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志川

作品数:26 被引量:90H指数:6
供职机构:深圳市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1篇儿童
  • 7篇免疫
  • 6篇益生菌
  • 6篇细胞
  • 6篇肺炎
  • 5篇支气管
  • 5篇脐血
  • 5篇气管
  • 5篇核细胞
  • 4篇单个核细胞
  • 4篇支气管炎
  • 4篇脐血单个核细...
  • 4篇气管炎
  • 4篇免疫作用
  • 3篇心脏
  • 3篇心脏病
  • 3篇综合征
  • 3篇先天
  • 3篇先天性
  • 3篇先天性心脏

机构

  • 26篇深圳市儿童医...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作者

  • 26篇李志川
  • 16篇郑跃杰
  • 9篇陈杰华
  • 8篇鲍燕敏
  • 7篇王和平
  • 6篇马红玲
  • 6篇蔡华波
  • 6篇王文建
  • 5篇祖莹
  • 4篇孟祥春
  • 4篇卢志威
  • 3篇代东伶
  • 3篇赵海霞
  • 2篇徐明国
  • 2篇王卫
  • 2篇袁秀丽
  • 2篇赵霞
  • 2篇何颜霞
  • 2篇申昆玲
  • 1篇张远清

传媒

  • 3篇中华儿科杂志
  • 3篇中国实用儿科...
  • 3篇中国小儿急救...
  • 2篇临床儿科杂志
  • 2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岭南急诊医学...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4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7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单中心儿童塑型性支气管炎病原学特点及变迁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深圳市儿童医院2010至2019年儿童塑型性支气管炎(PB)病原学特点及变迁的情况,提高对PB病原学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儿童医院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确诊为感染相关PB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原学特点及变迁进行总结。结果266例感染相关PB患儿病原学分布情况:肺炎支原体94例,流感病毒38例,腺病毒41例,混合感染16例,细菌11例,病原学不明57例。各年龄组PB分布情况:婴儿15例,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分别为63例和112例,学龄期儿童76例。婴、幼儿PB病原学以腺病毒为主(60.0%、28.6%),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PB病原体以肺炎支原体(34.8%、60.5%)和流感病毒(13.4%、22.4%)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010至2019年每年病原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2.5%、60.0%、66.7%、74.1%、64.0%、50.0%、93.3%、57.1%、75.0%、84.7%。每年均有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PB,2016至2019年,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PB逐年增多,腺病毒感染引起PB呈隔年增多。结论PB病原体以肺炎支原体最常见,其次是腺病毒和流感病毒,细菌、真菌和其他病毒相对少见。PB在婴、幼儿以腺病毒感染为主,在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以肺炎支原体和流感病毒感染为主。
李晓楠卢志威陈杰华李志川鲍燕敏郑跃杰
关键词:塑型性支气管炎儿童病原学肺炎支原体腺病毒
儿童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临床特点和治疗被引量:26
2016年
目的 探讨儿童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PBB)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5年4月经支气管镜检查确诊的PBB患儿临床资料。结果 共纳入31例PBB患儿,男18例、女13例,其中年龄〈6岁28例;均为湿性咳嗽,在夜间、晨起及活动后明显;伴有喘息17例、肺部痰鸣音16例;病程中位时长2个月;外周血白细胞正常18例、稍高13例;C-反应蛋白正常28例;查胸部X线平片,正常或肺纹理增多16例;24例查肺部CT示气管或支气管狭窄改变5例。31例均行气管镜检查,可见气管内膜分泌物附着,4例气管软化,无气道狭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检测示中性粒细胞比例中位数80%;细菌培养阳性17例,其中肺炎链球菌6例、副流感嗜血杆菌6例、卡他莫拉菌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流感嗜血杆菌1例,其中1例为混合感染。抗生素治疗2~4周23例,〉4周8例。23例痊愈,其中停药后复发8例;另8例抗生素治疗不能彻底痊愈,其中7例后续治疗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合并症后痊愈,1例原因不明。结论 儿童PBB多见于6岁以下,表现为慢性湿咳,可伴喘息、痰鸣音,需气管镜检查确诊。抗生素治疗有效,病程2~4周以上,但易复发;抗生素治疗无效时,注意合并症。
陈杰华李志川马红玲王文建徐建强郑跃杰
关键词:支气管镜检查儿童
儿童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合并心肌致密化不全1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探讨儿童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FE)合并心肌致密化不全(NVM)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005年4月至2008年4月收治的10例EFE合并NVM患儿的临床表现、X线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10例患儿均按EFE的治疗方案治疗,2例因严重心力衰竭放弃治疗;8例好转出院,其中3例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同时行手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1例,主动脉弓成形术2例)。结论 EFE合并NVM的患儿在经积极治疗后临床症状可得到缓解,但远期预后不良。
蔡华波李志川徐明国袁秀丽孟祥春
关键词: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心肌致密化不全儿童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儿童不明病原的重症肺炎中的应用
卢志威李志川鲍燕敏郑跃杰王和平赵海霞
