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自强

作品数:75 被引量:70H指数:4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化学工程金属学及工艺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专利
  • 17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核科学技术
  • 8篇化学工程
  • 5篇金属学及工艺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理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冶金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7篇气冷堆
  • 26篇高温气冷堆
  • 20篇燃料元件
  • 15篇燃料颗粒
  • 12篇包覆燃料
  • 12篇包覆燃料颗粒
  • 10篇测量方法
  • 8篇球形燃料元件
  • 7篇碳化硅
  • 6篇元件
  • 6篇石墨
  • 6篇热室
  • 5篇石墨材料
  • 5篇图像
  • 5篇涂层
  • 5篇球床
  • 5篇燃料
  • 5篇抗氧化涂层
  • 5篇包覆
  • 4篇多孔

机构

  • 75篇清华大学
  • 4篇陕西源知科技...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75篇李自强
  • 62篇赵宏生
  • 51篇张凯红
  • 40篇刘小雪
  • 36篇唐春和
  • 27篇刘兵
  • 13篇高原
  • 9篇梁彤祥
  • 4篇刘马林
  • 4篇邵友林
  • 4篇唐亚平
  • 4篇时利民
  • 4篇闫迎辉
  • 4篇刘中国
  • 3篇周平
  • 3篇杨阳
  • 2篇张维
  • 2篇付志强
  • 2篇张芳
  • 2篇李天津

