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平
-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间歇性递增式常压低氧暴露训练对高原习服效果的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 探讨利用间歇性递增式常压低氧舱低氧暴露训练获得高原习服的效果. 方法 4名青年男性志愿者为训练组,对照组4人为健康男性工作人员.训练组用常压低氧舱进行连续10 d的间歇性、高度递增式低氧暴露训练:1次/d、210min/次,从3000m递增至4500m.用常压低氧舱监控系统监测训练中环境物理参数和受试者生理参数;用床垫式睡眠监测系统监测受试者夜间睡眠.比较训练前后相同高度时的血氧饱和度值.对照组不进行上述训练.训练组低氧训练结束后与对照组同时急进3800m高原,比较两组急进高原后的动脉血氧饱和度值. 结果 ①10 d低氧训练后,在模拟3600 m的高度,训练组的动脉血氧饱和度为(86.7±1.7)%,显著高于训练前的基线值(83.7±3.3)%(t=3.66,P<0.05).②训练中受试者无不良反应,对夜间睡眠无影响.③急进3800m高原后,训练组的血氧饱和度为(90.7±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8±2.0)%(t=10.95,P<0.01).结论 常压低氧舱间歇性递增式低氧训练方法,具有显著的高原预习服效果,方案安全,可满足高原作业的生理学要求.
- 杨军俞梦孙曹征涛吴峰张宏金王海涛王彬华杨海平
- 关键词:缺氧环境暴露习服
- 基于常压低氧舱的人低氧耐力辨识与调控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针对由低氧分压引起的高原急性反应问题,设计了一种可以模拟高原环境的常压低氧舱。基于常压低氧舱对人的低氧耐力进行辨识与调控。方法充分利用舱体的漏气性通过控制进气量实现对舱体的精确控制。通过科学的低氧训练,融合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率、睡眠时间、深睡时间、呼吸暂停指数6项指标对人的低氧耐力进行辨识与调控。结果实现了舱体的精确控制,人的低氧耐力得到有效辨识与提高。结论常压低氧舱的间歇性低氧训练是一种科学有效的低氧耐力调控与辨识手段。
- 王彬华俞梦孙吴锋曹征涛杨军杨海平
- 关键词:间歇性低氧训练呼吸暂停指数K-均值聚类
- 一种高原睡眠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一种高原睡眠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床面的床头一侧设有可罩住人体头部和上半身的折叠式睡眠帐,张开状态的睡眠帐靠着床头的一侧将床面的床头及其周围围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对着床尾的一端为立向的开口端面,开口端面上装有透气吊帘,睡...
- 吴锋俞梦孙杨军曹征涛苗毅王彬华杨海平周玉彬成奇明张信民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