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艳霞

作品数:23 被引量:147H指数:7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0篇内镜
  • 7篇黏膜
  • 7篇黏膜下
  • 7篇膜下
  • 7篇内镜黏膜
  • 7篇内镜黏膜下
  • 6篇黏膜下剥离术
  • 6篇内镜黏膜下剥...
  • 6篇内镜黏膜下剥...
  • 6篇剥离术
  • 5篇病变
  • 4篇食管
  • 4篇肿瘤
  • 4篇胃癌
  • 4篇溃疡
  • 3篇上皮
  • 3篇疗效
  • 3篇癌前
  • 3篇癌前病变
  • 2篇蛋白

机构

  • 23篇武汉大学
  • 1篇武汉楚精灵医...

作者

  • 23篇李艳霞
  • 13篇沈磊
  • 10篇罗和生
  • 9篇于红刚
  • 7篇余世界
  • 4篇于皆平
  • 3篇王颖
  • 3篇戴金芬
  • 2篇沈志祥
  • 2篇张军
  • 2篇董卫国
  • 2篇蒋倩
  • 2篇李维
  • 1篇廖艳
  • 1篇陈奕云
  • 1篇丁千山
  • 1篇李尚日
  • 1篇黄丽
  • 1篇周巍
  • 1篇安萍

