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晓敏

作品数:36 被引量:55H指数:4
供职机构: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2篇血压
  • 12篇高血压
  • 9篇心肌
  • 9篇血管
  • 8篇动脉
  • 7篇细胞
  • 6篇心肌细胞
  • 6篇肌细胞
  • 5篇心血管
  • 4篇原代心肌细胞
  • 4篇微小RNA
  • 4篇脉搏波
  • 3篇凋亡
  • 3篇动脉硬化
  • 3篇心血管疾病
  • 3篇血管疾病
  • 3篇脉搏波速
  • 3篇脉搏波速度
  • 3篇高血压患者
  • 3篇高血压社区

机构

  • 35篇包头医学院第...
  • 6篇内蒙古科技大...
  • 5篇包头医学院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包头市妇幼保...
  • 1篇包钢集团第三...

作者

  • 35篇杨晓敏
  • 11篇孙刚
  • 8篇黄冠华
  • 5篇岳建伟
  • 5篇闫旭龙
  • 5篇王丛
  • 5篇薛开成
  • 4篇王国君
  • 4篇赵媛媛
  • 4篇丁燕程
  • 2篇王增帅
  • 2篇孙剑
  • 2篇吴国霞
  • 2篇金刚
  • 2篇陈梅
  • 2篇于慧
  • 1篇冯美云
  • 1篇孟宪梅
  • 1篇白钢
  • 1篇付海明

