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想

作品数:22 被引量:389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天文地球
  • 2篇水利工程

主题

  • 9篇年代际
  • 9篇降水
  • 7篇年代际变化
  • 4篇气候
  • 3篇气象
  • 3篇流域
  • 3篇流域降水
  • 3篇环流
  • 3篇季风
  • 2篇东亚冬季风
  • 2篇冬季风
  • 2篇汛期
  • 2篇水汽
  • 2篇天气气候
  • 2篇小波
  • 2篇小波分析
  • 2篇环流特征
  • 2篇降尺度
  • 2篇降水预测
  • 2篇功率谱

机构

  • 16篇中国气象局国...
  • 8篇中国气象科学...
  • 5篇中国气象局
  • 4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山东省气象局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河北省气候中...
  • 1篇江西省气候中...
  • 1篇武汉区域气候...
  • 1篇上海区域气候...
  • 1篇双鸭山市气象...

作者

  • 22篇李想
  • 8篇李维京
  • 7篇陈丽娟
  • 5篇孙林海
  • 5篇赵振国
  • 3篇高辉
  • 3篇张培群
  • 2篇支蓉
  • 2篇刘绿柳
  • 2篇孙晶
  • 2篇竺夏英
  • 1篇聂肃平
  • 1篇赵树云
  • 1篇王凌
  • 1篇姜允迪
  • 1篇曾红玲
  • 1篇李威
  • 1篇柳艳香
  • 1篇梁萍
  • 1篇陈鲜艳

