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镭

作品数:7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5篇加氢
  • 4篇重油
  • 4篇重油加氢
  • 4篇仿真
  • 2篇动态仿真
  • 2篇偏最小二乘
  • 2篇重油加氢裂化
  • 2篇裂化
  • 2篇模式识别
  • 2篇加氢反应
  • 2篇加氢裂化
  • 2篇PLS
  • 1篇动态仿真系统
  • 1篇原油
  • 1篇原油加工
  • 1篇渣油
  • 1篇生物固体
  • 1篇数学模型
  • 1篇培训系统
  • 1篇偏最小二乘法

机构

  • 7篇清华大学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作者

  • 7篇李镭
  • 4篇沈静珠
  • 3篇胡山鹰
  • 1篇阎全忠
  • 1篇赵春华
  • 1篇陈念贻
  • 1篇刘慧
  • 1篇李文超
  • 1篇胡华

传媒

  • 2篇石油炼制与化...
  • 2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中国陶瓷
  • 1篇微生物学杂志

年份

  • 2篇1998
  • 3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计算机模式识别在古白瓷研究中应用被引量:2
1995年
本文利用前人对历代白瓷分析的数据,采用计算机模式识别进行处理,找到了各类白瓷窑胎和釉的“目标区域”。并利用逆映照法与一些样本点相近的逆映照点,根据逆映照点的工艺参数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得到与古白瓷较一致的效果。这为仿制过程选择工艺参数,提供了新的有效方法。
李镭胡华陈念贻李文超
关键词:模式识别白瓷计算机
重油加氢反应系统动态仿真数学模型的建立被引量:4
1996年
以多层多模块框架结构,集成各主体设备子系统,根据物流停留时间,建立动态过程的迟滞检验函数,开发了减压渣油加氢反应系统的实时动态仿真数学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在稳态工况下模拟结果及动态过渡过程曲线均与工厂操作数据吻合,仿真模型可靠。
李镭沈静珠胡山鹰
关键词:渣油加氢反应仿真数学模型
重油加氢裂化过程稳态模型的建立
1998年
为保证石油化工系统安全生产,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与人工神经网络(ANN)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重油加氢裂化过程的稳态模型,解决了体系复杂、影响因素多、现场数据的噪声等对模型的运算速度和精度不易满足要求的困难。对PLS的主矢量所张成的子空间进行了数学分析,并对该方法的降维去噪能力进行了讨论。仿真实例表明,PLS-ANN法与ANN法相比,在训练与预报精度都有所改善的条件下,不仅具有良好的降维效果,且有更强的除噪能力;与线性PLS法相比具有更好的非线性映射能力。
李镭沈静珠胡山鹰
关键词:加氢裂化仿真PLS重油稳态模型
VRDS 仿真培训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及 PLS 建模方法的研究
李镭
关键词:原油加工仿真培训系统偏最小二乘法
模式识别在生物固体发酵技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1993年
本文首次应用计算机模式识别技术,对啤酒糟固体发酵工艺进行优化,找到模式优化区。并在该区域内选择实验点进行工艺实验,证明优化结果可靠,模式识别可应用于生物固体发酵领域。
李镭刘慧曾宪舜
关键词:模式识别发酵
重油加氢裂化反应系统动态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
1998年
将多元统计方法中的偏最小二乘(PLS)法与具有强非线性映射能力的人工神经网络(ANN)技术结合,建立了重油加氢裂化过程的动态模型。工况变化时,动态模型必须描述整个过渡过程,从而使动态样本集构成庞大的数据矩阵,为解决这一困难,提出了输入参数全部变化与单独变化相结合和动态样本选取方法。分析讨论了算法的降维、除噪能力以及动态过程时域的确定,建立了全工况模型。实例表明该方法可以涵盖样本空间的主要信息,基本满足仿真的实时与精度要求。
李镭沈静珠胡山鹰
关键词:偏最小二乘加氢裂化重油
重油加氢装置动态仿真系统的集成
1996年
以微机多用户系统作为重油加氢反应系统动态仿真器的硬件基础,与常用的网络结构相比,硬件只增加一块多用户卡;操作系统适用于基于DOS、WINDOWS及自行开发的各类软件;系统安装及使用方便。仿真器以实时仿真动态数据库为核心,对各种功能模块进行一体化集成。采用统一时钟,通过消息机制实现前台、数据库和数学模型之间的信息传递,实现结构化与模块化设计。所构造的软件系统层次清晰,可作为通用的DCS仿真框架结构。
赵春华阎全忠沈静珠李镭
关键词:仿真加氢反应重油加氢装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