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群

作品数:17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文学
  • 3篇艺术

主题

  • 4篇小说
  • 3篇女性
  • 3篇文学
  • 3篇韩剧
  • 2篇余华
  • 2篇作家
  • 2篇作家群
  • 2篇互文
  • 2篇悲剧
  • 1篇大众
  • 1篇大众心理
  • 1篇独立人格
  • 1篇新文学
  • 1篇心理
  • 1篇叙事
  • 1篇忧伤
  • 1篇余华小说
  • 1篇语境
  • 1篇韵味
  • 1篇植物

机构

  • 15篇信阳师范学院

作者

  • 15篇李群
  • 2篇甘浩
  • 1篇范小伟

传媒

  • 3篇信阳师范学院...
  • 3篇文教资料
  • 2篇电影评介
  • 1篇小说评论
  • 1篇作家
  • 1篇天中学刊
  • 1篇平顶山师专学...
  • 1篇鸡西大学学报...
  • 1篇许昌学院学报
  • 1篇湖北经济学院...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2篇2016
  • 1篇2010
  • 5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我的丧失与他者的围困——《伤逝》子君悲剧新论被引量:4
2002年
《伤逝》中子君的悲剧有过多种解析和论述 ,社会学的观点居多。子君悲剧的主要原因是她作为女性自我的丧失与整个男权社会的围困。子君对独立人格的放弃和对男权话语的接受与顺从使她自身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 。
李群
关键词:《伤逝》子君形象悲剧男权社会独立人格
“启蒙者”的堕落——《卧底》的另一种解读兼与木弓先生商榷
2008年
刘庆邦在他的短篇小说《卧底》中借记者周水明的"卧底"经历对非法小煤窑的矿工们的生活状态进行了揭示,更重要的是揭示了另一种身份的人物的生存及心理状态,即以周水明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群体。知识分子的启蒙身份和精英意识在作品中被消解。这种"启蒙者"的堕落更值得我们反思与警惕。
李群
计文君小说创作综论
2023年
作为中原作家群的一员,计文君的写作并不囿于中原故乡,而是呈现了更普遍也更有代表性的现代人的漂泊的忧伤;作为一名善于书写女性婚恋题材的女性写作者,她拆解了夫妻、情侣间的深情,代之以对人与人之间隔膜关系的探究,表现出对两性关系更包容也更超然的理解;同时以一颗“体恤之心”完成了新的“姐妹情谊”关系的构建;也以成功的互文性写作表达了对以《红楼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叙事艺术的致敬。
李群
关键词:女性写作互文性
论计文君“钧州系列”小说被引量:4
2016年
计文君是近几年在文坛崭露头角的河南籍青年作家,也是当代文坛"中原作家群"中很有潜力的后起之秀。2000年左右开始从事小说创作的计文君,擅长用"凝练、华丽,且极富古典韵味"a的语言讲述女性的人生故事。评论界也较多地围绕她笔下的女性意识以及作品中独特的艺术风格展开讨论,《红楼梦》的精神、张爱玲的笔法、女性成长故事、现代的叙事手法与传统的审美趣味等描述成为人们对计文君小说创作普遍的印象与感受。
李群
关键词:女性成长作家群青年作家古典韵味美女作家
痛楚的分裂亦是成全——细读方方《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被引量:1
2010年
方方的《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中讲述了一个知识女性自我分裂的人生悲剧。主人公黄苏子白天是白领丽人,夜晚则化身妓女,造成其命运的正是来自男性社会的种种规范。黄苏子以变态性的分裂表示了对男性道德规范的抗议和报复,显示了自我意识的觉醒,有自我成全的意义。但这种自我成全也在客观上造成了主人公自我的迷失。
李群
关键词:自我分裂自我意识
超越的背后——余华小说的变异与承继被引量:1
2002年
余华在90年代以流畅的故事叙述、人道主义的文学主题标示其创作背离了他在80年代后期的先锋实验,一度被人们认为他在90年代丧失了先锋性。潜心研究余华此时的作品,我们会发现余华貌似回归到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实质是以此介入当下文化语境,重新捕获读者的认同,利用大众趣味巧妙地传达其对现实的批判性认识,其小说的艺术形式依然承继了他前期的先锋探索。
甘浩李群
关键词:余华文化语境文学评论小说
韩剧“缺点”之再评价
2007年
韩剧在我国大陆热播,引来众多评论者对韩剧进行研究。考察对韩剧的各种批评意见,我们发现所谓的"缺点"在某种程度上是对观众心理的准确把握,实则是韩剧的成功之道。
李群
关键词:韩剧观众心理
关于韩国家庭伦理剧的创作模式
2007年
1997年以来,韩剧在我国大陆热播。其中的家庭伦理剧虽然在结构安排、情节设置和表现内容上呈现出一些模式化的倾向,但却以其对大众心理的准确把握和对大众生活的真实表现获得成功。
李群
关键词:韩剧家庭伦理剧大众心理
回到悲悯之后——重读《活着》
2008年
<活着>是余华创作道路上带有转折意义的一部作品,以其悲悯精神的传达和忍受苦难的生活态度描写赢得了广大读者的认可,同时也被批评界指责为是一种消极的活命哲学的宣扬.面对苦难究竟应该忍耐还是抗争,余华给出了他的一种解释.
李群
关键词:《活着》余华悲悯
现代中国文化格局的迁动与新文学走向被引量:2
2002年
“五四”时期,深受西方工业文明影响的精英文化 、固 有的传统农业文明文化与民间文化三足鼎立,共同构成现代中国的新文化格局。精英文化作 为主流文化不仅培植了精英文学,而且也左右了新文学的发展流向。20世纪30年代后期,意 识形态文化的霸权,改变了既成的文化态势,现实乃至政治的需要促成了新文学主体向民间 文化的靠拢,并逐渐奠立了大众文学在新文学中的领导地位。
范小伟李群甘浩
关键词:新文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