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守国

作品数:68 被引量:218H指数:8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9篇心脏
  • 23篇术后
  • 22篇心脏移植
  • 18篇动脉
  • 17篇手术
  • 13篇主动脉
  • 10篇移植术
  • 9篇外科
  • 8篇心脏手术
  • 8篇疗效
  • 7篇原位
  • 7篇原位心脏
  • 7篇主动脉夹层
  • 7篇夹层
  • 6篇心肌
  • 6篇心脏移植术
  • 6篇移植术后
  • 5篇胸骨
  • 5篇原位心脏移植
  • 5篇排斥

机构

  • 66篇复旦大学
  • 4篇上海市心血管...
  • 2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作者

  • 68篇杨守国
  • 65篇王春生
  • 37篇陈昊
  • 28篇洪涛
  • 20篇赖颢
  • 14篇朱仕杰
  • 13篇宋凯
  • 13篇赵东
  • 12篇孙晓宁
  • 11篇丁文军
  • 11篇张红强
  • 10篇陆树洋
  • 8篇杨兆华
  • 7篇胡克俭
  • 7篇庄亚敏
  • 7篇赵强
  • 6篇张颖
  • 5篇林熠
  • 5篇李军
  • 4篇滕杰

传媒

  • 9篇中华器官移植...
  • 9篇中华胸心血管...
  • 5篇复旦学报(医...
  • 5篇中华移植杂志...
  • 4篇中华外科杂志
  • 4篇中国胸心血管...
  • 3篇中国临床医学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上海医学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第八届华东六...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国血液净化
  • 1篇中国分子心脏...
  • 1篇2004年全...
  • 1篇中华医学会超...
  • 1篇2012中国...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4篇2014
  • 6篇2013
  • 7篇2012
  • 5篇2011
  • 10篇2010
  • 6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 3篇2004
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脏移植后吗替麦考酚酯的个体化应用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比较心脏移植术后吗替麦考酚酯(MMF)个体化给药方案与固定给药方案的临床疗效,总结基于血霉酚酸(MPA)浓度监测的MMF个体化方案应用经验。方法研究组48例受者为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接受心脏移植术,术后依据临床事件及血MPA浓度谷值(MPA-G)进行个体化MMF剂量调整,MPA-Co目标浓度为2.0~4.0mg/L,随访12个月;对照组从数据库中选取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心脏移植手术,并且与研究组配对同质程度较高的55例受者,术后服用固定剂量MMF,如有不良事件发生则经验性调整剂量,回顾术后12个月内的随访数据。记录并比较二组间服药量、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及MMF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后12个月随访率95.8%,MMF用药1周后首次检测MPA-AUG0-12为(54.37±17.03)mg·h·L-1,MPA-C10为(3.44±0.58)mg/L,明显高于术后12个月时的(2.79±0.54)mg/L(P〈0.05)。术后1个月时研究组MMF用量为(1.49±0.48)g/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6±0.39)g/d(P〈0.05);术后12个月时MMF用量分别为(1.61±0.77)g/d和(1.68±0.84)g/d(P〉0.05)。研究组及对照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7%和9.1%(P〉0.05)。研究组MMF相关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为47.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7.3%(P〈0.05),其中有57.6%的不良反应发生在术后1个月以内。结论与固定剂量给药方案相比,MPA-Co监测下的MMF个体化治疗最大优势在于可以在不良事件发生前对药量进行主动调整,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减少MMF相关不良反应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心脏移植疗效。
李军陈昊杨守国吴炯王春生
关键词:心脏移植吗替麦考酚酯个体化用药
CD4^+ T细胞内腺苷三磷酸检测技术在器官移植领域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
2011年
