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柏涛

作品数:11 被引量:79H指数:5
供职机构: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武汉市卫生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肝炎
  • 4篇乙型
  • 4篇疗效
  • 4篇慢性
  • 3篇蛋白
  • 3篇乙肝
  • 3篇乙型肝炎
  • 3篇慢性乙型
  • 3篇干扰素
  • 3篇病毒
  • 2篇胆酸
  • 2篇蛋白酶
  • 2篇毒性肝炎
  • 2篇熊去氧胆酸
  • 2篇疗效观察
  • 2篇慢性乙肝
  • 2篇慢性乙型肝炎
  • 2篇金属蛋白
  • 2篇金属蛋白酶
  • 2篇肝硬化

机构

  • 10篇武汉市医疗救...
  • 2篇江汉大学附属...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0篇柏涛
  • 9篇胡旭东
  • 9篇程海林
  • 6篇曹荣
  • 6篇甘洪颖
  • 6篇夏冰
  • 6篇黄少平
  • 2篇田德安
  • 2篇龚凤云
  • 1篇刘敏
  • 1篇闫勇
  • 1篇李宏杰
  • 1篇王英夫
  • 1篇宋斌
  • 1篇曲彩红
  • 1篇王娟

传媒

  • 2篇中西医结合肝...
  • 2篇中国医院药学...
  • 2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药物流行病学...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胸腺肽α1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胸腺肽α1(迈普新)联合阿德福韦醇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HBeAg阳性的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在综合保肝治疗基础上,均给予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加用迈普新治疗。结果:治疗52周时,治疗组肝功能(TBil,ALT,ALB)及PTA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PCⅢ,LN,Ⅳ-C)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HBV DNA转阴率治疗组为92.5%(37/40),对照组为70.0%(28/40),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HBeAg阴转率治疗组为32.5%(13/40),对照组为12.5%(5/40),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转化率治疗组为17.5%(7/40),对照组为5.0%(2/40),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迈普新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能有效控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从而延缓病情进展,治疗过程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
胡旭东程海林曹荣徐德翠黄少平李宏杰柏涛
关键词:胸腺肽Α1阿德福韦酯乙型肝炎肝硬化
苦黄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高黄疸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观察苦黄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高黄疸的疗效。方法:90例病毒性肝炎高黄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分别采用苦黄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综合治疗(治疗组)及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综合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降低TBiL、ALT及AST方面,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7.8%,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8.9%(P<0.05)。结论:苦黄联合丹参注射液综合治疗病毒性肝炎高黄疸患者,退黄、降酶效果好,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曹荣胡旭东程海林黄少平柏涛甘洪颖夏冰
关键词:苦黄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病毒性肝炎黄疸
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干扰素α治疗6个月,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和肝组织有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结果在治疗六个月后,37例(74%)患者HBV DNA转阴,27例(54%)发生HBeAg血清转换;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明显下降(P<0.01),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P<0.01);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肿瘤坏死因子α、Fas、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及I型胶原表达明显下降(P<0.01),基质金属蛋白酶1表达增强(P<0.05)。结论干扰素α可能通过控制病毒载量能减轻免疫损伤,减轻肝脏炎症反应,抑制肝纤维化。
胡旭东程海林田德安曹荣夏冰柏涛甘洪颖黄少平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Α细胞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
γ干扰素血清浓度对肺结核合并HBV感染患者选择性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采用监测γ干扰素(IFN-γ)血清浓度指导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56例肺结核合并HBV感染患者治疗前检测的IFN-γ血清浓度与肝脏炎症活动度半定量积分(SSS)进行相关分析,并依据IFN-γ血清浓度水平及是否接受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将受试者分为A组(高IFN-γ血清浓度加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B组(高IFN-γ血清浓度)及C组(低IFN-γ血清浓度)。所有肺结核合并HBV感染患者均给予优化抗结核方案(2HTE(S)Lfx/4HT)治疗。结果患者IFN-γ血清浓度与SSS评分呈正相关(r=0.6158,P<0.05),HBV-DNA定量与SSS无相关性(r=0.3265,P>0.05)。A组治疗后,HBV-DNA定量及IFN-γ血清浓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肝功能损害程度、HBV-DNA定量及IFN-γ血清浓度均明显低于B组(均P<0.01);HBV-DNA定量明显低于C组(P<0.01),但肝功能水平及IFN-γ血清浓度水平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治疗后,肝功能损害程度、HBV-DNA定量及IFN-γ浓度均明显高于C组(P<0.01);乙肝再激活率较C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IFN-γ浓度能反映肝脏炎症活动程度,对于高IFN-γ血清浓度的肺结核合并HBV感染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同时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能有效降低肝功能损害率及损害程度,而对低IFN-γ血清浓度患者不进行抗病毒治疗仍有较高的安全性,在肝脏穿刺病理检查困难的条件下,IFN-γ血清浓度有望为此类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是否选择抗病毒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程海林胡旭东宋斌夏冰柏涛田德安
关键词:肺结核Γ干扰素
熊去氧胆酸与牛磺熊去氧胆酸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3
2013年
