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正贵

作品数:47 被引量:219H指数:8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7篇乳腺
  • 22篇乳腺癌
  • 22篇腺癌
  • 15篇乳房
  • 14篇手术
  • 9篇乳房重建
  • 9篇切除
  • 9篇肿瘤
  • 8篇腔镜手术
  • 8篇切除术
  • 8篇假体
  • 7篇腋窝
  • 7篇逆序
  • 6篇逆序法
  • 5篇受体
  • 5篇术后
  • 5篇保乳
  • 4篇胸肌
  • 4篇腋窝入路
  • 4篇预后

机构

  • 45篇四川大学华西...
  • 4篇四川省第四人...
  • 3篇成都市第七人...
  • 3篇四川省医学科...
  • 2篇四川省人民医...
  • 2篇四川大学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四川省肿瘤医...
  • 1篇绵阳市第三人...
  • 1篇荣县人民医院
  • 1篇资阳市第一人...
  • 1篇广安市人民医...
  • 1篇郫县中医医院
  • 1篇重庆市开州区...

作者

  • 46篇杜正贵
  • 19篇梁法清
  • 12篇吕青
  • 8篇李波
  • 6篇尹杰
  • 6篇冯曦
  • 5篇严律南
  • 5篇文天夫
  • 3篇何阳君
  • 3篇陈洁
  • 3篇李娟
  • 3篇曾勇
  • 3篇魏永刚
  • 3篇李甫强
  • 3篇张栋林
  • 3篇李娟
  • 2篇王竹
  • 2篇周毅
  • 2篇徐莉
  • 2篇李宏江

传媒

  • 14篇中国普外基础...
  • 5篇中国胸心血管...
  • 5篇中国修复重建...
  • 4篇中国实用外科...
  • 2篇华西医学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国际流行病学...
  • 1篇肿瘤预防与治...
  • 1篇中国临床新医...
  • 1篇肿瘤药学
  • 1篇第十三届全国...

