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庸
- 作品数:16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西中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试论《黄帝内经》中的内证性被引量:2
- 2008年
- 对《黄帝内经》中有关恬淡虚无、静神存思、反观内视等相关内容研究分析,提出"内证"的概念,并论证《黄帝内经》中存在的内证性,以期在运用目前研究方法之外,再从内证性的角度更好地研究《黄帝内经》。
- 王红玉何清平李志庸赵天奎
- 关键词:黄帝内经内证恬淡虚无
- 略论刘昉学术思想及其贡献被引量:5
- 2006年
- 刘昉为宋代著名的儿科学家。所著《幼幼新书》40卷,设667门,计一百数十余万言,是中国古代儿科学中一部巨著。内容包括:儿科总论、病源形色、胎教、调理、摄护、初生疾病、先天疾病、内科杂病。其学术贡献:首次全面收集整理儿科文献:不仅搜罗广博,而且对所征引儿科古籍文献进行了校注,并保存了大量古医籍佚文。构建儿科学学术体系。荟萃儿科学术精华:不管是先贤古论,还是近世方论,甚至民间秘诀,凡是儿科的研究成果和临床试验《,幼幼新书》无不兼收并蓄,诸家并存。
- 李志庸戴铭张国骏
- 关键词:儿科学术思想宋代
- 《伤寒论》中甘草运用规律初探被引量:3
- 2002年
- 甘草是临床运用最多的一味中药,其所宜忌,众说颇多。仲景《伤寒论》中甘草的运用规律,很能概括诸说。本文根据《伤寒论》的组方,结合甘草药性,对甘草运用的宜忌规律进行总结:治疗咽痛者,宜生甘草;补中益气、守中缓急、合化阴阳、祛痰止咳、调和诸药者,宜炙甘草。至于攻伐之剂,气机不利,补肾、治下焦水湿,违十八反者,每忌用炙甘草。
- 张斌奕张国骏李志庸
- 关键词:甘草中药《伤寒论》
- 药性发明的内证实验观——兼述医理发明的内证性
- 本文从经典文献记载中阐述了中医药原理发明过程中的内证实验性,旨在揭示传统中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特征,以期呼吁当代中医教育和中医药科研领域对传统中医药自身特色的认识与继承。
- 李志庸
- 关键词:中医药学药性理论
- 文献传递
-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的现实指导意义被引量:13
- 2008年
-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黄帝内经》中提出的关于四时养生的指导原则,本文参考历代医家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在养生上的见解,从情志、饮食、起居阐述笔者的观点,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应以顺应阳气的生长收藏为本,注重修养心性,要有恬淡之性,饮食起居要效法天地、顺应四时。
- 王红玉李志庸
- 关键词:春夏秋冬情志起居阴阳
- 从内证实验性谈整体观念
- 整体观念在现行中医各级各类教材中均被视为中医学的一大特色加以阐述,其内容不外乎两方面:即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的统一性。整体观念的形成,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理论渊源与实践基础。本文拟就整体观念的理论依据与概念内...
- 李志庸
- 关键词:中医学学术思想
- 试述中医学理论的内证实验性
- 2000年
- 李志庸
- 关键词:中医学理论
- 药性发明的内证实验观——兼述医理发明的内证性
- 本文从经典文献记载中阐述了中医药原理发明过程中的内证实验性,旨在揭示传统中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特征,以期呼吁当代中医教育和中医药科研领域对传统中医药自身特色的认识与继承。
- 李志庸
- 关键词:中医药药性医理
- 文献传递
- 关于提高中基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探索
- 2010年
- 在指出中基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索进一步提升其培养质量的方式。认为通过加强古代哲学和《内经》等经典著作的学习以拓宽专业视野;注重中医思维模式和研究方法的研究;在教研室开设研究生论坛,促进学术交流;改进教学方式,因人施教,注意个性化培养等手段,是进一步提升文献研究型中基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 章增加何清平蒋应时陈贵海李志庸蒋筱
-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
- 中国优生学史略被引量:1
- 1989年
- 优生学,又称人类育种学。它旨在运用人类的知识和才能,全面地研究并改善人类后代的遗传素质,从而使后代在智力和体力上都得到不断的改善。这门科学是由英国科学家哥尔登创立于上世纪末叶,到现在只有近百年的历史。然而,优生学思思在我国却萌发较早,本人仅就所见古文献中的有关记载略述如下,以作为研究中国优生学的引玉之砖。西周至春秋公元前十一世纪至公元前五世纪,正是我国历史上的西周、春秋时期。在这一时期里,我国先民已经懂得了运用“胎教”
- 李志庸
- 关键词:春秋时期育种学《列女传》先天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