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诗敏
- 作品数:25 被引量:122H指数:6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喉鳞癌颈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的检测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建立基于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qRT-PCR)技术的喉鳞癌淋巴结微转移检测方法 ,寻找具有特异性和敏感性的肿瘤标记物。方法选择21例喉鳞癌患者经选择性颈清扫术后77个淋巴结区域中563个淋巴结标本,采用real-time qRT-PCR技术定量检测各区域淋巴结中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19,CK19)、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和寻常天疱疮抗原(pemphigus vulgaris antigen,PVA)的表达,并与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的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IHC与HE染色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肿瘤转移标记物在全部淋巴结标本中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HE染色(P<0.01);HE染色阳性的淋巴结标本中3种肿瘤转移标记物的表达量明显高于HE染色阴性标本的表达量(P<0.01)。结论 IHC与HE染色具有相似的微转移检出率。应用real-time qRT-PCR技术检测喉鳞癌患者颈部淋巴结标本中的CK19、SCCA和PVA3种肿瘤转移标记物是提高检测喉鳞癌颈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可行方法 。
- 李柯楠陶磊周梁李诗敏朱莉
- 关键词:喉鳞癌细胞角蛋白19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微转移
- 婴儿鼻软骨间叶性错构瘤2例临床病理学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婴儿鼻软骨间叶性错构瘤(nasal chondromesenchymal hamartoma,NCMH)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2例NCMH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男婴均<1岁,表现为鼻塞或鼻腔占位及呼吸不畅。CT和MRI示鼻腔鼻窦占位并累及眼眶等。两者均于内镜下行鼻腔鼻窦新生物摘除术。镜下见肿瘤位于黏膜下,由不规则岛状软骨结节和疏密不均的梭形细胞组成,间质伴黏液样变性,并见相互混杂的胶原纤维。例2中有多灶钙化。局部形态类似结节性筋膜炎或纤维组织细胞瘤。免疫组化标记软骨结节表达S-100蛋白,梭形细胞主要表达vim-entin。2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结论 NCMH是一种好发于婴幼儿鼻腔鼻窦的良性错构瘤性病变,研究NCMH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有助于对该病正确认识,避免误诊及不适当的治疗。
- 于宝华李诗敏王坚
- 关键词:鼻腔肿瘤错构瘤病理学婴儿
- 基因重排检测在原发性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诊断和分型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重链(immunoglobulinheavychain,IgH)和T细胞受体(T-cellreceptor,TCR)基因重排在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lymphoma,NHL)诊断和分型中的价值。方法采用两对引物进行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sechainreaction,PCR)检测11例B细胞淋巴瘤组织DNA的单克隆性IgH基因重排;采用两对引物进行一步法PCR检测23例NK/T细胞淋巴瘤和20例T细胞淋巴瘤组织DNA的单克隆性TCR基因重排。以10例鼻息肉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结果11例B细胞淋巴瘤中IgH基因单克隆性重排10例阳性(90·9%),20例T细胞淋巴瘤中TCR基因单克隆性重排17例阳性(85·0%),23例NK/T细胞淋巴瘤中TCR基因单克隆性重排10例阳性(43·5%)。10例鼻息肉标本采用相应引物扩增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在鼻腔NHL中,基因重排检测是一种有效的辅助诊断和分型方法,采用两对引物进行PCR可提高基因重排检测的阳性率。
- 陈东王纾宜李诗敏吴海涛周梁朱虹光
- 关键词:基因重排
- HPV在小儿喉乳头状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2001年
- 目的 探讨HPV与小儿喉乳头状瘤发病及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46例小儿喉乳头状瘤 96次手术的肿瘤组织及其HPV表达 ,另取 8例正常小儿及成人的喉黏膜 ,10例成人喉乳头状瘤作对照。结果 小和和成人的正常喉黏膜无HPV表达 ,成人喉乳头状瘤 2例有HPV表达 ,46例 96人次小儿喉乳头状瘤 ,其中 33例 6 1人次肿瘤组织中有HPV表达 ,且与肿瘤的复发频率呈正相关。
- 王纾宜李诗敏朱莉郑斯馨吴韵芳
- 关键词:喉肿瘤乳头状瘤人乳头状瘤病毒HPV
- 头颈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 2007年
- 目的研究头颈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并阐明其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收集我科4例头颈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病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基本病变是由胶原纤维、成纤维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和血管成分组成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波形蛋白、内皮细胞标记 CD34表达呈阳性。结论发生在头颈部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比较少见,掌握其组织学分类对其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完整切除肿瘤及术后长时间随访是非常必要的。(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7,7:300-302)