目的:观察并比较熊去氧胆酸(UDCA)与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对照组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UDCA组采用UDCA+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TUDCA组采用TUDCA+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3组疗程均为2个月。治疗后对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相关生理指标变化、体质量指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过2个月的治疗,UDCA组和TUDCA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和85.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70.0%,P<0.05)。3组患者的丙胺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转肽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以及体质量指数较治疗前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P<0.05),而UDCA组与TUDCA组的下降幅度相当(P>0.05),但均优于对照组(P<0.05)。3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UDCA与TUDCA联合多烯磷酸胆碱用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临床效果理想,二者疗效相当,且安全性较好。
曹荣胡旭东柏涛程海林甘洪颖黄少平王英夫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多烯磷脂酰胆碱熊去氧胆酸牛磺熊去氧胆酸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高黄疸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8
2013年
目的:探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高黄疸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高黄疸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47例),2组均使用基础治疗方案,治疗组采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对照组给予苦黄治疗,1个月后观察总有效率、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变化情况、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7%,对照组总有效率59.6%,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TBiL、ALT、ALP、γ-GT与治疗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均具有显著性差异;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是治疗高黄疸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一种效果较好的组合方案,且安全性良好。
曹荣胡旭东程海林黄少平柏涛甘洪颖王英夫
关键词: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胆酸安全性
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疗效分析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联合胸腺素-α1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PLC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观察组于术后皮下注射胸腺素-α1 4周。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肝功能、甲胎蛋白(AFP)水平变化和两组肿瘤复发或转移及3年生存情况。结果在治疗4周时,观察组外周血CD3^+、CD4^+、CD4^+/CD8^+比值分别为71.49±6.57%、43.12±2.89%、15.89±3.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21±3.74%、24.56±2.36%、5.42±2.13(P<0.05);观察组血清白蛋白(ALB)为39.84±2.56 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4.12±1.87 g/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FP水平分别为34.87±3.08 U/L、43.39±2.08 U/L、85.42±10.42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1.39±3.64 U/L、56.74±3.46 U/L、164.29±14.35μg/L;随访3年,观察组肿瘤复发率和转移率分别为30.8%和15.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0.0%和32.7%(P<0.05),观察组生存率为23.1%(12/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3/52,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后继续接受α-1胸腺素治疗PLC患者效果显著,可降低肿瘤复发或转移,延长生存时间,值得研究。
柏涛龚凤云胡旭东王娟夏冰程海林甘丽娟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
阿德福韦酯对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2年
拉米夫定(LAM)是最早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核苷类似物,能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复制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所带来的YMDD耐药变异问题也日益突出。我们采取单用或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YMDD耐药的CHB患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曹荣胡旭东程海林柏涛黄少平夏冰甘洪颖
关键词: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阿德福韦酯疗效观察YMDDCHB
替米沙坦联合干扰素治疗对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干扰素治疗对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既往未行抗病毒治疗的HBVDNA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予以普通干扰素治疗,观察组在普通干扰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米沙坦80 mg口服,每日一次。治疗周期48周。治疗前后分别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测定TGF-β1、TIMP-1、MMP-1及α-SMA的表达及含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Ⅳ-C、LN、PIIIP)、肝纤维化分级水平及肝纤维化半定量计分较治疗前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治疗前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肝组织中TGF-β1、TIMP-1及α-SM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MMP-1水平明显升高,以观察组变化更为显著。结论:干扰素抗病毒的同时有抗肝纤维化作用,加用替米沙坦后抗肝纤维化作用更明显,提示替米沙坦与干扰素有协同抗纤维化作用。
甘洪颖刘敏胡旭东龚凤云夏冰程海林柏涛曲彩红
关键词:肝纤维化替米沙坦干扰素转化生长因子Β1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特利加压素联合白蛋白治疗肝肾综合征35例被引量:7
2012年
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syndrome,HRS)是发生于晚期肝硬化腹水或肝衰竭患者的潜在可逆性的功能性肾衰竭。其特征是内脏动脉血管扩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和全身动脉血压降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肾血管强烈收缩,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显著降低,肾功能严重受损。其具体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至今没有完全阐明。近年来,比较认可的机制有动脉扩张学说、肝硬化性心肌病学说等,这些机制的深入研究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提供了理论基础。
闫勇柏涛
关键词:肝肾综合征特利加压素白蛋白晚期肝硬化腹水肝硬化性心肌病功能性肾衰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