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延皎

作品数:18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成像
  • 6篇动脉
  • 4篇血管
  • 4篇灌注
  • 3篇血管成像
  • 3篇造影
  • 3篇韧带
  • 3篇体层摄影
  • 3篇体层摄影术
  • 3篇交叉韧带
  • 3篇灌注成像
  • 2篇低剂量
  • 2篇血流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梗死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CT灌注
  • 1篇大血管

机构

  • 13篇黑龙江省医院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7篇李延皎
  • 11篇刘志鹏
  • 6篇李超
  • 6篇吴宝金
  • 5篇汤连志
  • 4篇姜洪
  • 2篇李南南
  • 2篇张在人
  • 2篇刘白鹭
  • 2篇范洁
  • 1篇李艳英
  • 1篇李艳英
  • 1篇许超蕊
  • 1篇李金平
  • 1篇梁宏伟
  • 1篇王海波
  • 1篇陈海军
  • 1篇郑桂霞
  • 1篇茅亭
  • 1篇赵成磊

传媒

  • 3篇中国卫生标准...
  • 2篇当代医学
  • 2篇社区医学杂志
  • 2篇中国医学装备
  • 2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 1篇系统医学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11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比较3D SPACE与2D PDWI在诊断膝交叉韧带与半月板损伤中的效果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三维快速自旋回波(3D sampling perfection with application optimized contrasts using different flip angle evolutions,3D-SPACE)与二维快速自旋回波(2D proton density weighted image,2D PDWI)在诊断膝交叉韧带与半月板损伤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5月间于该院检查的发生膝部外伤的患者共106例,对患者分别进行2D PDWI及3D-SPACE扫描,分别对2种检查结果获得的图像进行主观评分,以关节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将3D-SPACE扫描获得的结果记为实验组,将2D-PDWI扫描获得的结果记为对照组。对照组1分16例、2分6例、3分32例、4分52例;实验组1分28例、2分26例、3分88例、4分176例,得出实验组的主观评分同对照组相比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60,P=0.016);实验组患者经关节镜确诊后,出现误诊2例;对照组患者经关节镜确诊后,出现误诊6例,实验组方法同关节镜的吻合程度高于对照组方法(t=17.781,P=0.001)。结论 3D SPACE较2D PDWI技术在诊断膝交叉韧带与半月板损伤中的效果显著,诊断准确性较好,且速度快,值得于临床中推广。
李延皎李超卢杉张竞睿刘志鹏吴宝金
关键词:膝交叉韧带半月板
应用双源flash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技术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探讨分析应用双源flash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技术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CAG和双源flash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技术为其进行检查,观察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并将对比的结果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62例患者的冠脉CAG图像显示清晰,冠脉CTA均获得满意的血管图像重建。在这62例患者中,共有248支血管、930个节段参与了检查。冠脉CAG检查结果显示,存在冠状动脉狭窄的血管共有152支(包括RCA 45支、LM 20支、LAD 66支、LCX 21支);双源flash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结果显示,存在冠状动脉狭窄的血管共有167支(包括RCA 49支、LM 22支、LAD 70支、LCX 26支)。双源flash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敏感性为98%,特异性为90%,阳性预测值为91%,阴性预测值为98%,其检查结果与冠脉CAG检查结果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双源flash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与CAG检查有着良好的一致性,可作为冠心病的有效筛查手段,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陈海军姜洪许超蕊郑超沈建辉张竞睿李延皎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体层摄影术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仿真内镜技术对耳颞部疾病的诊断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及仿真内镜技术对耳颞部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40例怀疑有耳颞部疾病患者行颞骨MSCT检查,对所有扫描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及仿真内镜处理。结果140例患者中97例检出耳颞部疾病,其中58例急、慢性中耳炎,20例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进行评价,2例外中耳部发育畸形,17例颞骨外伤。MSCT三维重建及仿真内镜技术能够清晰显示病变的位置、范围、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结论MSCT三维重建及仿真内镜技术对耳颞部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张金玲李延皎陈鹏王海波李金平刘白鹭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三维重建仿真内镜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在颈动脉斑块稳定性评估中的临床应用
2023年
目的 分析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在颈动脉斑块稳定性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14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均实施颈动脉剥脱术治疗,手术证实颈动脉斑块176个,其中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易损斑块131个,稳定斑块45个。患者术前均采取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检查。比较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检查中不同性质斑块回声特征、弹性成像评分、新生血管强化程度分级情况,评估超声造影、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单独检查及两者联合检查对不同性质颈动脉斑块的诊断效能。结果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诊断中,颈动脉易损斑块检出低回声比例51.1%高于稳定斑块的22.2%,检出强回声比例32.8%低于稳定斑块的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易损斑块检出混合回声比例16.0%与稳定斑块的13.3%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易损斑块弹性成像评分(2.3±0.6)分低于稳定斑块的(4.4±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易损斑块新生血管强化程度Ⅰ~Ⅱ级比例17.6%低于稳定斑块的84.4%,Ⅲ~Ⅳ级比例82.4%高于稳定斑块的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1.6%、93.3%、92.0%,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分别为77.1%、66.7%、74.4%,超声造影诊断分别为81.7%、73.3%、79.5%。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超声造影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与超声造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联合诊断颈动脉斑块,可通过斑块内部回声、弹性成像评分及新生血管强化程度等指标对比,提升易损斑块及稳定斑块检出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评估颈动脉斑�
范洁李延皎李丽丽郑桂霞于士芳
