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结源
- 作品数:6 被引量:14H指数:3
- 供职机构: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管内超声在直接支架置入术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 2008年
- 目的通过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下对进行直接支架置入术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及疗效的评价进行临床研究。方法对于42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为A、B1型病变,小于10mm病变、非严重成角病变(多个弯曲>45°)、非钙化病变的病变血管在IVUS的指导下进行冠状动脉内直接支架置入术。结果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和IVUS检查,并在基础IVUS检查后成功地在狭窄病变部位进行了直接支架置入术。患者的病变术后的前向血流均为TIMI3级,在支架置入后均获得满意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残余狭窄<10%,没有出现冠状动脉造影可见的夹层,未出现与IVUS相关的严重并发症。住院期间均未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结论在严格掌握好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的情况下,血管内超声指导下进行直接支架置入术比传统冠状动脉造影相比,在选择合适的病变血管、达到最佳的置入效果、节省球囊的使用、成功率和安全性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
- 杨希立张阳德肖长华李健民李结源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介入性支架术血管造影术
- 人性化护理在心导管室的应用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分析评价人性化护理应用于心导管室护理中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医院2017年6月-2018年4月所收治的心脏介入治疗患者中随机挑选的2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在介入治疗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介入治疗同时实施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不同护理应用后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人性化护理,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应用效果显著。
- 欧碧英李结源唐少梅何彩勤张文英
-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心导管室护理满意度
- 血管内超声对冠状动脉轻中度狭窄不稳定斑块的检测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对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轻中度狭窄病变进行了血管内超声(IVUS)的检查,识别冠状动脉轻中度狭窄斑块的病变特征及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患者96例。其中,CAG检查显示冠状动脉轻中度狭窄(直径狭窄率20%~70%)者68例,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直径狭窄率>70%)者28例。所有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期间同时行血管内超声检查。血管内超声对病变血管分别进行测量外弹力膜内横截面积(EEMCSA)、最小管腔面积(MLA)、斑块面积(EEMCSA-MLA)、斑块负荷(斑块面积/EEMCSA)、纤维帽的厚度、脂核大小、脂核比例、重塑指数(RI)、夹层和血栓的比例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和IVUS检查,在CAG检查中轻度狭窄的病变,在IVUS检查中可见到不稳定斑块的存在。轻中度狭窄组冠状动脉内软斑块、偏心斑块和薄纤维帽多见,正性重构多见而钙化少,斑块破裂的比例明显高于重度狭窄组(P<0.05)。重度狭窄组斑块多表现为硬斑块、钙化、无重构和负性重构(P<0.05)。结论CAG显示轻、中度狭窄的患者进行IVUS检查是必要的。IVUS诊断不稳定斑块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临床上可作为冠状动脉轻中度狭窄病变是否需介入干预的重要依据。
- 张阳德杨希立肖长华周昭仑李结源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介入性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造影术
- 2型糖尿病血浆动脉硬化指数预测发生冠心病的价值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与血浆动脉硬化指数(atherogenicindexofplasma,AIP)的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住院病人82例,其中糖尿病合并冠心病52例,糖尿病无合并冠心病30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测量身高和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测量血脂,计算AIP,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BMI(26.1±1.2)kg/m2,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23.8±0.9)kg/m2。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甘油三酯(5.8±1.6)mmol/L,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4.8±0.9)mmol/L;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AIP为0.51±0.23,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0.28±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人是否出现冠心病与AIP相关(β0=-2.62,β1=8.069,SE=1.86,Wald=18.8,P=0.000)。结论AIP改变可作为评价2型糖尿病病人并发冠心病的危险性的指标。
- 肖长华杨希立谭海斌陈美容李结源
- 关键词:2型糖尿病冠心病动脉硬化指数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血管内超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方法所有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期间同时行血管内超声检查。血管内超声对病变血管分别进行测量外弹力膜内横截面积(EEM CSA)、最小管腔面积(MLA)、斑块面积(EEM CSA-MLA)、斑块负荷(斑块面积/EEM CSA)、纤维帽的厚度、脂核大小、脂核比例、重塑指数(RI)、夹层和血栓的比例等指标。所有患者在支架置入的前后均进行血管内超声的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IVUS检查,并成功地进行了随后的球囊扩张,并在基础IVUS检查后成功地在狭窄病变部位进行了支架置入术。病变血管段的支架经冠脉造影结果较理想,但是血管内超声评价部分病变却未能达到理想的置入标准,对该病变随后进行了进一步的高压球囊扩张和血管内超声评价,均达到了理想的置入标准。患者的病变术后的前向血流均为TIMI3级,在支架置入后均获得满意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残余狭窄<10%,没有出现冠状动脉造影可见的夹层,未出现与IVUS相关的严重并发症。住院期间均未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结论血管内超声在指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支架置入术中安全有效,可以指导改善支架置入后病变的覆盖率、支架小梁的贴壁和增加血管腔的急性获益,从而可以降低再狭窄率和再次血管形成率,从远期疗效评价而且并没有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
- 张阳德杨希立肖长华周昭仑李结源
- 关键词:血管内超声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心肌梗死
- 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造影与血管内超声的对比分析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应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 (IVUS)对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进行临床对比分析。方法 :对 1 2 5名有典型心绞痛的患者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检测 ,按心绞痛性质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 (SA组 )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 (UA组 ) ,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斑块形态和性质的差异。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病变血管及狭窄程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 ,但是血管内超声显示 ,UA组病变以脂质斑块多见 ,SA组病变则以纤维斑块和钙化斑块多见 ,UA组病变自发性内膜撕裂和血栓形成的比例明显高于SA组。结论 :IVUS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特点的诊断明显优于冠状动脉造影 。
- 杨希立肖长华李健民谭海斌李结源
- 关键词:血管内超声冠状动脉造影UAIVUS斑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