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娟

作品数:10 被引量:69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土壤
  • 5篇土壤呼吸
  • 4篇有机碳
  • 4篇秸秆
  • 4篇秸秆覆盖
  • 4篇保护性耕作
  • 3篇土壤有机
  • 3篇土壤有机碳
  • 2篇豆田
  • 2篇油菜
  • 2篇三熟
  • 2篇碳平衡
  • 2篇垄作
  • 2篇蚕豆
  • 2篇蚕豆田
  • 1篇抑制子
  • 1篇植物
  • 1篇三熟制
  • 1篇熟制
  • 1篇碳通量

机构

  • 10篇西南大学
  • 3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重庆市质量和...

作者

  • 10篇杜娟
  • 8篇王龙昌
  • 7篇张赛
  • 5篇熊瑛
  • 4篇周泉
  • 2篇贾会娟
  • 1篇柴友荣
  • 1篇周航飞
  • 1篇谢小玉
  • 1篇马仲炼
  • 1篇冉春燕
  • 1篇陈娇
  • 1篇何巧丽
  • 1篇石超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
  • 2篇草业学报
  • 1篇植物学通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三峡生态环境...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绿肥间作和秸秆覆盖对冬季油菜根际土壤有机碳及土壤呼吸的影响被引量:18
2016年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农田土壤呼吸成为农业碳排放的主要途径,而绿肥对抑制温室气体排放、实现节能减排有巨大潜力.在我国西南紫色土地区,有关绿肥间作条件下的农田土壤呼吸特征尚不明确.通过绿肥紫云英与油菜间作,重点研究了秸秆覆盖条件下紫云英与油菜间作对冬季油菜根际土壤有机碳及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秸秆覆盖相比,隔根方式成为影响油菜根际土壤有机碳含量的主要因素,绿肥间作使油菜根际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降低;秸秆覆盖可促进油菜田间土壤呼吸,而绿肥间作抑制了油菜田间土壤呼吸,土壤呼吸受油菜生育阶段影响较大,呈现出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总体特征,且与土壤温度之间表现出回归式抛物线关系,根际呼吸在油菜生长后期成为土壤呼吸的主要成分.
周泉王龙昌熊瑛张赛杜娟赵琳璐
关键词:紫云英油菜碳通量
保护性耕作下蚕豆田土壤呼吸及碳平衡特性被引量:7
2017年
土壤呼吸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为探讨垄作和覆盖对旱三熟蚕豆田土壤呼吸的影响,测定了平作(T)、垄作(R)、平作+半量覆盖(TS1)、垄作+半量覆盖(RS1)、平作+全量覆盖(TS2)、垄作+全量覆盖(RS2)6种处理下的西南紫色土丘陵区蚕豆/玉米/甘薯旱三熟体系中蚕豆生长季节的土壤呼吸变化,分析了蚕豆田碳平衡特性。结果表明,蚕豆生长季节农田土壤呼吸随作物生长一致,呈先增加后减弱的变化趋势,变化范围为0.885~10.213μmol/(m^2·s)。全生育期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差异显著,表现为TS2>RS2>RS1>TS1>T>R;分别为4.096,3.780,3.441,3.104,2.850,2.439μmol/(m^2·s),较平作不覆盖处理增加了43.7%,32.6%,20.7%,8.9%,-14.4%。垄作显著降低了蚕豆农田土壤呼吸速率,而秸秆覆盖显著提高土壤呼吸速率,且随着覆盖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生育阶段土壤呼吸总量存在差异,表现为成熟期<苗期<鼓粒期<分枝现蕾期<开花结荚期,其中开花结荚期约占50%;利用根排除法测得蚕豆田根系呼吸占土壤呼吸比例变幅为19.49%~54.23%,利用回归分析法测得结果为37.02%~60.64%,二者均值分别为38.62%和49.12%。不同耕作和覆盖处理下蚕豆田整个生长季均表现为碳汇,净碳汇为857.26~2236.25kg/hm^2。与平作不覆盖相比,RS2、TS2、RS1、TS1、R分别较平作不覆盖处理T高出160.86%,101.44%,30.78%,47.63%,110.41%,差异达显著水平。试验结果表明垄作和秸秆覆盖有利于蚕豆田生态系统的碳汇,以垄作+全量覆盖的效果最好。