关键词: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超声造影
双源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评价双源CT(DSCT)在主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7例经DSCT血管成像诊断的各种主动脉病变资料,利用多层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T)技术重组图像,判定主动脉病变情况,并与其他影像学检查对照。结果:双源CT血管成像良好的显示了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其他病变。14例主动脉夹层,MPR较好地显示夹层和血栓范围以及弓部血管受累情况;表面覆盖显示(SSD)见内膜片螺旋状剥离,可以区分真假腔,20例主动脉瘤,SSD清晰显示动脉瘤的范围和周围血管的关系;MPR显示壁内血栓的范围;MIP则显示了血管壁的钙化和血管内支架的位置及支架周围情况。MPR较好显示了假性动脉瘤与管腔的关系及动脉破口,主动脉壁内血肿4例,大动脉炎3例,主动脉缩窄3例,主动脉粥样硬化7例,正常6例。与其他影像学检查进行对比,结果基本相近。结论:双源CT血管成像是评价主动脉病变较好的影像检查方法,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
吴宝金汤连志茅亭刘志鹏李延皎
关键词:主动脉病变血管成像
双能CT成像在痛风诊断中应用效果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观察双能量CT在痛风石成像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整群选择2013年5月—2014年8月间在黑龙江省医院CT室进行检查的47例有关节痛并怀疑痛风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痛风"金标准"检查,均具有双能量CT检查资料,记录诊断准确性。结果 47例具有痛风金标准检查资料的患者经过双能CT检查经过图像后处理及痛风分析后,有43例存在绿色痛风结石,诊断符合率为91.5%,与金标准资料比较(χ2=2.261,P=0.1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能量CT检测痛风石在临床痛风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是一种新型影像检查技术,在临床具有较大的应用空间及发展潜力。
吴宝金姜洪刘志鹏汤连志李延皎
关键词:痛风石双能量CT尿酸盐
低剂量CT灌注成像在良恶性甲状腺结节中的应用
2021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低剂量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结节中的应用效果情况。方法本实验选取2019年9月—2020年7月于医院诊疗的患有甲状腺结节且最终进行手术的患者共计12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CT灌注扫描及术后病理检查,根据患者术后病理良恶性将入组患者分成良性组及恶性组,其中良性组78例、恶性组42例。对两组患者CT灌注成像下的血流量(blood flow,BF)、出血容量(bleed volume,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及影像学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良性组患者MTT、TTP均高于恶性组,BV、BF均低于恶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患者结节边缘清晰、形态规则及条片状钙化占比明显高于恶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结果显示低剂量螺旋CT灌注成像对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中有着较高的指导价值。
刘志鹏李南南李延皎李超张竞睿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灌注
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泌尿系结石成分鉴定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观察双源CT(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双能量成像在泌尿系结石成分鉴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9月收治的泌尿系结石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DSCT单能量和双能量扫描。根据结石类型诊断结果分为尿酸钙组、草酸钙组、混合含钙组。计算双源双能状态下不同类型结石的HU差值、HU比值和双能量指数(dual energy index,DEI),并与双源单能扫描对比患者的辐射剂量。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获得82例患者随访资料,与结石光谱分析结果相符者74例,占90.2%。DSCT双能量成像共诊断尿酸钙21例,草酸钙20例,混合含钙33例。尿酸钙组、草酸钙组、混合含钙组结石长径[(8.9±3.2)、(32.4±7.3)、(15.3±7.1)mm]、HU差值[(17±13)、(365±51)、(502±115)]及DEI[(0.005±0.003)、(0.102±0.011)、(0.115±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酸钙组HU比值[(1.03±0.03)]与草酸钙组[(1.52±0.09)]及混合含钙组[(1.55±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双源CT双能量成像能够获得较为准确的图像资料,可初步区分结石成分,为结石患者的治疗提供较为准确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吴宝金姜洪刘志鹏汤连志李延皎
关键词:泌尿系结石
CT灌注成像联合平均动脉压对重型脑外伤脑卒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运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平均动脉压在重型颅脑损伤脑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2年9月于黑龙江省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63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1例。采用不同扫描方法分为平扫组、灌注组及联合组。平扫组复查时采用常规CT平扫,灌注组采用CT灌注扫描,联合组选用CT颅脑灌注联合平均动脉压的方法。分别对三组患者治疗后1、3个月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Glasgow coma score,GCS评分)进行比较;对灌注组及联合组治疗后1、3个月的CT灌注参数情况进行对比;比较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绘制ROC曲线,评价联合组的诊断价值。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GCS评分均有上升,治疗后1个月后联合组评分最高(P<0.05),治疗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联合组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均低于灌注组、联合组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较灌注组长,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CBF、CBV、MT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诊断灵敏度高于平扫组和灌注组(P<0.05)。结论CT灌注成像联合平均动脉压相较于其他单一检查对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诊断准确性高,值得于临床中推广使用。
李延皎李超刘志鹏张竞睿范洁
关键词:CT灌注平扫平均动脉压GCS评分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评估PCI术后疗效的可行性研究及临床价值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疗效评估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PCI术后行DSCT冠状动脉成像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50例患者,分析比较DSCT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1DSCT能清楚显示全部支架,95%支架图像达到良好以上;2DSCT对支架内再狭窄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率分别为92.3%、94.45%、89.5%、94.2%及77.95%,与SCAG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3DSCT对直径≥3.0 mm支架的再狭窄检出阳性预测值、特异性及敏感性均优于直径<3.0 mm支架。结论:DSCT冠状动脉成像是评价PCI术后较好的影像检查方法,可为临床提供更多的信息。
吴宝金于红汤连志李延皎刘志鹏
关键词:冠状动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血管成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