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盛源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病
  • 2篇血分
  • 2篇射频
  • 2篇射频消融
  • 2篇射血分数
  • 2篇细胞
  • 2篇消融
  • 2篇疗效
  • 2篇冠心病
  • 1篇心力衰竭
  • 1篇心力衰竭患者
  • 1篇心室
  • 1篇右室
  • 1篇右室流出道
  • 1篇右室流出道室...
  • 1篇早搏
  • 1篇射频消融治疗
  • 1篇室性
  • 1篇室性早搏
  • 1篇衰竭

机构

  • 3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梧州市红十字...

作者

  • 5篇林盛源
  • 3篇吉庆伟
  • 3篇刘伶
  • 3篇陆政德
  • 3篇施莹
  • 3篇林英忠
  • 2篇陆山河
  • 2篇王小燕
  • 2篇黄瑛
  • 1篇蓝娇
  • 1篇罗程

传媒

  • 1篇黑龙江医药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第15届中国...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CD4+LAP+T细胞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CD4+LAP+T细胞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55例病例和30例对照,通过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病例组和对照组外周血中CD4+LAP+、CIM+CD25-LAP+、CD4+CD25+LAP-、CD4+...
陆政德吉庆伟刘伶林盛源陆山河施莹蓝娇林英忠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LAP
冠心病患者血浆IL-12和IL-27与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关系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IL)-12和IL-27水平的变化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62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6例),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47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浆IL-12和IL-27浓度,采用二维改良Simpson′s法测量LVEF。结果:与对照组和SAP组相比,UAP组和AMI组血浆IL-12和IL-27水平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各组患者LVEF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IL-27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IL-12和IL-27升高,IL-27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
黄瑛林英忠陆政德施莹刘伶王小燕陆山河林盛源吉庆伟
关键词:冠心病白细胞介素-12白细胞介素-27
冠心病患者血浆白介素-35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相关性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白介素-35(IL-35)水平的变化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关系。方法:连续入选冠心病患者98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组(30例),不稳定型冠心病(UA)组(40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8例)。同期冠脉造影正常的33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浆IL-35浓度。采用二维改良Simpson′s法测量LVEF。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患者血浆IL-35水平显著降低,且UA组和AMI组血浆IL-35水平显著低于SA组。与对照组相比,SA组和AMI组LVEF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IL-35水平与LVEF显著正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IL-35水平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生及预后密切相关。
黄瑛施莹林英忠罗程陆政德刘伶王小燕林盛源吉庆伟
关键词:冠心病IL-35左室射血分数
非接触性球囊标测系统在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射频消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非接触性球囊标测系统指导标测消融右室流出道(RVOT)室性早搏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选择10例RVOT室性早搏患者,在Ensite3000指导下进行电生理标测和消融治疗。经股静脉在右室流出道放置9F64极...
林盛源
关键词: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射频消融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射频消融治疗房室旁路的疗效观察
2015年
目的:对射频消融治疗房室旁路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09年12月至2014年12月中在我院接受治疗射频消融的房室旁路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对比分析左、右侧房室旁路的复发率、消融次数≥3、多条旁路的发生率、放电时间和手术时间以及左、右房室旁路分布。结果:对两侧房室旁路患者的手术复发率、进行消融3次、多条旁路发生率、放电时间、手术时间进行比较,右侧均明显大于左侧,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单旁路患者较多旁路患者的数量大大增加,其中左侧单旁路最多有62例(83.8%),多于右侧单旁路组的12例(16.2%),P均<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旁路阻断成功率单旁路组与多旁路组分别为96.3%和95.6%,两组患者的阻断成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室旁路术后复发率高主要与旁路的部位、定位标测不准及存在多条旁路有关,因而在房室旁路手术中应力争准确位并明确旁路数量,这样才能降低其复发率。
岳锦明潘华福林盛源
关键词:射频消融房室旁路疗效观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