • 2篇血管
  • 2篇依达拉奉
  • 2篇注射液
  • 2篇卒中
  • 2篇小脑
  • 2篇脑血
  • 2篇脑血管
  • 2篇斑块
  • 2篇磁共振成像
  • 2篇大面积脑梗死
  • 1篇蛋白

机构

  • 16篇平顶山市第一...

作者

  • 16篇李小磊
  • 8篇薛文俊
  • 6篇杜迎春
  • 3篇石伟纲
  • 2篇王红旭
  • 2篇李文
  • 2篇秦得营
  • 1篇李卫东
  • 1篇陈少武
  • 1篇王红旭
  • 1篇宋艳平

传媒

  • 5篇中国实用神经...
  • 2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临床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3
  • 1篇201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D-二聚体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检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20例CVST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CVST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VST组80%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0.5 mg/L,即阳性。结论血浆D-二聚体可以反映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后继发的纤溶亢进,可能会成为CVST患者有意义的实验室检测指标。
刘自勤李小磊薛文俊
关键词: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D二聚体纤溶亢进
磁共振成像诊断颈动脉易损斑块的意义
2017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诊断颈动脉易损斑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探讨对象,比较磁共振对易损斑块的诊断结果以及病理检查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磁共振检查发现的稳定斑块(20例)和易损斑块(36例)的脂核面积、纤维帽厚度、斑块和脂核二者间的比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斑块面积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检查发现不稳定性斑块患者其多普勒微栓子阳性率明显高于稳定性斑块患者(P<0.05)。结论磁共振成像技术对颈动脉斑块的诊断结果较好,可清晰显示斑块成分,可通过比较纤维帽和脂肪/斑块之间的面积比来诊断易损斑块。
李小磊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颈动脉易损斑块
椎动脉优势对基底动脉弯曲及其对脑桥和小脑梗死发生的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研究椎动脉优势对基底动脉弯曲及其对脑桥和小脑梗死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小脑与脑桥梗死患者11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影像学资料,分析其基底动脉、双侧椎动脉及脑梗死发生情况,并探究中重度基底动脉弯曲发生危险因素。结果椎动脉直径差异级别越高,原发性高血压病发生率及中重度基底动脉弯曲发生率越高(P<0.05);有中重度基底动脉弯曲者年龄、椎动脉直径差异大于无中重度基底动脉弯曲者,原发性高血压病发生率高于无中重度基底动脉弯曲者(P<0.05)。结论椎动脉直径差异是中重度基底动脉弯曲独立危险因素,椎动脉直径差异越小、基底动脉弯曲程度越小,脑桥与小脑梗死发生风险越低。
杜迎春李小磊薛文俊
关键词:椎动脉优势脑桥小脑梗死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疗效观察被引量:21
2017年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05—2016-04 76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均采用综合治疗+依达拉奉,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25mg/100mL,bid静滴),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天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后第7天,治疗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0%vs 25%,P<0.05);治疗后14d治疗组总有效率(67%vs44%,P<0.05)及显效率(35%vs 19%,P<0.0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病死率(22.50%vs 30.50%,P<0.05)更低。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
杜迎春李小磊薛文俊
关键词:急性大面积脑梗死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依达拉奉
血清25(OH)D3、OPG水平与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性
2020年
目的观察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骨保护素(OPG)水平与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完成支架置入手术治疗及术后随访的89例MCA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6个月再狭窄情况分组,将再狭窄25例纳入再狭窄组,其他64例设为未狭窄组;另收集同期本院体检中心5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分别于对照组体检当天、支架置入术患者入院时,出院时,术后3、6个月,检测血清25(OH)D3、OPG水平;分析血清25(OH)D3、OPG水平与MCA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性。结果入院时,未狭窄组、再狭窄组血清25(OH)D3水平低于对照组,OP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再狭窄组入院时、出院后各时点血清25(OH)D3水平低于未狭窄组,OPG水平高于未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OH)D3与OPG水平呈负相关(r<0,P<0.05);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25(OH)D3低表达、OPG过表达可能是导致MCA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MCA狭窄患者血清25(OH)D3低表达、OPG过度表达对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有影响,二者对预测MCA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发生有一定价值,动态监测其水平变化可为再狭窄的早期预测与干预提供重要参考。