传媒

  • 8篇包头医学院学...
  • 6篇中华高血压杂...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第二十五届长...
  • 1篇内蒙古医学杂...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医学教育...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中国血液净化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糖尿病新世界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国中医药咨...
  • 1篇江苏实用心电...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国心脏大会...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6
  • 6篇2015
  • 7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3
  • 1篇1997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包头市城、郊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对城、郊高血压治疗率、控制率及心血管危险分层的影响。方法:2009-06至2011-12期间对内蒙古包头城区及郊区85家基层医院、社区门诊登记的2653例(城区1918例,郊区735例)高血...
孙刚岳建伟杨晓敏黄冠华
ROCK通过抑制PI3K/Akt通路促进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Rho相关卷曲螺旋激酶(ROCK)是否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高糖诱导的原代心肌细胞凋亡。方法:培养原代Wistar乳鼠心肌细胞,用α-横纹肌肌动蛋白(α-SCA)免疫组化法进行鉴定;建立心肌细胞高糖模型,采用5.5、33和40 mmol/L葡萄糖作用于细胞48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RT-qPCR检测各组心肌细胞中ROCK1和ROCK2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心肌细胞的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检测ROCK1、ROCK2、cleaved caspase-3、Bcl-2、PI3K、Akt和p-Akt的蛋白水平;为了证实ROCKs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将细胞分为对照组(5.5 mmol/L葡萄糖处理细胞)、高糖组(33 mmol/L葡萄糖处理细胞)和高糖加Y27632(ROCK抑制剂)组,Western blot检测ROCK1、ROCK2、PI3K、Akt和p-Akt的蛋白水平。结果:高糖培养48 h后,33和40 mmol/L葡萄糖组细胞相对活力分别为(79.71±2.43)%和(68.41±7.49)%,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各组细胞培养48 h后,33和40 mmol/L葡萄糖组ROCK1和ROCK2的mRNA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33和40 mmol/L葡萄糖组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33和40 mmol/L葡萄糖组的ROCK1和ROCK2蛋白表达增高(P<0.05),caspase-3活化片段的蛋白水平增加(P<0.05),Bcl-2的蛋白表达降低(P<0.05)。3组间心肌细胞PI3K与Akt蛋白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33和40 mmol/L葡萄糖组细胞p-Akt蛋白的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与高糖组相比,高糖加Y27632组的ROCK1和ROCK2表达被抑制;3组间心肌细胞PI3K和Akt的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的p-Akt蛋白水平降低(P<0.05),高糖加Y27632组的p-Akt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0.05)。结论:高糖环境下,ROCK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降低了p-Akt水平,从而促使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
白雪于慧朱菊茹韩忠丽杨晓敏
关键词:心肌细胞高糖细胞凋亡PI3K/AKT信号通路
智能手机APP对提高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的影响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通过智能手机APP、智能血压计等家庭远程血压监测系统,提高中老年高血压的治疗控制率。方法:选取长期在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高血压研究所进行规范化管理的高血压患者176例,每位患者通过智能血压计监测血压,通过智能手机APP等家庭远程血压监测系统进行血压管理,比较管理12个月后血压控制率的变化。诊室血压控制标准:SBP<140 mmHg和DBP<90 mmHg,家庭血压控制标准:SBP<135 mmHg和DBP<85 mmHg。结果:经过12个月的管理,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明显降低,诊室血压(50.9%vs.74.9%,P<0.001)和家庭自测(33.1%vs.58.3%,P<0.001)血压的控制率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远程家庭自测血压结合智能手机APP管理,可以有效控制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提高治疗控制率,在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综合管理中值得推广应用。
岳建伟付海明白钢孙刚杨晓敏
关键词:高血压控制率
内蒙古地区蒙古族和汉族高血压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的差异性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比较内蒙古地区蒙古族和汉族高血压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布的差异。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在内蒙古地区2个旗县的3465例常驻人口中进行调查,采集相关人口学、生活习惯、血压及血生化检测资料。结果蒙古族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汉族(35.8%比27.3%,P<0.01)。年龄区组分析,在各年龄段(35~<50,50~<60,≥60岁),蒙古族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汉族(27.3%,34.6%,43.2%比23.9%,26.2%,31.1%;均P<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蒙古族人群中,与高血压相关的因素为吸烟史(OR=2.31,95%CI 1.66~3.09),饮酒史(OR=2.67,95%CI1.88~4.35),BMI(OR=1.32,95%CI1.15~1.54),总胆固醇(OR=1.63,95%CI1.12~3.8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1.04,95%CI1.01~1.87),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0.56,95%CI0.43~0.73),男性(OR=1.72,95%CI1.11~2.69)和年龄(OR=1.08,95%CI 1.05~1.09)。汉族人群中,与高血压相关的因素为吸烟史(OR=1.22,95%CI1.13~1.35),饮酒史(OR=1.25,95%CI 1.14~1.34),BMI(OR=1.10,95%CI1.05~1.15),总胆固醇(OR=1.41,95%CI1.19~3.59),心率(OR=1.02,95%CI 1.01~1.04)和年龄(OR=1.06,95%CI1.04~1.09)。结论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高于汉族,两民族间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分布有差异。