五种益生菌菌株对脐血单个核细胞免疫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的5种不同益生菌菌株的免疫调节作用,为选择适当的菌株进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取7例健康孕妇的脐血分离出的脐血单个核细胞(cord blood monocular cells,CBMC),分别与长双歧杆菌6-1株、婴儿双歧杆菌CGMCC313-1株、嗜酸乳杆菌YIT2004株、粪链球菌YIT0072株和酪酸梭状芽胞杆菌CGMCC313-2株,以菌和CBMC比例2∶1(低)、20∶1(中)和200∶1(高)共培养24~36 h,同时设阴性对照(PBS)和阳性对照(脂多糖,LPS)。然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CBMC表面CD4、CD25分子表达情况,用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L-10、IL-12、IL-4、TGF-β1和IFN-γ的水平。结果 (1)与阴性对照(PBS)组相比,除200∶1比例的酪酸梭状芽胞杆菌CGMCC313-2株能够显著提高CBMC表达CD4CD25(10.45±3.16 vs 5.84±2.32,P=0.009)以外,其余益生菌菌株对表达CD4CD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长双歧杆菌6-1株在中高剂量下,能够刺激CBMC产生IL-10和IFN-γ,对产生IL-12无明显影响。(3)婴儿型双歧杆菌CGMCC313-1株在各个剂量下均能够刺激CBMC产生IL-10,对IL-12和IFN-γ产生无明显影响。(4)酪酸梭状芽胞杆菌CGMCC313-2株在中高剂量下,能够刺激CBMC产生IL-10,对IL-12和IFN-γ产生无明显影响。(5)粪链球菌YIT0072株在低中剂量下,能够刺激CBMC产生IL-10、IL-12和IFN-γ,而高剂量则无影响。(6)嗜酸乳杆菌YIT2004株在中高剂量下,能够刺激CBMC产生IL-10,在中剂量下,能够刺激CBMC产生IFN-γ,对IL-12无影响。(7)在本研究中均未能检测出IL-4和TGF-β1。结论在目前国内使用的益生菌菌株中,仅酪酸梭状芽胞杆菌CGMCC313-2株能够显著提高CBMC表达CD4CD25。5种菌株均能够刺激CBMC产生抗炎症因子IL-10;长双歧杆菌6-1株、粪链球菌YIT0072株和嗜酸乳杆菌YIT2004株能够刺激CBMC产生Th1型细胞因子INF-γ,仅粪链球菌YIT0072株能够刺激CBMC产生IL-12。各个菌株在�
李志川郑跃杰马红玲王和平祖莹
关键词:益生菌脐血单个核细胞
雾化吸入肾上腺素与普米克令舒治疗门急诊小儿急性喉炎的疗效比较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比较雾化吸入肾上腺素与普米克令舒治疗门急诊小儿急性喉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将78例在门急诊治疗的小儿急性喉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雾化吸入肾上腺素组)40例和对照组(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组)38例,治疗4h后观察症状体征的好转程度,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治愈+好转)为85.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7%,两者的疗效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对犬吠样咳嗽及吸气性三凹征临床表现的缓解率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结论雾化吸入肾上腺素对急性喉炎的犬吠样咳嗽及吸气性三凹征的缓解率优于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对该临床表现较为明显的患儿可优先应用。
蔡华波代东伶李志川赵霞付丹
关键词:肾上腺素普米克令舒急性喉炎小儿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合并中枢性低通气综合征1例
2007年
张远清何颜霞林荣枢李志川操德智赵霞
关键词: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低通气综合征中枢性影像学特点疾病演变
以肺间质疾病为主要表现的免疫缺陷病六例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以肺间质疾病为主要表现的免疫缺陷病的临床特征,提高对免疫缺陷引起的肺间质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在深圳市儿童医院的6例以肺间质疾病为主要表现就诊且最终诊断为免疫缺陷病患儿(男5例、女1例)病例资料,分析免疫缺陷相关的肺间质疾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断线索。结果6例患儿年龄3月龄~5岁9月龄,均表现为咳嗽、气促;3例急性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2例慢性缺氧;1例杵状指和趾;3例皮疹;5例营养不良。6例胸部CT均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磨玻璃密度影,其中2例有囊状影,1例"铺路石征"。5例确诊免疫缺陷前均怀疑肺表面活性物质功能障碍并进行基因检测,结果阴性。通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免疫功能检查和(或)基因检测,最终诊断1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2例高IgM综合征、1例高IgE综合征、1例湿疹-血小板减少伴免疫缺陷综合征、1例STAT3基因功能获得性变异。回顾分析所有病例均有提示免疫缺陷的临床线索。结论免疫缺陷引起的肺间质疾病主要表现为咳嗽、气促或慢性缺氧,合并感染可引起呼吸衰竭,影像主要表现为弥漫性磨玻璃密度影。仔细询问病史和免疫筛查可发现诊断免疫缺陷的线索。肺间质疾病的病因诊断程序中应重视免疫缺陷病的筛查,否则可能导致漏诊或不必要的检查。
陈杰华鲍燕敏李志川马红玲王文建郑跃杰
关键词:免疫缺陷综合征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儿童
动脉导管造影联合经胸超声在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经动脉导管造影联合经胸超声能否作为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的一种简化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欲行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的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技术。观察组采用简化的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并借助经胸超声实时监测。结果观察组20例患儿用简化方法行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均一次封堵成功,超声显示封堵器位置良好,左、右肺动脉、降主动脉血流速度均在正常范围内。观察组患儿放射线曝露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无一例与血管穿刺相关的血管并发症发生,但对照组患儿发生4例血管并发症。患儿的恢复时间和滞留于监护室的时间也相应缩短;观察组总的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结论经动脉导管造影联合经胸超声行PDA封堵术是一种良好的简化封堵方法。
孟祥春蔡华波李志川王涛张青张智伟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经胸超声先天性心脏病儿童
五种益生菌菌株对脐血单个核细胞免疫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普遍认为,长双歧杆菌6-1株、婴儿双歧杆菌CGMCC313-1株、嗜酸乳杆菌YIT2004株、粪链球菌YIT0072株和酪酸梭状芽胞杆菌CGMCC313-2株是国内最常用的益生菌菌株,但这些菌株的免疫作用机制很少有研...
李志川王和平祖莹郑跃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