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贞玉

作品数:25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文学
  • 2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艺术

主题

  • 4篇诗歌
  • 3篇女军人
  • 3篇晚清
  • 3篇文学
  • 3篇军人
  • 3篇古典
  • 3篇复仇
  • 2篇意象
  • 2篇诗歌创作
  • 2篇诗人
  • 2篇纪录片
  • 2篇革命话语
  • 2篇翻译
  • 2篇出版业
  • 1篇代文
  • 1篇当代诗
  • 1篇当代诗歌
  • 1篇电影
  • 1篇电子书
  • 1篇独立纪录片

机构

  • 24篇南开大学
  • 1篇天津外国语大...

作者

  • 24篇李贞玉
  • 5篇刘忠波
  • 1篇乔以钢

传媒

  • 3篇妇女研究论丛
  • 2篇三峡大学学报...
  • 2篇出版科学
  • 1篇江汉论坛
  • 1篇中华文化论坛
  • 1篇作家
  • 1篇文艺评论
  • 1篇美术观察
  • 1篇文学评论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诗探索
  • 1篇社会科学文摘
  • 1篇文学与文化
  • 1篇励耘学刊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7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韩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战略布局与实施方式被引量:6
2017年
近10年来,韩国政府重视出版产业的持续发展,数字出版比重增加,制定了一系列激活数字出版的战略规划。以对优秀电子书的发掘和制作的支援作为支点,是韩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基本策略。同时,大力推进数字出版的制作技术和信息技术服务体系。韩国政府致力于改善数字出版的制度和法制环境,实施数字出版税收政策优惠,重视数字出版的专业教育和社会推广。韩国政府计划统合纸质书与电子书的流通方式,建立更为健康的出版流通秩序。
刘忠波李贞玉
关键词:数字出版
韩国“慰安妇”议题的形成、发展过程与社会意识问题被引量:5
2019年
韩国“日军性奴役受害者”(“慰安妇”)问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40年间鲜被提及,但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该问题逐渐成为韩国国内备受关注的社会议题,期间经历了社会议题的建构与传播过程。“慰安妇”议题主要围绕受害者的口述文本展开,以性奴役受害者的经验和回忆来形成可赋予历史意义的舆论空间。韩国方面还努力争取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将“慰安妇”议题进行国际化扩散。针对日本政府对“慰安妇”问题的态度,韩国国内不断展开强烈批判,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较为统一的社会意识,而统一之下又有着多重分歧。
李贞玉
比较韩国诗人李箱与中国诗人李金发的诗歌创作
作为韩国诗坛与中国诗坛的“诗怪”,李箱与李金发均以“怪”“恶”为美、以象征为艺术旨向,分别成为韩中两国现代主义诗歌发展史上异军突起的重要一环。然而,由于二人所处的国家民族、时代背景与成长环境、个人性情的不同,他们在共同的...
李贞玉
关键词:韩国诗人暗示
文献传递
近代革命书写中的“复仇女”及其古典资源
本文以“复仇女”为具体对象,从故事性“个案”切入,在互文性的视域下解析其再现、建构“侠性”文化时所透露出的民族文化内涵,以及从“复仇女”到“女刺客”的想象转换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心理.本文结合具体社会文化语境,围绕以庞娥亲为...
李贞玉
关键词:近代文学社会文化心理
晚清革命书写中的烈女想象被引量:3
2016年
政治话语一直在努力"收编"殉夫殉国的传统女性,不断赋予女性的民族气节与道德神圣以伦理意义;同时,拥有文化资本的精英也擅长在意识形态的框架内进一步勘定殉死的道德边界和政治正确性,两者的合力使得传统的妇德观在儒家文化的整体格局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在特定语境中,女子与牺牲常常处于可以互相置换的同质地位。从"烈女"到"烈士"的文本重构,既是审美文化长期积蓄的"死节情怀"的凸显,也体现了革命话语对女性生命主体性的过渡性和替代性定位。
李贞玉
关键词:晚清烈女烈士
从“一间屋”到“挪亚方舟”的女性自救之旅——论灰娃、张烨、舒婷1966-1978年的诗歌创作
本论文以灰娃、张烨、舒婷的潜在诗歌文本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她们的诗歌创作在“文革”时期所共同呈现的精神内涵,考察她们在革命年代中自我拯救的精神脉络,试图揭示三位女性诗人走出被时代与社会框定的“一间屋”,归向“挪亚方舟”的思...
李贞玉
关键词:当代诗歌文学创作女性主义
文献传递
论张烨诗中的二律背反——以1966-1979年的创作为主
2011年
张烨诗中对人生的悲剧性昭示和极具颠覆、反转意义的审美旨趣,都共同体现了精神自救意义上"颠扑不破"却"针锋相对"的复杂内涵。在她的诗中,"撒旦与天使"的善恶置换颠覆了现实中美与丑、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定位,显示出"二律背反"的意味,表现了丑对美、恶对善、黑暗对光明的反向拯救意识。
李贞玉
关键词:二律背反诗歌意象
晚清革命话语中的“贬男”想象——以女杰传记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1
2015年
近代报刊非常突出地运用了"人物传记"的表现形式,在史实互构、古今相系、中西交汇的历史语境中,呈现中国古典资源与中国近代革命运动之间常常为人忽视但又非常重要的联系。有关历史人物题材的改写蕴含着对共同命运的理解和启示,将感时忧国的现实情怀与民族意识融入其中,呈现了国民想象的形成与性别之间的多重书写模式。文章将女杰传记文本的改写段落还原到晚清的情境中,观照其与现实思考之间的关联,辨析晚清革命话语中的"贬男"想象所蕴含的文化心理。
李贞玉
关键词:晚清女军人
周作人早期译文的翻译策略与性别观念——以《侠女奴》为中心被引量:3
2013年
周作人的第一部译作《侠女奴》是以"假扮"女士的化名发表的,译文采用补偿法、前言和脚注、劫持法等翻译策略,打破了以往译者"不在场"或"隐形"的常规。他通过重组故事或改写部分情节使译者的意图得以进一步延伸与扩展,进而扩大译者在文本中的影响。这是一种基于知识分子立场的文化归位和本土化解构,周氏对"女奴"的道德化重构正是这一理念的演绎和实践。
李贞玉
政治话语与性别书写中的意蕴——读柳亚子《中国民族主义女军人梁红玉传》被引量:1
2015年
在晚清,女杰救国的想象通过"慧眼识英雄"的建构性诉求,提出了视"慧眼"为"英雄"的救国模式。为了强化这一指向,一些特殊的女性被植入高度象征化与史诗化的政治想象体系中,呈现了民族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身份这两种因素之间的角力。这既是利用性别符码缓解文化压力的一种"文化/政治从良",也表现出性别与文本政治错综交织构成的多重语境。很大程度上,"文化从良"的主旨落在了如何去除民族耻感的问题上,"从良"的含义亦被延展至"文化/政治身份"的高度。
李贞玉
关键词:女军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