科学监测器官移植受者免疫水平是进一步提供个体化免疫抑制治疗、提高受者长期存活率的关键。2002年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认证的CD4+T细胞内腺苷三磷酸含量检测技术(ImmuKnow技术)是目前最为便捷且成熟的评估免疫抑制人群细胞免疫功能状态的新途径。大量临床研究证实ImmuKnow检测结果与肝、肾、心脏、肠、胰腺移植受者的排斥反应事件、感染事件或临床稳定状态之间存在相关性。移植受者理想的ImmuKnow检测结果参考范围亦逐步明确。在实体器官移植中,ImmuKnow技术显示了预测感染和排斥反应风险的巨大应用前景。已有多个临床中心尝试依据ImmuKnow检测结果调整个体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其临床的推广应用尚需参照更多前瞻性研究、成本效益分析结果。
王毓琳杨守国王春生
关键词:器官移植CD4+腺苷三磷酸排斥反应免疫监测
心脏移植术后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心脏移植后代谢综合征(MS)的发生率,并分析发生M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35例心脏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以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标准为基础,参照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及修订后的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方案第3次报告制定MS的诊断标准。收集可能与发生MS相关的资料进行研究,从而描述心脏移植后MS发生率,对发生MS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所有受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47.3个月。随访期间,共有63例受者发生MS,其发生率为46.67%(63/135)。受者术前高龄状态(相关系数=1.09,95%可信区间为1.01~1.22,P%0.05),BMI(相关系数=1.65,95%可信区间为1.16~1.87,P〈0.05),以及糖尿病史(相关系数=3.27,95%可信区间为1.12-34.21,P〈0.05)是术后发生M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心脏移植后MS的发生率较高,术前高龄、肥胖及糖尿病史是导致术后发生MS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高危受者术后应控制好免疫抑制剂用量及饮食。
张红强陈昊杨守国孙晓宁林熠王春生
关键词:心脏移植代谢综合征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年龄<=40岁冠心病患者术后中远期疗效分析
陆树洋孙晓宁张红强杨守国王春生
老年人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成人患者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发病状况,以指导研究进一步防治措施。方法前瞻性收集接受心脏外科手术住院患者病史资料,分析不同年龄段患者心脏手术后AKI发病率、发病危险因素及短期预后。结果共入选3896例接受心脏手术治疗患者。其中中青年(<65岁,但≥18岁)患者3086例、老年(≥65岁,但<80岁)患者772例、高龄(≥80岁)患者38例。老年组术前血肌酐、男性、术前心功能NYHAⅢ级、术前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及造影史比例、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因低血压使用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比例均高于中青年组(P值均<0.05),高龄组术前血肌酐、术前心功能NYHAⅢ-Ⅳ级及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比例均高于老年组(P值均<0.05)。中青年组心脏术后AKI发病率均低于老年组和高龄组(23.1%比39.9%,P<0.05;23.1%比42.1%,P<0.05);3组患者院内死亡率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65岁患者心脏术后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男性、年龄、术前SCr>1.2mg/dl(1mg/dl=88μmol/L)、术后因低血压使用肾上腺素。结论老年人心脏术后AKI随患者年龄增加而逐步升高且预后较差,其发病与围手术期多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老年人心脏术后并发AKI时仍应积极救治,以期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滕杰许佳瑞方艺徐少伟沈波刘中华邹建洲晋玮刘红许嵘衡艳艳崔晓萌王春生杨守国刘岚丁小强
关键词:心脏手术老年人急性肾损伤院内死亡率预后
原位心脏移植治疗终末期心脏病141例被引量:32
2006年
