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贤年

作品数:17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艺术
  • 1篇文学

主题

  • 5篇戏剧
  • 4篇话剧
  • 3篇导演
  • 3篇演剧
  • 3篇演艺
  • 3篇中国话剧
  • 3篇假定性
  • 2篇导演艺术
  • 2篇电影
  • 2篇艺术
  • 2篇斯坦尼斯拉夫...
  • 2篇斯坦尼斯拉夫...
  • 2篇戏曲
  • 2篇现实主义
  • 2篇民族
  • 2篇表演
  • 1篇导演教学
  • 1篇性格
  • 1篇演员
  • 1篇样式

机构

  • 8篇云南艺术学院
  • 6篇安庆师范学院
  • 5篇南京艺术学院
  • 2篇安庆师范大学

作者

  • 17篇李贤年

传媒

  • 6篇云南艺术学院...
  • 2篇艺术探索
  • 1篇戏剧文学
  • 1篇大舞台
  • 1篇戏剧(中央戏...
  • 1篇安庆师范学院...
  • 1篇戏剧艺术
  • 1篇四川戏剧
  • 1篇美育学刊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戏曲现代戏与“国剧梦”被引量:5
2016年
戏曲现代戏是中国戏剧"现代化"进程中很有争议的戏剧形态。它缺乏传统戏曲的美学特质,也存在"话剧加唱"的流弊,很难成为一种成熟的戏曲样式。其"戏曲化"路向在现代社会生活和中国戏剧的"现代性"追求面前是很难实现的。倒是提倡"融合东、西两法"的"国剧梦"可以带给我们很多启发,并能够指引"现代戏"继续向前发展。
李贤年
关键词:戏曲现代戏戏曲化
兰州太平鼓的起源及其文化功能新考被引量:3
2008年
兰州太平鼓是西北地区,特别是兰州地区重要的民间艺术形式,现已成为当地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究其根本,我们发现它有着丰富的文化意蕴。本文立足于兰州太平鼓的起源问题,试图挖掘此类鼓种的流变过程及其特殊的艺术人类学意义。
李贤年
关键词:文化功能人类学
韩国新战争电影中的民族性格书写——以“朝鲜战争”题材电影为例被引量:2
2017年
韩国战争电影的发展得益于电影审查制度的改革与商业化的驱动。弱化国家意志、意识形态的宣讲,强调普世价值的传达,是韩国新战争电影的特点。这一特点不是对美国好莱坞类型片人文精神的简单因袭,而是充分融入了本民族的精神与性格。对民族性格的书写是韩国新战争电影民族化过程中最为生动的内容。但这种书写又是模式化的,可复制的,高度服膺于"商业至上"原则。
李贤年
关键词:民族性格
斯坦尼体系与中国话剧演剧
纵观二十世纪中国话剧舞台艺术发展史,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剧体系(简称“体系”)的影响是至关重要且意义深远的。1930年代,受国内政治运动及“左翼戏剧”思潮的双重影响,中国话剧开始“走俄国人的路”。从这一刻起,“体系”就逐渐...
李贤年
关键词:现实主义
文献传递
论苏联戏剧专家对中国戏曲的评价及其影响
2022年
20世纪50年代,中国戏剧界形成了一种写实主义一统天下,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独尊的局面。在这样的演剧氛围中,被邀请来华指导共和国戏剧事业的苏联戏剧专家们的言论就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特别是他们对传统戏曲的看法,不仅会深刻影响到戏曲的健康发展,而且对于话剧的发展同样意义深远。这些专家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种是认为戏曲与现实脱离,应该用“体系”为核心的现实主义(写实主义)演剧方法全面取代戏曲固有的演剧体系(方法);另一种意见则充分地赞扬戏曲高超的演剧水平,认为其内在原理和精神与“体系”不二。这两种意见都不同程度地深刻影响到了话剧和戏曲的发展。
李贤年
关键词:中国戏曲
苏联援华戏剧专家与中国话剧导表演人才培养体系
202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戏剧教育事业是在“以俄为师”的“一边倒”政策指引下发展起来的。它是以苏联戏剧教育为典范的,在演剧上推崇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特别是导表演人才培养体系)。为了这种苏联模式的顺利推行,中国戏剧界前后邀请了七位苏联(援华)戏剧专家来华从事教育教学指导工作。客观地说,这些苏联戏剧精英利用短短三四年时间,为中国戏剧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影响也一直持续至今。
李贤年
关键词: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论王晓鹰的导演艺术特色及审美取向
“新时期”的“戏剧观争鸣”,既是对建国十七年戏剧的总结与反思,又是为今后中国戏剧的发展、前进寻求出路。而事实上,“争鸣”是应“危机”之时爆发的。面对我国戏剧持续低迷、停滞的困境,“争鸣”之潮掀起的波澜巨大而又影响深远。总...
李贤年
关键词:导演艺术审美取向假定性
文献传递
陈白尘喜剧电影文学创作风格探源
2014年
陈白尘新中国成立前的三部电影剧作融合了幽默喜剧和讽刺喜剧两种品貌,兼顾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探赜其深层根源,我们不难发现:"五四"新文化运动、"左翼"文艺运动是陈白尘艺术生命的两条主脉。另外,鲁迅的创作观念对他也有深刻影响。这些因素造就了陈白尘喜剧电影创作的"奇特"风格。
李贤年
关键词:喜剧电影
格·尼·古里叶夫在华期间讲述斯坦尼体系平议
2023年
20世纪50年代,随着苏联戏剧专家来华工作,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取得了演剧领域的独尊地位。同时,苏联戏剧专家作为传播“体系”的使者,享有其理论的最高阐释权。格·尼·古里叶夫作为所有专家的理论代表,曾向全国各地抽调的千余名戏剧干部系统讲述了“体系”,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讲述基于《演员自我修养》和苏联戏剧界当时对斯坦尼体系遗产的讨论成果,比较准确地传达了斯坦尼体系的原理方法,也将其重要成果——“形体动作方法”及时介绍到中国;当然,受当时苏联政治语境、意识形态导向、文艺政策及个人理论修养等因素的制约,古里叶夫对“体系”的阐释带有某些“左倾”的色彩,这给中国戏剧家正确地理解、实践“体系”制造了一定的障碍。
李贤年
关键词:中国话剧
黄梅戏演剧职业化进程初探被引量:1
2012年
把艺术形态的成熟,作为衡量一个戏曲剧种形成的标志是可行的。但把它作为剧种成熟的体现,显然忽视了剧种演剧"生态"的构建。剧种作为一种演艺艺术,除了艺术形态的成熟外,还应该包含"梯队式"的职业演员,相对高级的职业演出团体,专业的演出场所——剧场等方面的成熟。用以上诸方面来检验黄梅戏,它作为剧种的成熟期,要到20世纪50年代左右。
李贤年
关键词:黄梅戏剧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