熊瑛王龙昌赵琳璐杜娟张赛周泉
关键词:土壤呼吸根系呼吸碳平衡蚕豆保护性耕作
垄作秸秆覆盖下西南地区蚕豆田土壤呼吸与有机碳特征被引量:5
2017年
土壤呼吸是土壤有机碳库输出的主要途径,为探讨垄作和不同秸秆覆盖量对旱三熟蚕豆田土壤呼吸及有机碳特征的影响,测定了平作无覆盖(T)、垄作无覆盖(R)、垄作+半量覆盖(RS1)、垄作+全量覆盖(RS2)这4个处理下的西南紫色土丘陵区蚕豆/玉米/甘薯旱三熟体系中蚕豆田土壤呼吸及有机碳变化,分析了土壤温度和水分与土壤呼吸的关系.结果表明,蚕豆生长季节农田土壤呼吸随作物生长一致,呈先增加后减弱的变化趋势,全生育期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差异显著,表现为RS2>RS1>T>R,分别为3.365、2.935、2.683、2.263 g·(m^2·d)^(-1).垄作显著降低了蚕豆农田土壤呼吸速率,而秸秆覆盖显著提高土壤呼吸速率,且随着覆盖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呼吸速率随土壤温度(5 cm和10 cm)呈指数型增长,10 cm处的回归模型明显好于5 cm.10 cm土层Q10值表现为RS2>RS1>R>T,分别为1.751、1.665、1.616、1.35.垄作和秸秆覆盖下土壤温度、水分与土壤呼吸速率的混合指数模型可以解释土壤呼吸速率变异的68%(R)、79%(RS1)和76%(RS2).垄作和秸秆覆盖下0~5 cm、5~10 cm、10~20 cm、20~3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且随着覆盖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5~10 cm、10~20 cm土层表现为RS2>RS1>R>T,差异达显著水平,且5~1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增幅最大;但垄作和秸秆覆盖仅显著提高了颗粒有机碳0~30 cm加权平均值,对颗粒有机碳占土壤有机碳比例的影响效应不显著.
熊瑛王龙昌杜娟赵琳璐周泉张赛
关键词:土壤呼吸土壤有机碳垄作秸秆覆盖蚕豆田
西南“旱三熟”区不同作物和秸秆覆盖对土壤团聚体及固碳潜力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为了探讨西南“旱三熟”(小麦/玉米/大豆)套作种植模式下农田土壤团聚体的分布特征及有机碳含量变化情况,进而估算该模式下的土壤固碳潜力,在重庆北碚西南大学试验农场对传统耕作(traditional tillage,T)和传统耕作+秸秆覆盖(traditional tillage+straw mulching,TS)2种处理下的土壤团聚体进行筛分和测定.结果表明,3种作物种植下的〉2 mm 粒径与2~0.25 mm 粒径团聚体含量此消彼长,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狉= -0.985,P〈0.05).土壤团聚体结构对不同作物的响应不同,水稳性大团聚体(〉0.25 mm 粒径)含量在小麦和大豆种植后高达90%左右,玉米种植后约为80%,说明种植玉米有利于土壤水稳性微团聚体的形成.2~0.25 mm 粒径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最高,而水稳性微团聚体的两个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相差不大,有机碳含量在团聚体中的分布规律不受种植作物和耕作方式的影响.秸秆覆盖显著提高了0~5cm 和5~10cm 土层的本土及各个粒径中的有机碳含量,且5~10cm 土层团聚体有机碳受秸秆覆盖的影响较大.通过估算固碳潜力发现,玉米条带的土壤固碳潜力显著大于小麦-大豆条带,在耕作处理保持-致的情况下,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对农作物的响应不同.因此,在西南“旱三熟”地区,农田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和不同粒径有机碳含量受到耕作措施和种植作物的双重影响,土壤固碳潜力主要由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固碳能力决定,水稳性大团聚体更易受到耕作措施和种植作物的影响,在实践中通过秸秆还田提高土壤固碳外,合理安排农作物也有助于提高土壤的固碳能力.
