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柳之茂

作品数:9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兰州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4篇哲学宗教
  • 2篇社会学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道德
  • 3篇伦理
  • 2篇主义
  • 2篇马克思主义
  • 2篇马克思主义中...
  • 2篇马克思主义中...
  • 2篇非物质文化
  • 2篇非物质文化遗...
  • 2篇诚信
  • 2篇诚信伦理
  • 1篇道德分析
  • 1篇道德风险
  • 1篇道德人
  • 1篇哲学
  • 1篇哲学视野
  • 1篇知识产权
  • 1篇知识产权制度
  • 1篇商人
  • 1篇生态人
  • 1篇私法

机构

  • 6篇兰州商学院
  • 3篇青海省社会科...
  • 1篇甘肃政法学院
  • 1篇兰州大学

作者

  • 9篇柳之茂
  • 1篇赵俊
  • 1篇邱德均
  • 1篇胡坚
  • 1篇李小苹

传媒

  • 3篇青海社会科学
  • 2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科学.经济....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攀登(哲学社...
  • 1篇湖南警察学院...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1
  • 1篇200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模式研究述评被引量:6
2014年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模式问题是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理论基础,它关系到研究者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解读。学界广泛接受的是公私法结合的模式,并从主体、客体、属性、特点、涉及利益关系、价值取向等方面论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从而得出了无法单一地利用公法或私法对它进行保护的结论;学界讨论的另外一个焦点是在私法领域内利用知识产权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主要有支持和反对两种观点。支持者可分为两类,一种观点主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要依靠知识产权法的制度创新,另一种观点主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知识产权法制度中适合的部分要利用,不适合的则另用他法。
李小苹柳之茂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模式私法公法知识产权制度
法哲学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013年
哲学视野下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对法律制度、保护行动及其思想观的进一步反思,对于可能的保护理念的建构,对不良思想倾向的批判,有助于建立适当、合理的现代世界意识和可能的思想观念,这种可能的思想观念是基于思想史、人类学以及现代化理论的。
柳之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范式及其转换被引量:2
2010年
范式理论的自然科学背景和长时段特性,需要在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应用中警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从内涵上和较长的时段分析,可分为"政治范式"、"经济范式"、"社会范式"三个范式,三个范式之间的转换动力来自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三个范式的界定仅仅是特定时间条件下的理论概括,只具有"家族相似"的特征,并不具有排他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发展历史与国内现实和国际大背景之间存在必然联系。本文用科学哲学的理论方法来分析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以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有新的梳理。
柳之茂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范式
“经济人”假设的道德分析被引量:4
2001年
“经济人”范畴对解释人的行为动机、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的确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将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置于一切目的之上 ,这无疑是对生命存在之肯定。但“经济人”作为一种从西方移植而来的理论假设 ,有其存在的限度。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对“经济人”做了分析 :(1)“经济人”假设的嬗变及其道德风险 ;(2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经济人”的作用 ;(3)“经济人”假设中国化。
柳之茂
关键词:经济人道德风险道德人生态人
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与制度和谐的基础被引量:1
2000年
道德是制度存在的前提 ,为制度提供伦理支持。体制的转轨形成了新旧道德与制度间复杂的矛盾关系 ,要消解这些矛盾 ,必须寻求二者和谐的基础 ,这个基础就是道德第一假设。道德第一假设的确立意味着道德评价与制度约束在向度上的一致 ,消除了道德与制度之间内在紧张。重视道德第一假设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制度建立、移植过程中道德与制度间新的矛盾产生。
柳之茂
关键词:道德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三个范式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从内涵上,可分为"政治范式"、"经济范式"、"社会范式"三个范式,三个范式的界定仅仅是特定时间条件下的理论概括,并不具有排他性,每个范式不只是指政治或经济某一单方面,而是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意识形态的、价值的、社会认同趋向的上、社会评价标准上的、人们的日常生活意义上的范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发展历史与国内现实和国际大背景之间存在必然联系,用科学哲学的方法来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不同时段的内在因素,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发展逻辑有新的透视。
柳之茂胡坚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近世商人的诚信伦理与韦伯命题被引量:1
2008年
马克思·韦伯认为新教伦理是资本主义现代化产生的文化因素,现代化是西方文化的特例,在其他民族中不会产生。那么,传统商人伦理特别是诚信伦理在我国现代化过程中,能否承担这种西方既成的体制?我们认为,传统商人诚信伦理至少能在结果上获得"善"。虽然,遵守诺言、契约、合同只要求责任主体间履行的最后结果,但从商人的儒家品德看,主体的守信行为是发自内心的,是由内而外的路向,这恰恰与韦伯的观点相反。
柳之茂邱德均
关键词:商人诚信马克思·韦伯
经济制度与伦理道德
2001年
柳之茂
关键词:经济制度经济建设伦理道德
中西古代诚信伦理比较及其现代意义被引量:2
2010年
中国传统诚信伦理一开始就属于人世间,在孔子那里出现"仪式伦理"向"德行伦理"的转化,《中庸》中"诚"既是天道的特性,又是人主动贯通天道的桥梁和中介,"诚"具有了天命的权威性和合法性。在古希腊,诚信在法和契约的关系中,只要求语言的真实性,要求语言反映的结果的善而并不追究内心诚信与否。在斯多噶派那里有了更大的转向,诚信被看作上帝置于人心中的美德,从而使之具有了鲜明的权威性和合法性。中国的现代化是在学习和借鉴西方现代文明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当前的诚信社会建设应立足于现代化本身,而不能将中国传统诚信伦理简单地加以应用。
赵俊柳之茂
关键词:先秦古希腊诚信伦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