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琴福
- 作品数:6 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青海红十字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带状疱疹伴发脊髓节段性损害2例报告
- 2012年
- 病例1,患者,女,68岁.因左大腿外侧疼痛,伴烧灼感4天,局部出现丘疹1天于2009年5月10日人院.查体:神志清楚,脑神经(-),左大腿后外侧可见成簇分布,小米至绿豆大小的丘疹,部分表面结痂,有少量水疱,单侧带状分布.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Babinski征(-),大小便正常.入院后第4天出现双下肢麻木,双下肢活动受限,以左侧明显,大便秘结,小便潴留.查体:双下肢肌张力稍低,右下肢肌力Ⅳ级,左下肢肌力Ⅲ级,T12以下痛觉减退,下腹壁反射消失,双下肢腱反射(+),双Babinski征(-).
- 李琴福
- 关键词:脊髓炎下肢肌力疱疹性无环鸟苷大剂量激素
- 血清DNMT1和lncRNA MEG3表达水平与帕金森病的关联性研究
- 2023年
- 目的探讨血清DNA甲基转移酶1(DNMT1)、长链非编码RNA人类母系表达基因3(lncRNA MEG3)表达水平与帕金森病(PD)的关联性。方法招募2020年3月至2023年1月青海红十字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PD患者106例作为PD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03名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分析PD患者血清DNMT1、lncRNA MEG3表达水平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D发生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DNMT1、lncRNA MEG3水平对PD的诊断价值。结果PD组血清DNMT1水平高于对照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lncRNA MEG3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D患者血清DNMT1水平与TC、TG、LDL-C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Ⅰ评分、UPDRSⅡ评分、UPDRSⅢ评分、Hoehn-Yahr(H-Y)分期呈正相关(P<0.05)。lncRNA MEG3水平与TC、TG、LDL-C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UPDRSⅠ评分、UPDRSⅡ评分、UPDRSⅢ评分、H-Y分期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高的血清DNMT1水平是促进P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较高的lncRNA MEG3水平是抑制PD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DNMT1、lncRNA MEG3水平具有诊断PD的应用价值(P<0.05),且联合两指标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AUC(95%CI)=0.906(0.865~0.947)],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21%和89.34%。结论PD患者血清DNMT1呈高表达,lncRNA MEG3呈低表达,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临床诊断PD。
- 马颖李琴福祁丽霞
- 关键词:帕金森病DNA甲基转移酶1
- 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估被引量:12
- 2014年
- 脑血管病临床症状表现多样,常见的有昏迷、偏瘫等,患者常处于卧床状态〔1〕。该疾病高致残、致死率,患者预后不佳。由于脑组织病变区域血管意外的危险期后,患者仍有较高的死亡率,特别是对于重症昏迷患者〔2〕。此时的死因往往不是脑水肿、脑疝等颅内原发病变,而是感染、电解质紊乱、代谢紊乱等并发症〔3〕。临床经验显示营养不良是导致多并发症原因之一。由于重症患者不能或不宜经口进食,营养素摄入有限,加之机体处于应激消耗状态。
- 李琴福
-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肠内营养
- 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3
- 2014年
- 脑出血患者多合并多年高血压病史〔1〕。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最常见的脑血管意外之一。由于高致残、致死率导致患者预后不良〔2〕。脑出血急性期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对患者的脑部微循环及缺血区的氧供有重要影响〔3〕。血供、氧供是决定神经功能恢复的权重因素,极大程度决定患者预后〔4〕。本研究分析脑出血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5例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
- 李琴福
- 关键词:脑出血高血压血液流变学
- 化痰通络汤合星蒌承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64例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观察化痰活血通络类中药配伍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基础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化痰通络汤合星蒌承气汤(半夏、胆南星、天竺黄、香附、丹参等)治疗。结果:在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81.25%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对血液流变指标和血脂的变化做了比较,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中医药在调节血脂变化和抑制凝血、激活纤溶方面是很有效。
- 李琴福
- 盐酸纳洛酮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 2006年
- 脑梗死是影响老年人生命及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在脑缺血的病理过程中,内源性吗啡样物质和β-内啡肽物质起着重要作用,而盐酸纳洛酮拮抗内源性吗啡样和β-内啡肽物质的毒性作用,保护神经元,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脑组织氧合作用,降低血中乳酸浓度,减轻脑水肿,增加血流量、抗凝、降低血液粘稠度、非特异性催醒作用等,为此,我院神经内科于2002年3月-2004年12月间应用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并与同期灯盏花注射液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 安占龙李琴福祁延霞
- 关键词:纳洛酮治疗盐酸纳洛酮神经功能恢复灯盏花注射液保护神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