张赛王龙昌杜娟赵琳璐陈娇石超黄召存熊瑛贾会娟
关键词:秸秆覆盖土壤团聚体土壤有机碳固碳潜力
土壤活性有机碳不同组分对保护性耕作的响应被引量:19
2015年
为分析保护性耕作措施对旱作农田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以及对土壤有机碳的敏感响应指标进行归纳总结,探讨适合西南丘陵区紫色土农田生态系统在保护性耕作下的有机碳分组方法和活性碳有效指标提供科学依据,进而为土壤固碳减排、提高土壤质量奠定理论基础。在重庆北碚西南大学试验农场对平作(traditional tillage,T)、垄作(ridge tillage,R)、平作+秸秆覆盖(traditional tillage+straw mulching,TS)和垄作+秸秆覆盖(ridge tillage+straw mulching,RS)4种处理下、西南紫色土丘陵区"旱三熟"种植模式下的土壤总有机碳(Total soil organic carbon,TOC)、颗粒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POC)、水溶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易氧化有机碳(Readily oxidized organic carbon,ROC)、可矿化有机碳(Mineralized organic carbon,MOC)以及微生物量有机碳(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秸秆覆盖不仅增加了表层土壤的TOC,也有利于20cm以上的耕层TOC的增加,而垄作对TOC的影响很小。秸秆覆盖处理下各土层POC均显著高于传统耕作,而单纯的垄作处理对5cm以下土层的POC没有影响,却显著地降低了0-5cm土层POC含量。DOC含量随土层的加深逐渐降低,且不同处理的差异主要出现在表层0-5cm土壤中,5cm以下土壤的DOC含量不易受到耕作措施的影响。TS、RS与对照相比均显著提高0-5cm土层的ROC含量,R与T之间差异不显著,秸秆覆盖只对土壤表层ROC影响很大。T、R、TS、RS处理全年日均土壤呼吸分别为1.84,1.65,2.22,2.21μmol/(m2·s),年土壤呼吸总量分别为696.31,624.41,840.12,836.33g/m2。与对照相比,垄作对土壤呼吸的影响不大,秸秆覆盖加速了土壤呼吸速率。秸秆覆盖处理显著提高了MBC含量,而垄作处理的影响不大。MBC与土壤呼吸速率呈显著正相关,R2介于0.756~0.919之间,P〈0.05。通过对土
张赛王龙昌黄召存赵琳璐杜娟贾会娟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土壤活性有机碳
干旱和Cd胁迫对土壤生物活性与酶活性的影响
2016年
在盆栽试验条件下,采用重金属Cd不同浓度的溶液处理土壤,并在玉米拔节—大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抽雄吐丝期、抽雄吐丝—成熟期进行干旱胁迫处理,研究玉米不同生育期干旱胁迫下重金属Cd不同浓度对土壤中3种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总数、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呼吸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干旱胁迫和重金属Cd不同浓度处理下,土壤中3种微生物的总数、土壤酶活性、土壤呼吸强度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重金属Cd的不同浓度处理对土壤转化酶有抑制作用,而对土壤呼吸强度和土壤过氧化氢酶的影响则随着Cd浓度的增加先促进后抑制。其中当Cd浓度≤5 mg·kg^(-1)对土壤中3种微生物总数和土壤呼吸有促进作用,Cd浓度≥15 mg·kg^(-1)对土壤中3种微生物总数和土壤呼吸有抑制作用;Cd浓度≤1mg·kg^(-1)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有促进作用,Cd浓度≥5 mg·kg^(-1)对土壤过氧化氢酶表现出抑制作用,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土壤中3种微生物总数、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土壤呼吸强度在玉米不同生育期均与土壤含水量成正相关,而土壤转化酶活性在玉米抽雄吐丝——成熟期受土壤含水量的影响不大,未达到显著水平。总之,玉米生育期中干旱胁迫下重金属Cd不同浓度与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土壤呼吸强度密切相关。
周航飞马仲炼杜娟何巧丽赵琳露冉春燕黄召存张赛王龙昌
关键词:重金属CD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土壤呼吸
植物转录抑制子的结构特征及其作用机理被引量:6