- 李诗敏王纾宜朱莉
- 关键词: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软组织肿瘤头颈部肿瘤
- 耳鼻咽喉黏膜恶性黑色素瘤4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9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耳鼻咽喉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方法 :对 4 0例耳鼻咽喉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大上皮样细胞型 2 5例 ,小淋巴样细胞型 12例 ,梭形细胞型 3例 ;肿瘤细胞VIM、S 10 0、HMB4 5均呈阳性表达。结论 :耳鼻咽喉黏膜恶性黑色素瘤为一种较少见的黏膜肿瘤 ,根据其组织学改变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可与其他耳鼻咽喉肿瘤鉴别 ,掌握组织学分类有助于临床的正确治疗和预后判断。
- 李诗敏王纾宜
- 关键词:黑色素瘤耳鼻咽喉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 头颈部纤维母/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分析发生于头颈部起源于纤维母/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FT/MFT)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应用光学显微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对12例FT/MFT标本进行形态学观察并分析。结果 3例为良性瘤样病变(结节性筋膜炎),3例为中间性病变(低度恶性肌纤维母细胞性肉瘤),3例为恶性肿瘤(黏液纤维肉瘤),另外3例无法分类,考虑纤维母/肌纤维母细胞增生性病变。结论头颈部FT/MFT不多见,但不同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存在较大差异,其诊断依赖于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三者结合。
- 胡春燕王纾宜朱莉李诗敏林岚沙晓筱
- 关键词:头颈部肿瘤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 趋化因子受体CCR6及CCR7在喉鳞状细胞癌中表达的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CR6、CCR7及其配体CCL20、CCL19/CCL21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以50例LSCC患者的肿瘤组织、癌旁组织、颈清扫淋巴结、外周血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qRT-PCR)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趋化因子受体CCR6、CCR7及其配体(CCL20、CCL19/CCL21)的表达。结果:real-timeqRT-PCR检测发现LSCC肿瘤组织中CCR6、CCR7及CCL19/CCL21mRNA的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P<0.05),CCL20mRNA的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LSCC肿瘤组织及转移淋巴结均有CCR6和CCR7的表达,且伴颈淋巴结转移的LSCC组织CCR6、CCR7的表达高于不伴颈淋巴结转移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LSCC患者外周血CD4+CCR6+T细胞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比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CD4+CCR7+T细胞的比例则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趋化因子受体CCR6、CCR7在LSCC组织、转移淋巴结及外周血中表达,与LSCC的发展、浸润、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关。
- 陈斌路丽明陶磊周梁李诗敏朱莉
- 关键词:喉鳞状细胞癌趋化因子受体配体淋巴结转移
- 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病理特征和诊断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探讨鼻腔 NK/T(natural killer 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62例原先诊断为鼻腔 T 细胞淋巴瘤的病例,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并进行免疫组化检测 LCA、CD45RO、CD3、126、CD79a、CD56、TIA-1的表达。结果 62例鼻腔 T 细胞淋巴瘤中43例诊断为 NK/T 细胞淋巴瘤,19例仍诊断为 T 细胞淋巴瘤。结论 NK/T 细胞淋巴瘤中 CD56阳性率并非100%;石蜡切片中的 CD3的阳性定位与 T细胞淋巴瘤定位不同;细胞毒性颗粒蛋白-T 细胞内抗原(TIA-1)呈现高表达。以上3种抗体标记的联合使用可提高该病的诊断率。(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7,7:27~28)
- 李诗敏朱雄增王纾宜
- 关键词: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病理特征
- 兔VX2舌癌转移淋巴结经静脉超声造影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研究经静脉超声造影后兔VX2舌癌转移淋巴结的增强形态和增强方式,探讨应用静脉超声造影诊断颈淋巴转移的可行性。方法将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VX2舌癌颈淋巴转移组(12只)和颈淋巴结炎性增生组(8只)。经耳缘静脉注射超声造影剂,采用实时灰阶谐波超声造影成像技术观察两组淋巴结的增强形态和增强方式。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增强的形态和方式。结果超声造影后,炎性增生组和淋巴转移组每只兔的每侧颈部均检出1枚增强的淋巴结。炎性增生组淋巴结均为均匀增强,且增强自中央开始。淋巴转移组中11只兔颈淋巴结为不均匀增强,其中3只为从周边开始的不均匀增强,8只为从周边及中央开始的不均匀增强;另1只兔颈淋巴结为均匀增强,增强从中央开始。结论超声造影后,肿瘤转移淋巴结增强表现为从周边开始或周边和中央开始的不均匀增强,此特征对诊断颈淋巴转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张宇石芳李诗敏金赟杰吴海涛
- 关键词:舌肿瘤淋巴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