传媒

  • 4篇原子能科学技...
  • 2篇稀有金属材料...
  • 2篇核动力工程
  • 2篇材料工程
  • 2篇中国核学会2...
  • 1篇陶瓷学报
  • 1篇硅酸盐学报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金属热处理
  • 1篇材料导报
  • 1篇中国粉体技术
  • 1篇Transa...
  • 1篇第十八届全国...
  • 1篇中国核学会2...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4篇2022
  • 7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5篇2013
  • 11篇2012
  • 8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1
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类球形亚微米碳化硅粉体的制备被引量:3
2006年
采用包混工艺将酚醛树脂和硅粉制备成粉体先驱体,然后经碳化和煅烧,制备出球形度好、粒径分布窄且均匀的亚微米碳化硅粉体,其平均粒径约为0.1μm。亚微米碳化硅粉体的生成过程为硅–酚醛树脂核壳粉体先驱体经过800℃碳化处理生成硅–碳核壳粉料;在1500℃烧结,液态硅与碳壳内层反应生成碳化硅层;在热应力和液态硅的冲击下碳化硅壳破碎,形成的亚微米碳化硅颗粒进入液态硅中,通过碳化硅生成、破碎的不断循环,新的碳化硅层不断向碳层推进直至完全生成亚微米碳化硅球形粉体。
时利民赵宏生闫迎辉李自强唐春和
关键词:亚微米碳化硅粉体
基于包混和复合添加工艺的多孔碳化硅陶瓷的制备和性能(英文)被引量:2
2011年
采用包混工艺合成核-壳结构的硅-树脂先驱体粉体,引入Al2O3-SiO2-Y2O3复合添加剂,通过成型、炭化和烧结工艺制备多孔碳化硅陶瓷。分析多孔碳化硅陶瓷样品的物相、形貌、孔隙率、热导率、热膨胀系数和抗热震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添加能够在较低的温度下制得多孔碳化硅陶瓷;陶瓷样品的晶粒较小,明显增强了多孔碳化硅陶瓷的导热性能;复合添加提高了碳化硅陶瓷的抗热震性能,添加Al2O3-SiO2-Y2O3并且在1650℃下烧结制备的多孔碳化硅陶瓷经过30次热震后的抗弯强度损失率为6.5%;陶瓷样品的孔壁更加光滑,孔分布更均匀;复合添加对多孔碳化硅陶瓷热膨胀系数的影响较小。
赵宏生刘中国杨阳刘小雪张凯红李自强
关键词:碳化硅多孔陶瓷复合添加剂
微流控辅助内凝胶工艺制备单分散氧化铀微球
2023年
内凝胶工艺由于制备氧化铀微球球形度好而受到广泛关注。但是内凝胶工艺仍存在一些难点,如制备的微球尺寸略有不均,这不利于内凝胶工艺的大规模应用。在本项工作中特引入微流控辅助内凝胶工艺来制备单分散溶胶液滴。单分散溶胶液滴经洗涤、干燥和烧结后即可获得单分散的氧化铀微球。研究表明通过微流控辅助内凝胶工艺可以制备出尺寸变异系数≤1%、球形度1.01的单分散氧化铀微球。微流控辅助内凝胶工艺操作简便,在制备高质量核燃料微球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徐瑞马景陶邓长生郝少昌赵兴宇李建军李自强刘兵唐亚平
关键词:微流控单分散
在反应堆用石墨材料表面制备SiC/SiO<sub>2</sub>复合高温抗氧化涂层以及复合材料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反应堆用石墨材料表面制备SiC/SiO<Sub>2</Sub>复合高温抗氧化涂层的方法以及复合材料,该方法包括:(1)将硅粉、碳化硅粉、氧化铝粉和石墨粉混合,得到混合粉料;(2)将硅粉、氧化铝粉和石墨粉...
周平赵宏生李自强张凯红刘小雪刘兵唐春和
文献传递
一种测量包覆燃料颗粒的包覆层厚度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测量包覆燃料颗粒的包覆层厚度的方法,包括:将包覆燃料颗粒置于镶样模具中,使得包覆燃料颗粒都紧密排列于同一个样品平面上;利用固化剂在所述镶样模具中固定所述包覆燃料颗粒,制成固态样品;对所述固态样品进行研磨,...
刘小雪赵宏生李自强张凯红唐春和
文献传递
辐照后HTR-10球形燃料元件电化学解体及裂变产物分布研究
2022年
辐照后检验是开展燃料性能评价的重要手段。在10 MW高温气冷堆(HTR-10)球形燃料元件的辐照后检验中,为研究元件中TRISO包覆燃料颗粒的破损机制,本文利用基于电化学氧化原理的两步解体法,对所选元件(燃耗约35 GW·d/tU)进行了包覆燃料颗粒与基体石墨的分离,获得了元件中不同位置区域的包覆燃料颗粒、解体石墨粉和电解液,通过γ能谱定量分析了解体石墨粉和电解液中的放射性核素成分及含量,并基于此明确了放射性核素在辐照后球形燃料元件基体石墨中的分布。结果表明:部分电解液中裂变产物^(137)Cs与^(144)Ce活度显著高于其他电解液样品,表明其对应区域中可能存在破损包覆燃料颗粒;元件表层位置对应的电解液中活化产物^(60)Co高于内部区域,主要来源于HTR-10一回路的放射性粉尘沾污。本工作初步建立了高温气冷堆辐照后球形燃料元件电化学解体和解体样品分析测试的平台及方法,为TRISO型包覆燃料颗粒破损机制分析及其堆内行为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
王桃葳贺林峰李彩霞刘小雪李自强邵友林赵宏生陈晓彤刘兵唐亚平
球体工件直径检测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球体工件直径检测系统及方法,涉及球体、椭球体工件直径检测技术领域。所述系统包括:轨道、承载单元、及激光测径仪,所述承载单元设于所述轨道上、且位于检测工位,所述激光测径仪设于所述检测工位两侧;当前球体工件沿...
李自强赵宏生张凯红王玮王康刘小雪唐春和
文献传递
高温气冷堆燃料元件UO2核芯直径测量方法的研究
UO核芯是高温气冷堆球形燃料元件的关键组元,核芯的尺寸是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标,直接影响包覆燃料颗粒和球形燃料元件的性能,如何快速准确测量核芯的尺寸非常重要。本文分析了采用X射线照相-投影放大法、金相法、颗粒尺寸分析仪法和X...
刘小雪赵宏生张凯红李自强唐春和
关键词:高温气冷堆直径测量方法
文献传递
高温气冷堆燃料元件的自由铀含量
2007年
近代低富集度3层包覆颗粒(Modern LEU TRISO Particles)燃料元件的大量辐照试验表明:在高温气冷堆正常运行工况下,燃料元件的包覆燃料颗粒一般不会发生破损,放射性裂变产物的释放主要取决于制造引起的自由铀含量(燃料元件中没有被Sic层完整包覆的燃料颗粒铀量和总铀量之比).燃烧-浸取(Burn-Leach)法可以灵敏、准确地测量自由铀含量.本文介绍了燃烧-浸取法,给出了10MW高温气冷实验堆(HTR-10)首炉燃料元件自由铀含量的测量结果.
唐春和阎迎辉李自强梁彤祥
关键词:10MW高温气冷堆燃料元件包覆燃料颗粒
一种检测球体元件落球强度的装置
本发明涉及检测球体落球强度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检测球体元件落球强度的装置。该装置包括提升机,用于转载和提升待测球体元件;提升机驱动器,与提升机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提升机;进球装置,其与提升机的底部连接,用于装载待测球体...
赵宏生张凯红李自强唐春和刘小雪
文献传递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