2008年
转录因子依转录调控能力可分为激活子和抑制子。植物转录抑制蛋白的分类依据很多,从作用方式上可分为主动抑制子和被动抑制子两大类;根据与DNA结合的方式则可分为锌指类、MYB类、AP2/EREBP类、bHLH类和bZIP类等。植物主动抑制子通过其含有的抑制域对转录直接起抑制作用。抑制域又可分很多类,但多数为含有类似EAR基序的保守性基序,其上具有几个保守性亮氨酸残基。植物转录抑制子主要通过对激活子或基本转录复合物产生作用及改变染色体结构3种方式来抑制目标基因的转录。有关植物转录抑制子的研究虽很欠缺,但以拟南芥SUPERMAN等抑制子的EAR基序为代表的研究表明,抑制域是阐明植物转录抑制子功能和下游基因表达调控机理的核心对象,而融合抑制子沉默技术(CRES-T)也为人为调控基因沉默带来了新的技术手段。
杜娟柴友荣
关键词:植物抑制子转录因子
保护性耕作措施对轮作蚕豆碳氮积累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以轮作7 a的蚕豆/玉米/甘薯旱三熟种植模式下的蚕豆农田(Vicia faba L)为研究对象,设置平作(T)、垄作(R)、平作+秸秆半量覆盖(TS1)、垄作+秸秆半量覆盖(RS1)、平作+秸秆全量覆盖(TS2)、垄作+秸秆全量覆盖(RS2)6个处理,测定了不同耕作模式下蚕豆各器官的碳氮含量、碳氮储量以及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平作(T)相比,垄作、秸秆覆盖均能提高蚕豆的碳储量和氮储量,蚕豆单株碳、氮储量以垄作加秸秆覆盖(RS2)处理最高,较平作(T)分别增加了52.05%和59.99%;垄作(R)较平作加全量秸秆覆盖处理(TS2)的籽粒氮含量提高5.9%,平作(T)较平作加全量秸秆覆盖处理(TS2)的籽粒氮含量提高了10.25%;单株干物质积累量表现为RS2>TS2>RS1>R>TS1>T;垄作、秸秆覆盖均显著提高蚕豆产量,RS2的产量较T处理显著提高了51.97%,保护性耕作措施下的蚕豆平均产量为2619.15 kg·hm^(-2),且产量与农艺性状指标都呈显著正相关。综合所有指标来看,在不同耕作模式中,以垄作加全量秸秆覆盖(RS2)处理对于增加蚕豆各器官碳氮储量及单株干物质积累量效果最明显,进而促进蚕豆增产。
成欣杜娟谢小玉刘帮艳戴伊莎陈锦芬王龙昌
关键词:蚕豆垄作秸秆覆盖
保护性耕作下蚕豆/玉米/甘薯三熟制农田土壤呼吸、碳平衡及经济-环境效益特征被引量:11
2018年
垄作和秸秆覆盖是实现西南丘陵区旱地农田稳产高产和固碳的适宜保护性耕作模式。为探讨该保护性耕作模式下蚕豆/玉米/甘薯三熟制农田土壤碳排放的特征,对平作无覆盖(T)、垄作无覆盖(R)、平作+秸秆半量覆盖(TS1)、垄作+秸秆半量覆盖(RS1)、平作+秸秆全量覆盖(TS2)、垄作+秸秆全量覆盖(RS2)6种耕作模式下西南紫色土丘陵区蚕豆/玉米/甘薯三熟制农田土壤呼吸、粮食产量特征进行测定,分析农田碳平衡及经济-环境效益,为量化评估农田生态系统碳收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整个间套作系统内,蚕豆、玉米和甘薯全生育期内土壤呼吸速率均值分别为3.704μmol·m^(-2)·s^(-1)、4.847μmol·m^(-2)·s^(-1)和4.606μmol·m^(-2)·s^(-1),垄作降低了3种作物的农田土壤呼吸速率(P<0.05),秸秆覆盖则增加了土壤呼吸(P<0.05),垄作和秸秆覆盖配合使用后土壤呼吸总量和微生物呼吸总量增加(P<0.05)。保护性耕作促进三熟制农田生态系统内作物固碳;土壤-作物系统碳平衡表现为碳汇,RS2、TS2、RS1、TS1、R分别较T高25.41%、25.37%、9.84%、26.74%、13.26%。与平作相比,垄作和秸秆覆盖提高了粮食产量,以RS2(17 460.45 kg·hm^(-2))最高,TS2(16 498.73 kg·hm^(-2))次之。蚕豆/玉米/甘薯三熟制农田生产每千克籽粒释放CO_2量处理间表现为T(1.88 kg?kg^(-1))>TS1(1.83 kg?kg^(-1))>R(1.76kg?kg^(-1))>TS2(1.75 kg?kg^(-1))>RS1(1.69 kg?kg^(-1))>RS2(1.68 kg?kg^(-1))。垄作和秸秆覆盖提高了套作的经济-环境效益,秸秆覆盖量越高,经济-环境效益越好。从农田碳平衡和经济-环境效益综合考虑,垄作结合秸秆全量覆盖(RS2)具有最大的碳汇能力和最优的经济-环境效益,可以优先作为该地区农田实现固碳增汇减排的耕作措施。
熊瑛王龙昌赵琳璐杜娟张赛周泉
关键词:土壤呼吸碳平衡保护性耕作
甘蓝型油菜及其亲本物种PAP基因家族的克隆与比较基因组学研究
芸薹属/(Brassica/)是十字花科/(Brassicacease/)300多个属中最重要的一个属,含有世界性的重要蔬菜、油料和观赏作物,如白菜/(B.rapa/)、甘蓝/(B.oleracea/)和甘蓝型油菜/(B...
杜娟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甘蓝白菜型油菜克隆比较基因组学基因家族PAP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