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双梅

作品数:20 被引量:58H指数:5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卫生厅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硬膜
  • 5篇硬膜外
  • 5篇镇痛
  • 5篇麻醉
  • 4篇超前镇痛
  • 3篇手术
  • 3篇全髋
  • 3篇全髋置换
  • 3篇髋置换
  • 3篇氟烷
  • 3篇丙泊酚
  • 2篇心肺
  • 2篇心肺转流
  • 2篇心肺转流术
  • 2篇心脏
  • 2篇心脏瓣膜
  • 2篇药物
  • 2篇异丙酚
  • 2篇硬膜外超前镇...
  • 2篇硬膜外阻滞

机构

  • 20篇新乡医学院第...
  • 2篇天津市第一中...
  • 1篇新乡医学院第...

作者

  • 20篇杨双梅
  • 9篇侯立仁
  • 4篇曹淑娥
  • 2篇韩宇
  • 2篇张永强
  • 2篇张彩凤
  • 2篇韩培立
  • 2篇夏永华
  • 2篇张晓冉
  • 2篇贺永进
  • 2篇张利利
  • 2篇李强
  • 2篇田建民
  • 1篇马香荣
  • 1篇马世江
  • 1篇李林生
  • 1篇陈胜阳
  • 1篇侯立人
  • 1篇董良鹏
  • 1篇刘俊

