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锦军

作品数:100 被引量:246H指数:10
供职机构:上海市肿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32篇专利
  • 9篇科技成果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4篇医药卫生
  • 10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8篇细胞
  • 39篇肝癌
  • 38篇肿瘤
  • 28篇蛋白
  • 28篇基因
  • 18篇肝细胞
  • 16篇癌细胞
  • 14篇干细胞
  • 14篇肝癌细胞
  • 12篇细胞癌
  • 12篇肝细胞癌
  • 11篇新基因
  • 11篇血管
  • 10篇标志物
  • 8篇药物
  • 8篇试剂
  • 8篇肿瘤细胞
  • 8篇细胞系
  • 8篇免疫
  • 6篇动物

机构

  • 69篇上海市肿瘤研...
  • 30篇上海交通大学
  • 11篇浙江大学医学...
  • 8篇复旦大学上海...
  • 6篇中国科学院
  • 6篇启东肝癌防治...
  • 5篇中国科学院上...
  • 3篇广西医科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江苏省农业科...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复旦大学附属...
  • 2篇江苏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农牧大...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99篇李锦军
  • 50篇顾健人
  • 44篇葛超
  • 31篇万大方
  • 25篇李红
  • 19篇姚明
  • 15篇覃文新
  • 12篇郝向芳
  • 11篇张锋锐
  • 9篇张立行
  • 9篇田华
  • 7篇闫明霞
  • 7篇赵瑞皎
  • 7篇赵新泰
  • 6篇何祥火
  • 6篇朱洪新
  • 5篇谢海洋
  • 5篇陈陶阳
  • 5篇刘蕾
  • 5篇张萍萍

传媒

  • 35篇肿瘤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生命科学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2篇生命的化学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药物生物技术
  • 1篇中国兽医学报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癌症
  • 1篇中国预防兽医...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中华临床医药...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世界肿瘤杂志
  • 1篇中国癌症研究...
  • 1篇中国蛋白质组...