传媒

  • 6篇中华消化内镜...
  • 3篇临床消化病杂...
  • 2篇药物流行病学...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海南医学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华临床感染...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镜黏膜下挖除术治疗胃胃肠间质瘤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0
2014年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治疗胃胃肠间质瘤(GIS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间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接受ESE治疗的86例胃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做全瘤活检以明确GIST危险度,记录ESE手术并发症,并通过随访追踪术后复发情况。结果86例肿瘤均完整切除,术后病理未见肿瘤残留;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署(NIH)的分级标准,极低度危险者12例,低度危险者30例,中度危险者25例,高度危险者19例。肿瘤越大、起源越深及存在表面水肿或出血者,危险度越高(均P〈0.05)。ESE手术出血率为5.8%(5/86),其中术中大出血1例,术后延迟性出血4例;其中3例为中度危险者,2例为高度危险者。穿孔率为10.5%(9/86),其中5例为中度危险者,4例为高度危险者。术后复发率为5.8%(5/86),其中4例为中度危险者,1例为高度危险者。结论ESE治疗胃GIST安全而有效:是否出现手术并发症及术后复发可能主要取决于肿瘤的危险度分级。
王颖李艳霞罗和生于红刚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内镜黏膜下挖除术并发症肿瘤复发
金丝桃苷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小鼠结肠炎Nrf2/ARE信号通路的作用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金丝桃苷(Hyperoside,Hyp)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肠黏膜Nrf2/ARE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用DSS诱导结肠炎小鼠模型,实验设对照组、模型组、DSS+Hyp低剂量组(DSS+Hyp 80 mg/kg)、DSS+Hyp高剂量组(DSS+Hyp 120 mg/kg),每组6只;质量浓度为30 g/L的DSS自由饮水7 d制成结肠炎小鼠模型同时于造模前7 d开始予Hyp灌胃治疗,连续14 d。观察小鼠结肠炎疾病活动指数(DAI)和结肠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细胞核核转录因子(Nuclearfactor-erythroid 2-rdated factor-2,Nrf-2)表达水平,RT-PCR检测小鼠结肠组织Nrf-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Hyp+DSS诱导组的结肠炎小鼠DAI降低(P<0.01)。Hyp能够明显改善结肠病理损伤。与模型组比较,Hyp明显提高Nrf2的表达(P<0.05)。对照组、Hyp+DSS诱导组小鼠结肠SOD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模型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结论 Hyp对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模型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Nrf2/ARE信号通路有关。
杨雷李越李艳霞余世界王珊珊沈磊
关键词:金丝桃苷溃疡性结肠炎抗氧化
艾普拉唑三联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近期疗效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比较艾普拉唑与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DU)的近期疗效。方法:120例Hp阳性的DU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艾普拉唑15 mg、20 mg、埃索美拉唑20mg,同时给予克拉霉素0.5g、阿莫西林1.0g,bid,共10d。根除Hp结束后3组患者分别继续给予相应剂量质子泵抑制药治疗4周,于2周末和4周末复查胃镜并检测Hp,观察患者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及药品不良反应。结果:2周末3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82.5%、75%、77.5%(P>0.05);4周末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0%、87.5%、87.5%(P>0.05)。3组Hp根除率分别为85%、82.5%、90%(P>0.05)。3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艾普拉唑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DU能有效缓解症状,促进溃疡愈合,安全有效,疗效与剂量无明显线性关系,与埃索美拉唑临床疗效差异不明显。
李艳霞沈磊罗和生沈志祥于皆平
关键词: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杆菌埃索美拉唑
电子染色内镜在确定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边界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探讨电子染色内镜(FICE)在确定早期胃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边界中的作用。方法51例早期胃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分别在FICE染色内镜(观察组,n=26)和腚胭脂染色内镜(对照组,n=25)下确定肿瘤界限后进行ESD手术,比较两组的组织学完全治愈性切除率、平均手术时间、急性少量出血率、术后腹痛发生率,以及严重并发症、肿瘤残留及复发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组织学完全治愈性切除率、急性少量出血率、术后腹痛发生率分别为88.5%(23/26)、15.4%(4/26)和73.1%(19/26),对照组分别为84.0%(21/25)、12.0%(3/25)、72.0%(18/2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50.5±4.5)min明显少于对照组的(55.5±7.5)mm(P〈0.05)。两组均未发生急性大量出血、术后延迟出血或消化道穿孔,随访局部均无残留和复发。结论FICE染色内镜在确定早期胃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边界中同样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且更节约手术时间。
余世界李艳霞沈磊董卫国罗和生