传媒

  • 5篇气象
  • 5篇应用气象学报
  • 2篇气象学报
  • 2篇气候变化研究...
  • 2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大气科学
  • 1篇气象科技
  • 1篇干旱气象
  • 1篇气象科技进展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6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5
  • 1篇2003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汛期我国主要雨季进程成因及预测应用进展被引量:24
2019年
汛期内我国中东部地区的雨季是东亚夏季风推进过程中的重要产物,主要包括华南前汛期、梅雨、华北雨季和华西秋雨等,各地雨季决定了我国中东部地区汛期的旱涝布局和旱涝演变,是我国汛期预测和服务的重点.该文回顾了4个雨季特征及影响因子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梳理物理概念预测模型.研究显示:海温异常是影响各区域雨季的重要先兆信号,但不同雨季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不同,海温作为外强迫信号的影响程度和时空形式也有差异.利用热带太平洋东西海温差指标能更好地解释华南前汛期降水的年际变化.而与梅雨的年际变化分量相关联的海温关键区主要分布于热带,与年代际或多年代际变化分量相联系的海温关键区则来自中高纬度.华北雨季降水的强弱不仅与ENSO循环的位相有关,更多受到ENSO演变速率的影响.而影响华西秋雨的海温关键区随着年代际背景的变化发生了改变,需要重新诊断和建模.
陈丽娟赵俊虎顾薇梁萍支蓉彭京备赵树云高辉李想张培群
关键词:雨季华南前汛期梅雨华西秋雨
中国北方干旱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22
2003年
文中重点分析了我国北方干旱气候的基本特征,并从影响中国气候异常的主要因子初步探讨了干旱的成因。指出在全球与东亚区域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主要影响因子的年际异常变化和年代际振荡是我国干旱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
李维京赵振国李想孙林海
关键词:干旱气候特征气候变化年代际振荡
2012年冬春季高原积雪异常对亚洲夏季风的影响被引量:10
2013年
利用罗格斯大学积雪遥感资料、NCEP/NCAR再分析格点资料和NOAA陆地降水分析数据PREC/L,从2011/2012年冬春季青藏高原积雪偏多现象与亚洲夏季风的观测事实与以往研究结果不一致出发,诊断分析了2011/2012年冬春积雪与亚洲夏季风的可能联系。结果表明:2012年春季和前期冬季,青藏高原主体上空对流层主要为气旋性环流距平且气温偏低,这与积雪偏多年的环流特征一致。尤其在90°E以西,自青藏高原到热带地区,前期冬春季对流层中部气温表现为北冷南暖的距平特征,有利于夏季自热带印度洋到高原温度梯度偏弱,造成南亚夏季风偏弱。但是在90°E以东的高原东部到东亚地区及其南侧的低纬度地区,对流层温度距平为北正南负型,温度梯度偏弱,有利于亚洲东南部大气环流冬夏季节转换偏早,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早,东亚夏季风偏强,这种环流特征受到高原以外的其他外强迫信息的影响。2011/2012年冬春季积雪偏多特征可能对南亚夏季风偏弱有重要贡献,而对东亚夏季风的影响不明显。
竺夏英陈丽娟李想
关键词:青藏高原积雪温度梯度
东亚经圈环流年代际变化及对海河降水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基于NCEP/NCAR和ERA-40两套再分析资料及中国160个站月降水资料,分析了海河流域夏季降水的变化特征及受东亚夏季风的影响,并定义了东亚夏季经圈环流指数,研究了东亚夏季风的年际和年代际气候变化特征及与海河流域夏季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近30年来,夏季东亚地区对流层低层和高层的西风均呈现反位相的变化特征,同时东亚地区对流层低层南风分量异常减弱,中低纬度的经圈环流也呈现减弱趋势,夏季风的强度随之减弱,不利于夏季雨带向北推进。文中定义的东亚夏季经圈环流指数与海河流域夏季降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经圈环流指数值越大,东亚经圈环流强度越强,利于夏季东亚季风向北推进,从而使海河流域夏季降水偏多。反之,当东亚夏季风偏弱时,东亚经圈环流也偏弱,不利于海河流域降水偏多。本文结果表明,东亚经圈环流的年代际减弱是海河流域近30年处于少雨期的一个直接原因。
李想高辉赵振国陈兴芳
关键词:夏季风降水
西北人影作业天气背景条件初步分析
2021年
利用高分辨率的气象台站观测资料、再分析资料、卫星遥感资料等,结合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模拟,对西北地区以及祁连山、天山、六盘山和三江源等试验区的降水场、气流场、水汽场等时空特征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精细化的降水资料能够刻画出西北试验区复杂地形条件下的降水场时空特征,研发的小时降水融合算法对西北地区高频降水分析是有效的;涝年,由于高原抽吸作用,试验区受低层形成的辐合气流所控制,容易形成降水;旱年,高原地表不存在大范围的辐合区,试验区被干冷的偏北风所控制,不利于成云降水。利用模式资料,分析了西北地区及四个试验区水汽场月、季、年气候特征,分析了水汽来源、大气可降水量、水汽收支情况以及年际变化情况。对MODIS和FY卫星反演的水汽产品进行了校准,并对西北地区水汽含量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
张存杰张思齐周江兴聂肃平吴萍向阳李想汪方
关键词:人工影响天气降水场气流场水汽场
基于月动力延伸预报最优信息的中国降水降尺度预测模型被引量:37
2009年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月动力延伸预报结果、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中国160个站观测资料,通过计算两次相关的方法,获取最优预报信息作为建立降尺度预测模型的预测因子,提取的最优预测因子同时满足既是观测环流要素场影响降水的关键区域,又是模式要素场预报的高技巧区域两个条件。结合挑选出的最优预测因子,利用最优子集回归建立月平均降水的降尺度预测模型。文中设计了消除预测因子和预测量的线性趋势值后建立预测模型(方案1)和直接利用原始资料建立预测模型(方案2)两种方案。经过独立样本检验,发现这两种方案建立的预测模型都能够提高月尺度降水预测,方案1对月尺度降水预测的距平相关系数平均可达0.35。利用该方案对超前时间分别为0、5、10d的月动力延伸预报产品进行月降水的降尺度预测表明,模式初值信息不仅影响月动力延伸预报结果,也影响降尺度应用效果,利用超前时间为0和5d的月动力延伸预报结果进行降水降尺度预测可在业务中参考。此外,降尺度预测模型中选取的预测因子不仅在统计上是显著的,同时也具有清楚的物理意义。
顾伟宗陈丽娟张培群李维京李想刘绿柳
关键词:降水
1954-2005年长江以北地区初霜期变化趋势被引量:36
2008年
采用长江以北地区65个测站1954—2005年秋冬季逐日地面最低温度资料,计算分析长江以北地区初霜出现日期的年代际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北方地区初霜是由北向南逐渐出现的,初霜发生日期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大部分地区初霜日期偏晚的年份逐渐增多。中国北方地区初霜发生日期的早晚与北极涛动的强弱密切相关:当北极涛动处于正位相时,北半球以纬向型环流为主,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初霜期偏晚;反之,当北极涛动处于负位相时,北半球以经向型环流为主,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初霜期偏早。
李想陈丽娟张培群
关键词:年代际变化北极涛动
我国十大江河流域降水和温度长期变化趋势的研究
水资源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随着人口与经济的增长,人类社会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因此对水资源的长期演变规律的研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十大江河流域指的是松花江流...
李想
关键词:降水年代际变化功率谱分析小波分析气象学
文献传递
1880—2006年中国夏季雨带类型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被引量:21
2008年
利用1880—2006年中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量及1951—2006年中国160个站夏季降水量和北半球大气环流资料,在夏季降水分型的基础上,研究了夏季雨型的年代际变化规律,分析了夏季各类雨型所对应的北半球500hPa环流场的主要特征。结果表明:东部季风区和西部区存在着20~40a左右的年代际振荡趋势,东北区则表现为明显的15a左右的年代际变化特点;东部季风区四类雨型东亚大气环流差异显著,西部区二类雨型和东北区二类雨型欧亚大气环流的配置基本都相反。
赵振国朱艳峰柳艳香许力孙林海李想
关键词:年代际变化环流特征
中国冬季气温不同年代际的季节内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被引量:6
2022年
利用1951~2020年中国观测站气温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统计方法,分析了不同年代际时间尺度背景下我国冬季气温的季节内变化特征及相联系的大气环流异常。结果表明,1986年前、后为两个年代际时间尺度阶段,各阶段内前冬(12月)与后冬(1~2月)气温异常反位相年的比例均高于同位相年。1986年之前,季节内的优势空间模态为前冬全国冷(暖)转为后冬南方暖(冷)的可能性大,即南方地区季节内变率大;而1986年之后的优势空间模态为前冬北方冷(暖)转为后冬全国明显暖(冷)的可能性大,即北方地区季节内变率大。冬季气温的季节内变化显著受到冬季风系统关键环流季节内变化的影响。对应优势模态的正异常年份,1986年之前,欧亚中高纬地区对流层环流异常信号从前冬到后冬显著性减弱,其中西北太平洋地区对流层中高层的环流调整更明显,副热带高度场增强,热带东风急流北扩,前冬到后冬的环流调整有利于前冬全国大范围偏冷而后冬我国南方地区气温升高,造成南方地区季节内反位相变率增大。1986年之后,欧亚高中低纬地区的环流异常从前冬到后冬显著性增强,欧亚中高纬度环流发生较大调整,而低纬度的环流变化不大,北方地区前冬冷到后冬全国明显转暖,造成北方地区季节内反位相变率大。即副热带环流和中高纬度环流分别在两个年代际尺度阶段南方和北方的冬季气温季节内变率中起到主导作用。
马锋敏陈丽娟李想李维京许彬
关键词:冬季气温季节内变化东亚冬季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