年份

  • 5篇2025
  • 9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7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吲哚氰绿排泄试验及标准余肝体积与肝癌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2
2010年
目的结合吲哚氰绿(ICG)排泄试验及标准余肝体积探讨预防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中、重度代偿不全的安全切肝界限。方法对2007年3月至2008年2月期间收治的75例因肝癌行肝切除术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根据术后肝功能代偿状况分组,将术后发生肝功能中度代偿不全患者术前ICG 15min潴留率(ICGR15)值与术后标准余肝体积进行直线回归分析。结果全部患者中,术后发生肝功能轻度代偿不全60例,中度代偿不全12例,重度代偿不全3例。轻度代偿不全组与中重度代偿不全组患者的年龄[(50±13)岁和(53±9)岁]、术前Child—Pugh评分[(5.4±0.6)分和(5.7±0.9)分]、凝血酶原时间[(13.6±1.0)s和(13.5±1.0)s]、国际标准化比值(1.09±0.10和1.06±0.10)等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ICG排泄试验中的K值(0.20±0.04和0.17±0.03)和ICGR15值(6±4和9±4)以及术后标准余肝体积[(545±93)ml和(398±82)ml]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术后肝功能中度代偿不全患者术前ICGR15值和术后标准余肝体积进行直线回归分析,发现两者呈正相关(R=0.640,P=0.025),回归方程为:标准余肝体积(ml/m^2)=1594.6×ICGR15+265。结论将ICG排泄试验和标准余肝体积结合起来评估患者肝脏储备功能,有助于预测患者术后发生肝功能损害的程度及预防患者术后发生肝功能中、重度代偿不全。
杜正贵李波冯曦尹杰严律南文天夫曾勇
关键词:肝切除术肝肿瘤吲哚氰绿排泄试验肝功能不全
HER-2阳性乳腺癌抗HER-2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总结分析近年来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采用抗HER-2双靶向方案在新辅助、辅助及晚期解救治疗方面研究的长期随访结果及开展的新研究,以进一步提高临床上对抗HER-2双靶向治疗的认识。方法检索国内外近年来关于HER-2阳性乳腺癌采用双靶向治疗研究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HER-2阳性乳腺癌采用抗HER-2双靶向治疗在新辅助治疗方面可获得更高的病理完全缓解率及更好的预后,同样在辅助治疗及晚期解救治疗方面也可获得较好的生存获益。结论近年来,采用不同组合抗HER-2双靶向方案在HER-2阳性乳腺癌的新辅助、辅助及晚期解救治疗方面的研究均已显示出获益的临床应用前景,但目前仍需更多大样本的前瞻性临床研究及时间的验证,以找出获益更多、并发症更少、更加经济的最佳靶向药物组合。
胥润杜正贵
关键词: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靶向治疗
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肿瘤位置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总结早期乳腺癌中肿瘤位置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旨在为乳腺癌患者提供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方式。方法检索近年来相关文献,通过文献复习,就乳腺癌肿瘤位置与淋巴结转移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目前对于乳腺癌肿瘤位置的分类主要有以下2种方法:肿瘤所在象限和肿瘤至皮肤距离。在象限分类方法中,肿瘤位于内上象限者(UIQ)的淋巴结转移率最低,而发生在内下象限(LIQ)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最低;在测量肿瘤至皮肤距离的方式中,肿瘤距离皮肤越近,越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结合淋巴管及淋巴管网在分布、组织学及解剖学上的差异,笔者所在团队提出了按照肿瘤位于乳房不同解剖层次进行分类的方法,分为:局限腺体内、向前突破腺体、向后突破腺体者及前后均突破腺体者4类。结论不论按照何种方式进行位置分类,乳腺癌的肿瘤位置与淋巴结转移均密切相关,按照肿瘤在乳房不同解剖层次分布的新分类方式符合淋巴系统转移的规律,具有合理性及科学性,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建议使用此方法对肿瘤位置进行分类,并且应当考虑到患者肿瘤位置的差异来评估乳腺癌患者的腋窝淋巴结状态,为乳腺癌患者制定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张元欣李宏江杜正贵
关键词:乳腺癌肿瘤位置淋巴结转移
腔镜与机器人乳腺癌保乳手术与乳房重建手术中的肿瘤学安全性
2025年
腔镜和机器人手术具有小切口、减轻手术创伤和减少切口瘢痕的特点,但它们在乳腺癌保乳手术和乳房重建中应用的肿瘤学安全性问题一直是临床关注焦点。悬吊法、充气法及溶脂法乳腺癌保乳手术和乳房重建手术,在特定入组患者和手术条件以及在相应器械配合下,基本可以实现精准切除肿瘤;同时创新性的逆序法及辅助孔技术的运用,进一步提高了手术效率和肿瘤切除的精度。目前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在腔镜及机器人乳腺癌保乳手术和乳房重建术中,在切缘阳性、局部复发、区域复发、远处转移、总生存率等肿瘤学指标方面,均与传统开放乳房手术比较接近,而且该手术展现出了相对微创和美容学效果好的优势;但是其相关研究的随访时间较短,样本量有限。未来需要开展大样本、长期随访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其安全性和长期疗效,以期推动这些新技术成为乳腺癌手术的标准手术方案,尤其是基于高效、简洁的逆序腔镜及辅助孔技术的手术方案。