关键词: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双阳性者S蛋白序列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双阳性与S蛋白氨基酸突变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11年1至1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HBsAg(+)且抗-HBs(+)慢性HBV感染患者15例作为观察组,选取22例HBsAg(+)且抗.HBs(-)慢性HBV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HBVDNAS基因序列进行扩增和测序,将测序结果与标准序列比对并翻译为氨基酸序列,将两组的氨基酸突变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主要亲水区(2.95vs0.78,X2=18.059,P〈0.01)、“a”决定簇(4.44VS.1.52,X2=6.985,P〈0.01)氨基酸突变率高于对照组。仅有观察组出现“a”决定簇内氨基酸突变:P127T、G130E、G130N、M133S、F134I、T140I和G145R。结论HBsAg和抗-HBs共存可能与S蛋白“a”决定簇及其周围区域的高氨基酸突变有关。
丁锋于红刚李艳霞戴金芬慕刚刚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乙型肝炎抗体乙型DNA突变分析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食管广基病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食管广基底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 2014年1月我院应用电子食管胃镜发现的直径≥2.0 cm胃食管广基病变(息肉、癌前病变、早期局限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经超声内镜检查位于黏膜肌层以下(包括黏膜肌层)的病灶纳入选择,并行ESD治疗.结果 本组研究共64例患者,54例病灶位于胃内,10例病灶位于食管内,所有病变经ESD完整剥离,术后经病理证实标本基底及边缘均无病变组织残留.胃组:5例(9.26%)发生术中少量渗血,出血量2~10ml,予以电热活检钳电凝成功止血;1例(1.85%)患者术后8小时出现呕血,鲜红色,Hb从132g/L降至100 g/L,急诊胃镜止血成功.食管:病灶内均未见出血、穿孔、皮下气肿等并发症.随访58例,术后l,3,6个月复查胃镜,创面愈合良好,未见病变残留和复发.结论 ESD治疗胃食管广基病变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能维持正常的生理结构.
李维于红刚慕刚刚李艳霞蒋倩于皆平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胃食管
Notch-1在吉西他滨诱导人胰腺癌上皮细胞间叶样表型转化和肿瘤干性中的作用机制
李艳霞Renmin
内镜智能分光比色技术定位下EMR及ESD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比较内镜智能分光比色技术(FICE)定位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asal dissection,ESD)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效果。[方法]63例LST患者在FICE定位下分别行EMR(38例)及ESD(25例)治疗,对比分析EMR和ESD两种方法的切除效果、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结果]对于最大径≤20mm的肿瘤,EMR和ESD两种方法均能整块切除,且无肿瘤残留(P>0.05);对于最大径>20mm的肿瘤,ESD能整块切除,EMR需分次切除(P<0.05),且ESD术后肿瘤残留明显少于EMR(P<0.05)。ESD手术时间明显长于EMR(P<0.05),但术后出血率和穿孔率,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D治疗LST安全有效,而EMR操作简便,用时较短,对于≤20mm的LST仍然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李尚日李艳霞沈磊罗和生
关键词: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Notch-1和微小RNA-200家族在胰腺癌上皮-间充质转化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Noteh-1和微小RNA(miRNA,miR)-200家族在吉西他滨(Gem)诱导的人胰腺癌PANC-1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PANC-1细胞并诱导细胞EMT,Western blot实验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Notch—1、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相关转录因子及miR-200家族成员的表达;Transwell小室检测具有EMT改变的PANC-1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Gem诱导PANC-1细胞EMT最适药物浓度为10nmol/L,最适时间为9d。Western blot灰度分析显示未经Gem处理的亲代细胞(parental)组Noteh-1、E—cadherin、Vimentin、slug、snail、twist、E盒结合锌指蛋白1(ZEBl)的表达分别为0.840±0.002、0.995±0.008、1.158±0.001、0.253±0.004、0.528±0.003、0.346±0.002,0.29l±0.006,Gem(+)组分另0为1.599±0.00l、0.483±0.001、1.821±0.003、0.719±0.004、0.919±0.005、0.762±0.002、0.70l±0.0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检测parental组Notch-1、E—cadherin、Vimentin、slug、snail、twist、ZEB1 mRNA的表达分别为(2.200±0.010)×10-3、(1.540±0.002)×10-4、1.003±0.004、(8.580±0.003)×10-4、(5.040±0.007)×10-3、(6.930±0.001)×10-5、(2.010±0.001)×10-4,Gem(+)组分别为(5.870±0.004)×10-5、(1.430±0.001)×10-5、1.660±0.007、(4.030±0.002)×10-3、(8.980±0.005)×10-3、(3.300±0.020)×10-6、(1.120±0.003)×1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法检测parental组miR-200a、miR-200b、miR-200e、miR-141和miR-429的表达水平分别为(2.340±0.002)×10-5、(4.280±0.001)×10-6、(3.250±0.003)×10-5、(2.470±0.004)×10-5、(6.230±0.005)×10-4,Cem(+)组分别为(0.801±0.000)×10-5、(2.030±0.004)×10-6、(5�
李艳霞廖艳丁峰沈磊于红刚
关键词:胰腺癌
内镜智能分光比色技术下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内镜智能分光比色(FICE)下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诊断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对LST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FICE染色放大内镜诊断LST的腺管开口分型,及ESD治疗LST的疗效,术后腺管开口分型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 64例LST患者中,腺管开口Ⅱ型4例、ⅢL型35例、Ⅳ型20例、Ⅴi型5例。病理结果提示4例Ⅱ型患者均为炎性息肉,35例ⅢL型患者中管状腺瘤21例,管状绒毛状腺瘤15例,20例Ⅳ型患者中管状绒毛状腺瘤1例,绒毛状腺瘤16例,早癌3例,5例Ⅴi型患者中绒毛状腺瘤1例,早癌4例。ESD治疗LST的术后安全有效。结论放大内镜诊断LST与病理诊断符合率高,LST恶性程度高,可尽早采用ESD进行治疗。
郑安斌李艳霞余世界沈磊
关键词: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