年份

  • 1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8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8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6篇2008
  • 9篇2007
  • 8篇2006
  • 6篇2005
  • 5篇2004
  • 7篇2003
  • 12篇2002
10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单克隆抗体在肿瘤抗血管新生治疗策略中的研究进展
2002年
朱洪新李锦军万大方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肿瘤抗血管新生治疗
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VCAM-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检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414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120例肝炎患者和92例健康人血清中VCAM-1的表达水平,分析血清中VCAM-1的水平与肝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与患者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VCAM-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肝炎患者及健康对照组(P<0.000 1),且与血清中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的表达水平密切相关(P=0.021)。Kaplan–Meier分析结果表明,VCAM-1表达水平高的肝细胞癌患者生存期短(P=0.023)。结论 :血清中VCAM-1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原发性肝细胞癌诊断和预后的潜在标志物。
葛超李红屠红陈陶阳谢海洋崔英李锦军
关键词: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血清学试验
骨形成蛋白4在抑制癌症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骨形成蛋白4在抑制癌症中的应用。具体地,外源骨形成蛋白(BMPs)具有诱导肝癌干细胞分化的作用,BMP4可使肝癌细胞系的CD133蛋白表达下调,促进肝癌细胞系CD133+肝癌干细胞分化;BMP4还能够抑制肝癌细...
李锦军张立行
文献传递
DKK-1、DKK-2和GPC3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DKK-1、DKK-2和人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联合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DKK-1、DKK-2和GPC3蛋白在10例正常肝、12例肝硬化、57例肝细胞癌及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发现,DKK-1和DKK-2在肝细胞癌组织中阳性染色率分别为59.65%(34/57)和57.89%(33/57);GPC3只在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其阳性染色率为47.37%(27/57),而在正常肝、肝硬化及癌旁肝组织中均呈阴性表达。DKK-1与DKK-2阳性表达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χ2=0.570,P=0.000),DKK-2与GPC3阳性染色之间也存在相关性(χ2=0.272,P=0.041)。统计分析DKK-1、DKK-2及GPC3在肝细胞癌组织中阳性染色与肝癌患者性别、年龄、血清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水平、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肿瘤大小、病理学分级、静脉浸润以及是否伴随肝硬化等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血清AFP水平与GPC3表达呈正相关(P=0.007),HBsAg与DKK-1表达呈正相关(P=0.037),DKK-1阳性染色与肝细胞癌组织分级存在相关性(P=0.014),与其他参数则无相关性。结论:GPC3在肝细胞癌组织的阳性染色率为47.37%,GPC3染色阴性的肝细胞癌组织中DKK-1和DKK-2双阳性染色率为40.00%,而GPC3(+)联合DKK-1(+)/DKK-2(+)/GPC3(-)可将肝细胞癌的免疫组织化学检出率提高至68.42%(39/57),降低肝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中的假阴性率。
赵衡葛超李红李锦军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蛋白质阵列分析
人黑色素瘤皮下移植定向转移小鼠模型的筛选和建立
姚明李锦军孔韩卫高宝梅戴信兰戚锦芳
取实验中发现的人黑色素瘤SCID小鼠肺转移组织,用体内筛选的方法建立了SCID小鼠皮下移植高转移模型,同时存在血道和淋巴道两个转移途径,100%肺转移合并80%淋巴转移。建立的体外高转移细胞系,在SCID小鼠和裸小鼠体内...
关键词:
关键词:人黑色素瘤皮下移植小鼠模型
V-ATPase质子泵在肝癌转移中作用的研究
覃文新李锦军游海燕杨胜利顾健人
恶性肿瘤侵袭和转移是造成肿瘤病人治疗失败的根本原因。肿瘤侵袭和转移过程中需要蛋白水解酶参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降解。V-ATPase(vacuolar H+-ATPase)是近...
关键词:
关键词:V-ATPASE质子泵肿瘤转移降解ECM
细胞生长相关新基因PP3105的克隆及其初步功能研究
2003年
目的 新基因PP310 5的克隆及其初步功能研究。方法 分离和克隆新基因PP310 5的全长序列 ,在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基础上 ,采用克隆形成、亚细胞定位、生长曲线等实验对该基因进行初步功能研究。结果 实验表明PP310 5有两个不同的转录本 ,并表现出一定的组织特异性 ;染色体定位于 4q2 2 2 4 ;蛋白定位于细胞膜和细胞浆中 ;克隆形成实验显示有明显的体外集落抑制作用 ;生长曲线实验表明PP310 5在SMMC772 1细胞中的表达对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结论 新基因PP310 5可能是一个新的金属离子尤其是锌的转运蛋白 ,并且与肝癌细胞的生长、增殖相关。
唐耘天何祥火解翼虎姚根富李锦军覃文新杨南武万大方顾健人
关键词:细胞生长克隆亚细胞定位生物信息学
血管生成素及其在肿瘤血管新生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02年
血管生成素是新近发现的一个与血管新生密切相关的蛋白家族 ,其共同受体是Tie2。由于Ang1和Ang2在体内具有与VEGF共同调节生理性和病理性血管新生的功能 ,其研究进展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血管生成素家族中主要成员Ang1,Ang2 ,Ang3 ,Ang4等在克隆、生化性质 ,血管生成素受体Tie2在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
朱洪新李锦军万大方
关键词:血管生成素肿瘤血管新生TIE2信号转导
用于逆转肿瘤细胞耐药性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逆转肿瘤细胞耐药性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具体地,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异紫堇定碱(Isocorydin,ICD)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新用途,用于制备治疗肿瘤的药物组合物。所述药物组合物可提高肿瘤细胞对抗肿瘤...
李锦军路平
文献传递
蛋白质棕榈酰化修饰及其研究方法被引量:2
2008年
蛋白质棕榈酰化是蛋白质翻译后脂质共价修饰的一种重要形式,对象主要是胞质蛋白质,对蛋白质功能产生多重影响。近年来由于相关新技术引入,对蛋白质棕榈酰化主要修饰酶及其对靶蛋白功能调节方面的研究已渐成为新热点。本文主要对近几年来蛋白质棕榈酰化修饰及其研究方法作了综述。
秦静于士颜李锦军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