传媒

  • 3篇中国医师进修...
  • 2篇中国康复医学...
  • 2篇医学信息(手...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变化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观察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变化特点,探讨其血液保护措施。方法选择20例择期行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的患者。测定围手术期不同时间点的血小板计数(Pt)、全血激活凝固时间(AC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和D-二聚体(D-Dimer)。分析各凝血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Pt、AT-Ⅲ在术中、术后减少(P〈0.05);ACT在术后48h时缩短(P〈0.05);PT和APTT在术后2h延长(P〈0.05),48h缩短(P〈0.05);术后t-PA、D-Dimer增高(P〈0.05)、PAI降低(P〈0.05)。结论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24h内机体处于低凝状态,易发生非外科性出血;24~48h逐渐进入明显的高凝状态,应适时抗凝治疗。
侯立仁韩培立李强杨双梅
关键词:心脏瓣膜心肺转流术凝血功能围术期
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植换患者围术期纤溶系统的改变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植换患者围术期纤维蛋白(原)溶解系统的改变情况,为抗纤溶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例ASAⅡ、Ⅲ级,择期行心脏机械瓣膜植换的患者。分别于麻醉前(T1)、肝素化前(T2)、主动脉阻断开放时(T3)、CPB结束鱼精蛋白中和后l0min(T4)、术毕2h(T5)、24h(T6)、48h(T7)等7个时间点抽取中心静脉血测定:血小板计数(PLT)、全血激活凝固时间(ACT)、组织纤溶酶元激活物(t-PA)、纤溶酶元激活物抑制物(PAI)和D-二聚体(D-dimer)。分析围术期纤维蛋白(原)溶解系统的变化规律。结果与麻醉前比较,PLT在术中、术后显蓍减少,术后48h仍未达麻醉前水平(P<0.05);t-PA从转流开始至术后24h显著增高(P<0.01),至术后48h下降至麻醉前水平;PAI在CPB中骤降至最低水平(P<0.01),在此后的各点有所回升,但术后48h仍显著低于麻醉前(P<0.01);D-Dimer从转流开始至术后48h明显升高(P<0.01),术后24h有下降趋势,但在术后48h又显著升高(P<0.01)。结论机械瓣膜植换的围术期存在纤溶系统的激活,CPB后存在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增高,从而影响了正常凝血功能。
侯立仁韩培立李强曹淑娥杨双梅
关键词:心脏瓣膜心肺转流术
一种麻醉科用药物处理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麻醉科用药物处理装置,有效的解决医护人员将配制好的麻药封装入瓶后,残留在配制杯内壁上还有较多的麻药,这样会造成麻药的浪费且使得配制好的麻药剂量减少,影响麻醉效果问题,包括麻醉配药箱,所述麻醉配药箱的上端固定...
陈胜阳张永强刘国泽田建民刘俊张晓冉杨双梅
隧道技术治疗食管中下段隆起性病变24例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研究通过隧道技术治疗24例食管中下段隆起性病变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24例患者中,男7例,女17例,年龄40~69岁,平均(51.75±9.19)岁。常规给予超声内镜检查,使用常规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与材料,在距离食管隆起性病变近端5.0 cm处开口,建立隧道直达病灶,对病灶进行剥离,记录切口方向、病变位置、病变起源、剥离的时间、肿物的大小、病理类型及并发症情况。术后放置胃肠减压管,分别于术后1、3、6及12个月复查胃镜。结果超声内镜显示有6例起源于黏膜下层,18例起源于固有肌层。24例患者病灶直径为0.6~3.5 cm,平均大小(1.34±0.64)cm,切除时间为30~100 min,平均52.42 min,病灶均完整切除,术后有3例出现纵膈、腹腔、皮下气肿,1周后自行吸收,未见明显穿孔,余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术后1、3、6及12个月复查胃镜,均未见复发。结论隧道技术治疗食管中下段隆起性病变是安全有效的。
张彩凤夏永华姬娟娟秦蕾韩宇肖怀葱赵润根张利利董良鹏杨双梅
关键词:隧道技术
雷米芬太尼、丙泊酚复合喉罩通气在腹腔镜卵巢囊肿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采用雷米芬太尼、丙泊酚复合喉罩通气在腹腔镜卵巢囊肿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切除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喉罩组(观察组)40例,静吸复合气管插管组(对照组)40例。记录2组麻醉前、气腹前、麻醉后40min的分钟通气量、呼气末CO2分压、pH及PaCO2、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拔管(罩)时的呛咳反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气腹前、麻醉后40min患者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无明显变化,与诱导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气腹前、麻醉后40min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显著升高。观察组拔管时患者呛咳反应、咳嗽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雷米芬太尼、丙泊酚复合喉罩通气用于腹腔镜卵巢囊肿切除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并发症少,是较理想的麻醉选择。
杨双梅
关键词:腹腔镜卵巢囊肿切除术喉罩雷米芬太尼丙泊酚
碳酸利多卡因复合吗啡硬膜外麻醉在子宫全切术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观察碳酸利多卡因复合吗啡硬膜外麻醉对全子宫切除术中牵拉反应和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70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全子宫切除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用碳酸利多卡因复合吗啡,并用碳酸利多卡因作对照组。观察术中牵拉腹膜、缝合残端、探查腹腔等主要手术操作步骤时的牵拉反应,并记录两组病人的镇静评分和术后24h的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牵拉腹膜、缝合残端、探查腹腔时,出现牵拉反应Ⅰ、Ⅱ级的机率分别为16.6%、66.6%;0%、66.6%;33.3%、83.3%。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的镇静评分分别为1.0±0.1、3.4±0.2,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术后止痛剂的需求量明显减少、开始止痛的时间明显延长,分别为:(48.57±18.66)mg、(85.67±24.30)mg;(18.0±3.97)h、(10.0±4.18)h;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碳酸利多卡因复合吗啡用于全子宫切除术可明显减轻术中牵拉反应,延长术后的镇痛时间。
