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骥云
- 作品数:10 被引量:69H指数:5
- 供职机构: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臭氧介入结合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分析臭氧介入结合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74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臭氧介入结合脉冲射频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脉冲射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12个月PRI、VAS、PPI、SF-MPQ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7.30%,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PRI、VAS、PPI、SF-MP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12个月观察组PRI、VAS、PPI、SF-MPQ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介入结合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缓解患者疼痛,且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应用。
- 杨骥云黄卓梅汪飞
- 关键词:臭氧脉冲射频带状疱疹神经痛
-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全身麻醉的基础上给予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不同时间点MAP、HR、全麻用药、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T1、T2时间点MAP、HR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T3、T4时间点观察组患者MAP、HR较对照组降低,观察组患者丙泊酚、瑞芬太尼使用量少于照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较对照组患者缩短,观察组患者术后30 min、2 h、4 h、8 h的VAS评分较对照组患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可显著提高麻醉效果,降低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患者及早进行功能锻炼,值得临床推广。
- 杨骥云卢泽安汪飞
- 关键词:超声引导股神经阻滞全身麻醉全膝关节置换术
- 右美托咪定输注对老年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手术患者Narcotrend指数和镇静深度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 探讨老年手术患者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后用右美托咪定镇静,Narcotrend指数和右美托咪定输注浓度与镇静深度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研究设计为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将2013年7-12月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择期行下肢手术老年手术患者60例完全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腰硬联合麻醉后,右美托咪定组于手术开始前20 min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5 μg/kg,输注时间为15 min,后以0.5 μg/(kg·h)维持至手术结束.对照组泵注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记录腰硬联合麻醉后给药前(T0)、给负荷剂量结束即刻(T1)及负荷剂量后10 min(T2)、30 min(T3)、60min(T4)、术毕(T5)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Ramsay评分和Narcotrend指数.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在T1~ T5时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和MAP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右美托咪定组心率:(66±8)、(67 ±5)、(66 ±4)、(70 ±7)、(71±9)次/min,收缩压:(113±8)、(120 ±7)、(100±8)、(110±9)、(113 ±6)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64±8)、(63±9)、(65 ±7)、(60±8)、(62±7)mmHg,MAP:(74 ±8)、(82±6)、(81±9)、(77 ±6)、(79±7)mmHg;对照组心率:(80±7)、(93±11)、(88±9)、(92 ±9)、(95 ±7)次/min,收缩压:(140 ±9)、(145 ±8)、(155 ±9)、(150±10)、(155 ±9) mmHg,舒张压:(80±8)、(90 ±9)、(95±10)、(92 ±8)、(100±9)mmHg,MAP:(96 ±9)、(108 ±7)、(115±11)、(111 ±8)、(118±10) mmHg,P<0.05].与右美托咪定组To时点[心率:(85±9)次/min,收缩压:(135±9)mmHg,舒张压:(135±9) mmHg,MAP:(95±10) mmHg]比较,T1~T5时点右美托咪定组收缩压、舒张压�
- 黎振平高晓枫王银翠甘惠静汪飞郭宗荣杨骥云
- 关键词:NARCOTREND指数清醒镇静
- 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靶控输注用于老年患者内窥镜逆行胆管造影术的麻醉效果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靶控输注用于老年患者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60例择期行ERCP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P、ED两组(n=30)。P组经静脉10 min输注生理盐水20 mL,随即血浆靶控输注丙泊酚(Marsh模式),设定血浆浓度4μg/mL;ED组经静脉10 min输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生理盐水稀释成20 mL),随即血浆靶控输注依托咪酯(Arden模型),设定血浆浓度0.5μg/mL。待达靶浓度且NT值低于50,嘱检查者入内窥镜。术中根据Narcotrend指数调整丙泊酚和依托咪酯的血浆浓度,维持NT值40~50。记录入室静卧10 min(T0)、进镜即时(T1)、进镜后(T2)、牵拉取石时(T3)、术毕(T4)、清醒时(T5)患者的MAP、HR、SpO2;观察术中不良反应及阿托品、麻黄碱的使用情况。结果 两组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及术中体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D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无显著性变化(P〉0.05);P组患者诱导后MAP、HR明显下降,尤其是在T1、T2、T3、T4 4个时点均显著低于T0,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组比较,ED组术中呼吸抑制、低血压的发生率及麻黄碱的使用率降低(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靶控输注可安全用于老年患者ERCP术,且使术中呼吸循环更稳定。
- 黄卓梅杨骥云高晓枫
- 关键词:右美托咪啶依托咪酯药物释放系统