李文李小磊许春阳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狭窄脑血管支架置入术再狭窄骨保护素
3.0 T磁共振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12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患者,均接受数字化减影血管造影(DSA)、3.0T磁共振检查。比较DSA、3.0T磁共振检出狭窄血管的情况。以DSA为金标准,统计3.0T磁共振诊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血管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受检血管122条,DSA检出狭窄血管99条(81.15%),3.0T磁共振检出狭窄血管95条(77.87%)。3.0T磁共振与DSA检出狭窄血管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DSA为金标准,3.0T磁共振诊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血管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4.95%(94/99)、95.65%(22/23)、95.08%(116/122)。结论3.0T磁共振诊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血管的效果与DSA相似。
李小磊
关键词:斑块
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月1月诊治的9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酚治疗,对照组患者选用丁苯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并发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改良巴氏指数(MB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髓鞘碱性蛋白(MBP)及Tau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BI、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100B、MBP水平低于对照组,Tau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肝肾功能损伤、消化道反应、皮疹、神经精神症状、血细胞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酚可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颅脑损伤标志物水平,其疗效及安全性高于依达拉奉。
李华丽李小磊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依达拉奉
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IH)临床症状、脑脊液、影像学特点及治疗预后。方法分析38例临床确诊的SIH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影像学、治疗与随访资料。结果全部患者存在直立位头痛,伴随恶心或呕吐68.4%、颈强直78.9%、头晕或眩晕47.4%、耳鸣或听力下降7.9%、视觉症状(视力障碍、畏光、复视)10.5%。94.7%患者侧卧位脑脊液压力<60mmH2O。头颅MRI检查总体阳性率73.3%,弥漫性硬脑膜增厚及强化最常见,其他表现依次为硬膜下积液、脑下沉和垂体增大等。结论直立位头痛症状、侧卧位脑脊液压力<60mmH2O及MRI特征性表现对于诊断SIH最具意义,头颅MRI增强检查是临床诊断SIH主要的无创检查方式之一。治疗以脚高头低卧床休息及补液治疗为主,大多数预后好,少数需硬脑膜修补治疗。
李小磊杜迎春石伟纲高延伦陈少武秦得营王红旭薛文俊
关键词: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磁共振成像补液治疗
急性大范围脑梗死8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急性大范围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与预后情况。方法将在该院接受住院治疗的87例急性大范围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男性患者数(61例)明显多于女性(26例),患者年龄47~81岁,63例患者在活动中发病,24例患者在睡眠或安静状态中发病;77例患者存在高血压疾病史,69例患者存在血脂异常,43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存在异常;发病后24~48 h的患者进行MRI或CT检查,全部患者表现为大范围梗死。结论急性大范围脑梗死在50岁以上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血脂异常、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高血压是急性大范围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对该病的治疗需及时给予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同时,由于其早期CT表现不典型,故早期患者应使用功能性MRI弥散加权成像进行检查。
李小磊
关键词:脑梗死急性病预后
盐酸普拉克索联合葛根素注射液对帕金森病患者血清BDNF和CysC水平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究盐酸普拉克索联合葛根素注射液对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胱抑素C(CysC)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PD患者74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7例。给予对照组盐酸普拉克索治疗,给予观察组盐酸普拉克索+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清BDNF和CysC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9.19%比67.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BDNF和Cys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BDNF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血清CysC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普拉克索联合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帕金森病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血清BDNF水平,降低血清CysC水平,值得推广。
李小磊
关键词:葛根素注射液帕金森病盐酸普拉克索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