孙刚杨晓敏王国君岳建伟丁燕程
关键词:高血压发生率种族
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胃排空
2003年
目的进一步明确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胃排空是否存在异常。方法采用磁示踪法对32例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固相胃排空时间进行了测定,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了对比。结果 透析后的胃半排空时间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二者差别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胃排空时间是正常的。
梁庆丰秦正义陈晓时敏杨晓敏董立军王洪颖刘咏梅孟宪梅马英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胃排空
蒙汉两族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中心动脉压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对比分析蒙汉两族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和中心动脉压(CAP)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区蒙古族人群聚居地的蒙汉两族未经系统药物治疗同时自愿加入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高血压患者342例,并将其分为蒙族组和汉族组。其中蒙族组高血压患者168例,男87例、女81例,年龄(58.3±9.2)岁;汉族组高血压患者174例,男85例、女89例,年龄(57.6±9.7)岁。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空腹血糖(FBG)、体质指数(BMI)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两组的24 h动态血压,包括日间收缩压(dSBP)、日间舒张压(dDBP)、夜间收缩压(nSBP)、夜间舒张压(nDBP)、24 h收缩压(24 hSBP)、24 h舒张压(24 hDBP);CAP监测包括中心动脉收缩压(CSP)、中心动脉舒张压(CDP)、中心动脉脉压(CPP)、增强指数(AI)。结果蒙族组高血压患者BMI、TG水平,dSBP、dSBP变异系数和CSP均高于汉族组高血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蒙族组和汉族组高血压患者的dSBP、CSP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且在各年龄段蒙族组高血压患者dSBP、CSP均高于汉族组(P<0.05)。结论蒙古族高血压患者的dSBP和CSP均高于汉族高血压患者,并随年龄增加而增高。故在蒙古族高血压高发地区开展24 h动态血压及CAP监测对预防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可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黄冠华孙刚杨晓敏孔令伟
关键词:高血压血压变异性中心动脉压
微小RNA在慢性心肌损伤中的作用
2018年
微小RNA(miRNA,microRNA)是一类具有调控功能的小分子非编码RNA,存在于真核生物中,参与心脏多种生理功能,如发育,重构,并且和病理发展相关联,如心肌肥厚,心肌纤维化,心律失常,血管的病变等。近些年来,microRNA作为慢性心肌损伤生物标志物以及治疗靶点,它的应用价值受到了更多关注。文章针对心血管疾病中慢性病症发生中microRNA的作用进行阐述,为今后慢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提供早期诊断和治疗的依据,为疾病预防奠定基础。1 microRNA的概述microRNA是人体庞大基因组中含量微乎其微却能发挥调控基因的重要作用,是一种通过靶mRNA直接降解或者对靶mRNA发挥抑制作用来调控蛋白质表达的重要因子。由22~25核苷酸组成并且具有高度保守性质,作用于靶基因以调控其稳定性及改变靶基因的翻译效率。它可以经过多种方法测出,如Northern-blot技术、表达文库克隆、高通量测序、荧光定量PCR和新发展的基因芯片等。它的RNA前体约70~90个碱基大小,经过dicer酶加工后才能生成microRNA,才能具备microRNA参与细胞增殖、分化、代谢及凋亡等调节的重要功能。microRNA是1993年在线粒体虫内第一次被人发现的,到现在已经被人们发现的microRNA种类有1000多个,大多数都存在于真核生物里。microRNA与靶基因之间的调控性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数个microRNA可以调控同一个靶基因,相反,一个microRNA对多个靶基因都有调控作用。慢性心肌损伤包含了多种疾病,包括高血压的持续心肌损伤,慢性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等,而慢性心肌损伤带来的结果通常是不可逆的,如心肌凋亡,心肌纤维化,心肌肥厚等病理性心肌重塑的改变。这些改变的发生与microRNA密不可分,有的microRNA会促进心肌肥大和肥厚,加重疾病的发生发展,而有的则会产生抑制作用。
孟宪玉杨晓敏白雪朱菊茹
关键词:慢性心血管疾病微小RNA心肌损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调控基因心肌纤维化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2016年
目的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糖尿病血管病变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探究。方法以随机抽选的方式将35例糖尿病血管病变患者选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对象,并以相同方法将35例单纯糖尿病无血管病变患者选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对象,对两组患者的HCY水平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据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HCY均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CY与糖尿病血管病变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进行临床治疗时可作为一项独立危险因素进行考虑。
赵媛媛杨晓敏屈双丽薛开成
关键词: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糖尿病血管病变
微小RNA在病理性心肌重塑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5年
从1993年到2005年,通过动物基因模型人类已经发现了7000多种基因的功能[1]。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关于微小RNA(microRNA,miRNA)的研究迅速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与此同时,研究表明,miRNA在心血管系统疾病过程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精细调节基因的表达[2]。
屈双丽杨晓敏赵媛媛薛开成
关键词:微小RNA心肌重塑人类基因组计划病理性心血管系统疾病过程
118例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诊治回顾性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病以女性多见,男性:女性=1:3.2;其临床特征为甲状腺触痛86.4%,血沉升高98.3%,血TSH水平降低73.7%;甲状腺彩超、核素扫描及摄碘率的阳性率分别为80.5%、92.1%、85.7%;病程与血沉呈正相关(r=0.321,P〈0.05);消炎痛及强的松治疗有效,治愈率96.6%,永久性甲减3.4%。结论多数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可提高诊断率,绝大多数患者给予强的松或消炎痛治疗可以治愈。
王国君杨晓敏王国萍杜群
关键词:甲状腺炎预后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