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润霞
- 作品数:25 被引量:63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重新关注1990年代诗歌的现实主义
- 2010年
- 李润霞
- 关键词:现实主义诗歌文学史分期历史事件文学观
- 关注边缘,重写诗史——从“文革地下诗歌”的概念谈起被引量:1
- 2004年
- 本文主要从一个概念--'文革地下诗歌'的提出谈起,探寻边缘文学如何被重新发现,这种关注边缘的文学研究对于重写诗歌史的意义.对于文革文学而言,关注边缘,相当程度上就是关注地下诗歌,而对地下诗歌的研究带动的是整个当代诗歌史的重写.
文化大革命的特殊历史诞生了特殊的文学.以往的研究习惯了对文革文学的'空白'叙述,造成许多曾经在文革中坚持写作、思考的作者成为'文学史上的失踪者'.简便的'空白论'既遮蔽了文学的真实存在,又割裂和模糊了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
- 李润霞
- 关键词:社会背景艺术风格
- 2016年中国新诗纪事
- 2020年
- [说明]1.《2016年中国新诗纪事》(后简称《纪事》)是关于诗歌史实的年度编年大事记,所记为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内发生的有关诗歌活动、诗歌现象、诗歌创作、诗歌会议、诗歌评奖、诗刊发布等与诗歌有关的史事,地域主要以内地(大陆)为主,也涵盖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的部分诗歌史实。2.《纪事》力求客观叙述,不做主观评价。对于特殊事件,保留刊载该信息的刊物上原有的评语。记录均依照当时的用字用语和作者的署名,除一些作者的笔名后面用括号注出该作者的常用名外,不做任何改动。作品发表和出版时间,均以所刊载的报刊标明的出刊时间和所著书籍的版权页的记录为准。
- 李润霞薛媛元
- 关键词:中国新诗诗歌现象诗歌创作主观评价版权页
- 解析辛笛《风景》
- 2005年
- 解析此诗源自诗人真实的生活体验。1 948年夏天,辛笛乘坐列车行进在沪杭道上所见所感所思而写成。“风景”的诗题,使读者乍一看,本应引起一种美好的审美感觉,然而从首句“列车轧在中国的肋骨上”就出现了“反题”,其中表达动作的“轧”字,带来一种沉甸甸的、不堪重负的压迫感,“肋骨”
- 李润霞
- 关键词:审美感觉列车肋骨风景
- 解析海子《春天,十个海子》
- 2005年
- 解析 这首诗以诗人自己的名字“海子”入诗,的确与诗人自我的生命轨迹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性和互证性,而“春天,十个海子”的诗题本身就具有一种震撼心灵的效果。此诗写于1989年3月14日凌晨3—4点左右,这首诗完成仅仅12天后,诗人即自杀。
- 李润霞
- 关键词:生命轨迹自我名字心灵诗歌
- 从“汶川地震诗歌”谈文学的社会救赎和审美限制被引量:3
- 2009年
- 李润霞
- 关键词:文学表现诗歌写作审美救赎政治情结社会功用
- 回归家园中的守望灵魂——王英琦近十年的散文精神
- 2005年
- 十多年来,当代女作家王英琦的"人"与"文"都发生了很大"蜕变",她的人文立场和人文精神决定了她的散文精神。以寻找和坚守精神家园为指归,她的散文创作在反俗抗俗中表现了理性内省精神、精神启蒙和灵魂救赎的文学内涵。
- 李润霞
- 关键词:散文精神守望人文立场文学内涵灵魂内省
- 在诗性浪漫与革命浪漫之间——以北京、上海、贵州三地创作为例考察“文革”地下诗歌的艺术走向(摘要)
-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浪漫主义发展到"文化大革命"时期,已经因主流意识形态与政治话语对文学的全面统制而变异为理论与创作上的"革命浪漫主义",叠加在"浪漫主义"之前的"革命"二字不但硬性规定了作家的创作思维利抒情方式,亦以政...
- 李润霞
- 文献传递
- 网络通俗小说的创作心理探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网络通俗小说数量众多,分类庞杂,如果侧重创作目的和心理的考察而非仅以文本内容为分类依据,则网络通俗小说大致可分为三类:"倾诉创作"、"圈子创作"和"商业创作"。其中,"倾诉创作"是为满足自我心灵需要的半自白性创作,"圈子创作"是为满足人际交流需求的社群性创作、"商业创作"是为满足特定阅读需求换取物质利益的针对性创作。各类创作不同的创作现状、特点、利弊等揭示出各创作群体不同的创作心理,反映出网络冲击对通俗小说创作潜移默化的影响。
- 李润霞薛媛元
- 关键词:网络通俗小说创作心理
- 《中国新诗总系》的编选原则与史料问题被引量:1
- 2011年
- 1936年2月,《中国新文学大系》(以下简称《大系》)由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虽然《大系》仅仅是对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的文学梳理,但却以对整个新文学最初规模和基本轮廓的奠定而备受文学史家看重。(2010年9月,《中国新诗总系》(以下简称《总系》)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 李润霞
- 关键词:中国新诗《中国新文学大系》编选原则史料文学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