侯立仁曹淑娥杨双梅
关键词:吗啡碳酸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
呼吸道感染与麻醉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探讨呼吸道感染与麻醉相关的影响因素及有效的预防措施,为临床手术和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医院全身麻醉施行手术后出现呼吸道感染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多元线形回归方程对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影响麻醉后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因素是年龄、麻醉方式、手术种类;>60岁的老年患者36例,占45.0%,高于其他年龄段的患者;在麻醉方式的选择中,全身麻醉、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分别为44、20、16例,各占55.0%、25.0%、20.0%;神经系统疾病和胸部、心血管系统疾病分别为40、20例,各占总疾病的50.0%和25.0%。结论应加强对麻醉术后呼吸道感染的预防,针对其主要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降低术后患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
杨双梅马世江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全身麻醉
七氟烷复合丙泊酚预处理对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观察七氟烷复合丙泊酚预处理用于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OPCABG)患者麻醉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择期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C组,n=20);丙泊酚组(P组,n=20);七氟烷组(S组,n=20);七氟烷复合丙泊酚组(SP组,n=20)。所有患者分别于麻醉前、术后6 h、12 h、24 h采中心静脉血测定CK-MB和cTnI水平。结果术后6 h、12 h、24 h SP组cTnI和CK-MB释放量低于C组、P组和S组(P<0.05),P组和S组低于C组(P<0.05)。结论在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麻醉管理中,用七氟烷复合丙泊酚预处理可使肌钙蛋白(cTnI)和心肌酶(CK-MB)释放量显著较少。对于OPCABG患者,七氟烷复合丙泊酚预处理对心肌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杨双梅
关键词:七氟烷丙泊酚预处理冠状动脉搭桥术
前列腺电汽化切除术中麻醉监测的临床意义
2006年
目的观察前列腺电汽化切除术中病人血流动力学及血糖、电解质、红细胞压积等指标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指导临床预防前列腺电切综合征的发生。方法选择40例ASAⅠ~Ⅲ级,择期前列腺电汽化切除术手术患者。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选择L_(2~3)穿刺、头向置管3.5cm。术中输液用复方氯化钠液、聚明胶肽,补液速度控制在8~15ml·kg^(-1)·h^(-1)。分别于手术前、手术开始后30、50mmin和术毕时,抽取中心静脉血4ml检查血糖、电解质(Na^+、K^+、Cl^-)、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等。记录这四个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MAP、HR、CVP)。结果手术开始后,CVP有逐渐上升趋势,术毕有明显升高(P<0.05)。术中、术后的MAP、HR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术前比较,血糖于术中50min和术毕时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1);血清Na^+、Cl^-;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于术毕显著降低(P<0.01;P<0.05)。术中6例病人出现寒战反应;2例出现低钠、高血糖(Na^+<125mmol/L,Glu>10.0mmol/L),发生时间均在120min以上。40例病人麻醉效果满意,出血不多。结论前裂腺电汽化切除术术中CVP、血糖和电解质的监测对指导临床预防前列腺电切综合征的发生有重要作用。麻醉中病人的体温保护和冲洗液出入量的监测应引起重视。
侯立仁吕绪童杨双梅
关键词:前列腺麻醉
超前镇痛对全髋置换患者的应激反应及术后疼痛的影响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观察超前硬膜外镇痛用于全髋置换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中儿茶酚胺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拟行全髋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超前镇痛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术前12h开始镇痛,实验组硬膜外导管输入0.2%罗哌卡因5ml/h;对照组输注0.9%的生理盐水。采用硬膜外麻醉,术毕开始硬膜外PCEA+PCA,药物为0.2%罗哌卡因5mg/h。记录局麻药用量、PCA的按压次数。采用100mm视觉模拟积分法,记录放置硬膜外管前、到手术室后、术毕、术后1、2、3、6、9、12、24h的VAS评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多巴胺(D)。结果:超前组和对照组在术后的罗哌卡因用量分别为288.13±38.20mg,384.67±67.44mg,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的PCA按压次数和杜冷丁的应用明显多于超前镇痛组。两组患者NE、E、DA在术毕显著高于术前(P<0.01),术后24h超前组NE、E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均没有发生明显的局麻药毒副作用。结论:超前硬膜外镇痛用于全髋置换患者效果良好,且能有效抑制术后疼痛所致的应激反应。超前镇痛的时间选择应当引起关注。
侯立仁贺永进杨双梅
关键词:硬膜外超前镇痛慢性疼痛罗哌卡因全髋置换儿茶酚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