张旖航曹晓蔓李田园戴慧张晴钟家媛杜正贵
关键词:乳腺癌腔镜手术机器人手术
腔镜乳房手术的十八般武器:气体和液体的应用
2025年
在传统开放乳房手术中,手术创伤大且术后瘢痕明显。腔镜和机器人辅助乳房手术,因具备手术切口小、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美容学效果较好等优点,日益受到重视。但是由于乳腺缺乏自然腔隙,如何建立并维持手术所需操作空间,成为了腔镜乳房手术面临的首要挑战。现对腔镜和机器人乳房手术的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并总结既往技术的创新点及面临的困境,重点介绍气体和液体的物理及生物特性在腔镜乳房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曹晓蔓朱中建邬昊张颂博梁法清谢妍妍杜正贵
关键词:乳腺疾病腔镜手术机器人手术气体
乳腺癌腋窝单切口腔镜保乳手术和传统开放保乳手术的对比研究
2025年
目的比较腋窝单切口腔镜保乳手术与传统开放保乳手术在手术效率、外科学安全性、美容学效果及肿瘤学安全性方面的差异,探讨基于“华西3号孔”的腋窝单切口腔镜保乳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4年9月期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腔镜保乳手术组和开放保乳手术组(分别简称为“腔镜组”和“开放组”),2组均接受标准化的手术治疗及术后随访。观察指标包括基线资料、术中相关参数、术后并发症、美容学效果(采用Ueda、Harris评分评估)及肿瘤学结局(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果共有67例患者入组,其中腔镜组41例,开放组26例,2组患者除了伴有糖尿病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者占比(P<0.05)外,其他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的美容学效果优于开放组(Ueda评分:P=0.013;Harris评分:P=0.047),腔镜组的中位总住院费用高于开放组(12779.00元比12354.50元,Z=–2.16、P=0.03),2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和开放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31.43个月和21.20个月(Z=–2.36,P=0.02),随访期间,仅腔镜组有1例发生局部复发,2组均未发生远处转移及死亡事件。结论基于“华西3号孔”的腋窝单切口腔镜保乳手术在手术效率、外科学安全性及肿瘤学安全性方面与传统开放保乳手术相当,同时在术后美容学效果方面更具优势。
李田园谢妍妍邬昊朱中建杜正贵
关键词:乳腺癌
DIEP移植用于巨大外生性菜花样乳腺癌伴出血1例被引量:1
2021年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eep inferior epigastic perforator, DIEP)移植是Allen于1992年提出的自体乳房重建的新术式,将患者下腹部的脂肪皮瓣与供应皮瓣的动静脉血管移植修复缺损乳房,从而塑造一个美观且圆润的新乳房[1-3],因其有长久、美观、自然、并发症少等特点而成为乳房重建的金标准[4-6]。穿支皮瓣血供的分布特点能提供多支血管吻合,亦为乳腺癌扩大根治术后术区皮瓣移植提供了可能。
刘云峰严艳玲杜正贵
乳腺腔镜和机器人手术的现状及未来之路——华西医院经验分享被引量:8
2022年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20年其新发病例已超过肺癌,成为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针对乳腺癌的外科治疗,起始于1894年Halsted创立的乳腺癌根治术。随后经历了扩大根治术和改良根治术。目前早期乳腺癌倾向于保乳术(肿块扩大切除+放疗)以及保留乳头乳晕乳房切除(nipple-sparing mastectomy,NSM)联合重建手术。
谢妍妍吕青杜正贵
关键词:乳腺癌机器人手术
背阔肌切取联合腺体切除双腔镜背阔肌乳房重建术技术要点
2024年
传统腔镜和机器人辅助背阔肌乳房重建术虽然实现了供区瘢痕小,但存在手术操作难、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高、美容学获益有争议等问题。逆序法联合辅助孔的双腔镜创新技术能够解决上述困境,具有缩短手术时间、简化手术程序、提高手术安全性且视野清晰、美容学效果较好等优点。
曹晓蔓梁法清邬昊朱中建杜正贵谢妍妍
关键词:背阔肌皮瓣乳房重建逆序法
腔镜患侧假体乳房重建联合对侧隆乳术技术要点
2024年
逆序法腔镜腋窝入路的乳腺癌手术具有隐藏瘢痕、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等优势。但对于乳房较小的乳腺癌病人,现有术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腔镜患侧假体乳房重建联合对侧隆乳术在切除患侧腺体后可根据病人需求和适应证选择放置假体的大小和层面,同时调整健侧乳房大小,对于乳房体积较小的乳腺癌病人是理想选择。该术式可在治疗乳腺癌的同时,进行乳房外观的矫正,最大限度满足该类病人对肿瘤学安全性和美容学效果的双重需求。
钟家媛何东朱中建谢妍妍杜正贵梁法清
关键词:逆序法腋窝入路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