- 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用于开胸术后静脉镇痛效果观察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评价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开胸手术患者术后静脉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择期开胸手术患者60例,ASAI或Ⅱ级,随机均分为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组(D组)和芬太尼组(F组)各30例,均采用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术后行PCIA。PCIA配方:D组为地佐辛0.8mg/kg,F组为芬太尼20μg/kg,均加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0ml,其中D组术前30rain静脉滴注氟比洛芬酯50mg,术毕前30min静脉滴注氟比洛芬酯50mg。F组术毕前30min缓慢静注舒芬太尼3μg。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后1、2、4、8、24、36、48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镇静程度评分(Ramsay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镇痛期间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均在正常范围内。两组在术后各时间点的疼痛VAS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镇静Ramsay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F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术前给药能够增强术后地佐辛自控静脉镇痛的镇痛效果,且降低开胸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适用于开胸手术患者术后静脉镇痛,值得临床推广。
- 黎振平纪浩聪郭宗荣卢泽安杨骥云
- 关键词:地佐辛氟比洛芬酯开胸手术静脉镇痛
- 多模式镇痛在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在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手术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多模式镇痛组(A组)和患者自控镇痛组(B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8 h内各时间点VAS﹑BCS和Ramsay评分﹑PCA按压次数以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VAS镇痛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BCS舒适状态评分A组高于B组(P<0.05),PCA实际按压次数A组低于B组(P<0.05)。结论:多模式镇痛明显优于单纯患者自控镇痛,可减少患者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避免了阿片类药物剂量过大,从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增强术后镇痛效果,有利于术后快速康复。
- 黎振平陈裕强黄卓梅高晓枫汪飞杨骥云
- 关键词:多模式镇痛结直肠癌根治术氟比洛芬酯
- Narcotrend与BIS监测在患儿七氟醚吸入麻醉的比较被引量:19
- 2015年
- 目的比较Narcotrend和BIS监测在患儿七氟醚吸入麻醉中评价麻醉深度的准确性。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手术患儿52例,性别不限,年龄3~12岁,ASAⅠ或Ⅱ级。吸入8%七氟醚麻醉诱导,意识消失后静脉注射顺阿曲库铵0.15mg/kg、瑞芬太尼2μg/kg,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VT8ml/kg,RR 15次/分,调节吸入七氟醚的浓度,分别维持呼气末七氟醚浓度(CETSev)1.5%、2.0%、2.5%、3.0%、3.5%、4.0%和4.5%各5 min,同步记录Narcotrend指数(NI)和BIS值。结果CETSev〈3.0%时,其与NI、BIS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1=-0.736、r2=-0.779(P〈0.01);CETSev 3.0%~4.5%时,其与NI、BIS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3=-0.717、r4=-0.338(P〈0.01)。结论 Narcotrend和BIS可用于小儿七氟醚吸入麻醉的深度监测;CETSev 3.0%~4.5%时,NI值与CETSev的相关性优于BIS。
- 纪浩聪黄卓梅杨骥云
- 关键词:一致性七氟醚患儿
- 不同浓度利多卡因复合丙泊酚对注射痛的预防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17年
- 探讨分析不同浓度利多卡因复合丙泊酚对注射痛的预防效果。选取160全身麻醉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C、D、E组,A组仅给予丙泊酚注射,B组给予的丙泊酚注射液中含有10ml0.5%利多卡因,C组给予的丙泊酚注射液中含有10ml1%利多卡因,D组给予的丙泊酚注射液中含有10ml 2%利多卡因,E组在注射丙泊酚之前给予利多卡因40mg/2ml;用药后五组患者疼痛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A组患者与B、C、D、E组患者疼痛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与A、C、D、E组患者疼痛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与A、B、D患者疼痛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与A、B、C、E组患者疼痛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用药后疼痛发生率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用药后五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丙泊酚注射液中加入利多卡因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注射痛,尤其是注射液中加入2%利多卡因降低疼痛效果最佳,并且不同浓度利多卡因复合丙泊酚注射液对麻醉效果未造成影响,可推广。
- 杨骥云
- 关键词:利多卡因丙泊酚注射痛
- 触发痛点针刺治疗与利多卡因阻滞应用于腰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效果对比观察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对比分析触发痛点针刺治疗与利多卡因阻滞应用于腰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5月本院疼痛科收治的88例腰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触发痛点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阻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PRI、PPI、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PRI、PPI、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等均显著降低(P<0.05),但临床疗效和PRI、PPI、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等两组患者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触发痛点针刺治疗与利多卡因治疗腰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疗效相当。由于重复注射麻醉药物极易导致肌毒性局麻药过敏风险,因此触发痛点针刺治疗腰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优势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
- 杨骥云黄卓梅汪飞
- 关键词:针刺利多卡因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 肌松药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效果观察
- 2015年
- 目的:观察肌松药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56例行气管异物取出术患儿,按照随机数字方法分为A组(肌松麻醉组)与B组(无肌松麻醉组)两组,每组28例。A组给予面罩人工通气,并在B组基础上加用肌松药阿曲库铵进行麻醉,B组给予面罩辅助呼吸或保留自主呼吸,静脉注射芬太尼、依托咪酯及咪达唑仑复合麻醉,两组患儿置入气管镜后均选择高频通气。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等指标。结果:A组手术时间(12±4.75)min、术后苏醒时间(14±3.75)min,均低于B组的手术时间(25±16.24)min、术后苏醒时间(38±7.56)min(P<0.05)。结论: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应用肌松药阿曲库铵,不仅能预防术中患儿呛咳屏气,降低缺氧发生率,而且术后苏醒时间早。
- 杨骥云黎振平高晓枫汪飞纪浩聪
- 关键词:耳鼻咽喉科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肌松药阿曲库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