目的 分析总结原位心脏移植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临床疗效及经验。方法 为141例终末期心脏病患者施行原位心脏移植术,原发病包括扩张性性心肌病118例,肥厚性心肌病2例,限制性心肌病2例,缺血性心肌病9例,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4例,瓣膜性心肌病3例,其它病因3例。供心冷缺血时间为(191.0±28.5)min,供心卵圆孔未闭者9例,大室间隔缺损者1例,冠状动脉开口异常者1例。9例卵圆孔未闭的供心,先行卵圆孔缝闭术,然后再行移植;1例大室间隔缺损的供心,先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然后再行移植;1例冠状动脉开口异常的供心,复跳后心肌收缩乏力,遂施行右冠状动脉松解术,其后复跳良好。120例行双腔静脉吻合法原位心脏移植术,19例行标准Stanford原位心脏移植术,2例行全心脏移植术。主动脉阻断时间为(53.0±4.5)min,吻合时间为(41.5±5.5)min。术后应用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激素及霉酚酸酯预防排斥反应,28例患者同时应用达利珠单抗1~5剂。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97.9%,术后随访1~65个月,1年、3年、5年存活率分别为90.8%、84.6%、81.4%,术后1年内的主要死因是急性排斥反应、感染、移植物功能衰竭及心脏肿瘤转移,术后中远期的主要死因是急性排斥反应、感染、肾功能衰竭及移植心脏冠状动脉硬化。术后并发症以急性排斥反应、感染、肾功能异常、移植心脏功能衰竭多见。结论 终末期心脏病行原位心脏移植的临床疗效良好;远期需注意对急性排斥反应、感染及移植心脏冠状动脉硬化的监测及治疗。
王春生陈昊洪涛赵强丁文军宋凯赖颢赵东杨守国胡克俭
关键词:心脏移植心脏病
一种具有止血功能的胸骨缝合组件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具有止血功能的胸骨缝合组件,包括钢丝、止血装置和连接钢丝一端的缝针;止血装置包括可降解的止血套管和分别位于止血套管两端的两个垫片;钢丝可自由穿过止血套管和垫片;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够有效避免胸骨缝合过...
陆树洋王尧杨守国王春生洪涛
文献传递
心脏移植治疗孤立性IgG4相关心脏炎性假瘤一例报道
2022年
本文报道2020年8月3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采用原位心脏移植治疗孤立性IgG4相关心脏炎性假瘤的病例1例,结合文献对IgG4相关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分析。孤立性IgG4相关心脏炎性假瘤病例罕见,诊断及鉴别诊断困难,对于合并严重心脏功能损害者心脏移植是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
张红强杨守国王帆顺孙晓宁杨兆华王春生
关键词:心脏移植免疫球蛋白G炎性假瘤
22例原位心脏移植术中长时间心肌缺血的心肌保护和术后近期效果被引量:5
2005年
洪涛王春生宋凯陈昊杨守国
关键词:心肌缺血原位心脏移植心肌保护长时间术后心脏移植手术
胸主动脉夹层与动脉瘤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比较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比较胸主动脉夹层与动脉瘤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的差异并探讨主动脉夹层及动脉瘤的发病机制。方法胸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切除标本20例、胸主动脉瘤手术切除标本38例制成石蜡组织切片,将切片以抗TGF-β1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actin)单克隆抗体按双抗免疫荧光法处理,观察两组病例主动脉壁中TGF-β1的分布,并通过荧光定量法做TGF-β1表达的定量分析。同时将组织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病理特征,采用Verhoeff氏弹力纤维染色及Masson三色法染色观察细胞外基质的分布。并参照TGF-β1表达水平对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主动脉手术史、病因诊断和主动脉最大直径等临床指标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两组动脉病理结果均以动脉中膜变性伴弹力纤维断裂为主要特征。TGF-β1在主动脉壁内分布不均匀,在中膜平滑肌层中表达水平最高,内膜表达低于中膜,外膜表达水平最低。两组间比较,夹层组TGF-β1平均值70.71±9.70,低于动脉瘤组平均值77.66±10.93(P<0.05)。按主动脉壁分层比较,内膜层夹层组为62.54±8.81低于动脉瘤组的72.14±5.85(P<0.05);中膜层夹层组79.26±12.77低于动脉瘤组的86.82±13.47(P<0.05);外膜层夹层组60.04±12.07与动脉瘤组的61.52±18.29表达水平无差异。危险因素分析表明,年龄、性别、动脉直径等因素与TGF-β1表达水平无相关性。结论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组织TGF-β1表达水平低于胸主动脉瘤组织,TGF-β1在动脉壁内不同层次中表达失调对主动脉夹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杨守国王春生陈昊洪涛赖颢朱仕杰
关键词:胸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瘤细胞外基质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