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通

作品数:6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骨折
  • 2篇术后
  • 1篇低分
  • 1篇低分子
  • 1篇低分子肝素
  • 1篇低温冷冻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活性
  • 1篇血浆
  • 1篇血栓
  • 1篇血栓形成
  • 1篇血小板
  • 1篇药物治疗
  • 1篇增殖
  • 1篇置换术
  • 1篇置换术后
  • 1篇人脐
  • 1篇人脐带
  • 1篇人脐带间充质...
  • 1篇深低温

机构

  • 3篇郑州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辽宁医学院

作者

  • 6篇武通
  • 3篇霍海涛
  • 3篇刘元新
  • 3篇张树明
  • 2篇赵永军
  • 1篇乔林
  • 1篇闵有会
  • 1篇姚军
  • 1篇徐建强
  • 1篇朱泽兴
  • 1篇何建平
  • 1篇程亚栋
  • 1篇王鹏
  • 1篇杨锴
  • 1篇李树山

传媒

  • 3篇中国医学工程
  • 2篇北方药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3篇2017
  • 3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Inter TAN与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比较Inter TAN、DHS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59例骨折患者中,32例行DHS内固定,27例行Inter TAN内固定,对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术后随访情况进行记录并分析。结果 Inter TAN组与DHS组相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主要并发症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Inter TAN组和DHS组相比,骨折愈合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DHS内固定,Inter TAN内固定具有微创操作,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等优势,不仅适用于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也可以作为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选择。
霍海涛张树明乔林刘元新赵永军武通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DHSINTERTAN
胫骨骨不连的常见病因及治疗进展被引量:2
2012年
胫骨骨不连发生率占所有胫骨骨折的2%-15%[1]。临床上治疗骨折术后合并的骨不连,至今仍是骨创伤领域的难题之一。
武通张树明徐建强姚军刘元新霍海涛
关键词:胫骨骨不连常见病因骨折术后骨创伤
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对比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对比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在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组各40例,利伐沙班组口服利伐沙班片,10mg/d;低分子肝素组肌注低分子肝素钠,4100IU/d。记录并比较凝血指标、DVT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凝血指标PT、PLT和APTT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形成DVT发生率5.0%,低于低分子肝素组的10.0%(P<0.05)。结论:就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而言,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总体疗效相当,能有效改善凝血指标,安全可靠。
武通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深静脉血栓利伐沙班低分子肝素
不同复温方法对深低温冷冻复合组织血管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比较3种不同复温方法对深低温冷冻的复合组织中血管活性的影响,找出一种对复合组织中血管损伤最小的复温方法。方法选用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四组,切取双侧后肢(对照组为新鲜断肢取血管),三个实验组标本经梯度降温后放入液氮中保存7天。分别采用37℃水浴复温组(A组)、空气复温组(B组)、-20℃冰复温组(C组)方法进行复温。采用光镜、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血管内皮细胞活性,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光镜观察,A组、B组内皮细胞大片脱落,平滑肌细胞变形;而C组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保存较好,更接近对照组;免疫组化检测中,3种复温方法血管内皮中均可见VEGF及CD34呈斑片状的弱表达,-20℃冰复温组(C组)VEGF及CD34的表达更接近对照组,高于37℃水浴复温组(A组)及空气复温组(B组)(P<0.05)。结论 3种不同复温方法对深低温冷冻的复合组织中血管活性影响不同,-20℃冰复温法影响最小。
霍海涛张树明朱泽兴刘元新何建平赵永军武通
关键词:深低温保存复温血管活性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药物治疗方案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药物治疗方案及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骨水泥、锁定钢板等外科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术后碳酸钙D3片联合骨化三醇胶丸抗骨质疏松治疗;研究组术后给予碳酸钙D3片、骨化三醇联合鲑鱼降钙素喷鼻剂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值、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骨密度显著提高,VAS、Oswestry量表评分显著降低,研究组上述各指标改善效果更优(P<0.05)。结论:在常规手术治疗基础上加用碳酸钙D3片、骨化三醇联合鲑鱼降钙素喷鼻剂综合性抗骨质疏松方案有利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获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对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均具有积极意义。
武通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骨折药物治疗
富血小板血浆体外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的能力被引量:6
2017年
背景:研究证明,富血小板血浆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肪来源干细胞及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增殖及成骨分化,但其是否可促进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及成骨分化目前尚不清楚。目的:观察不同质量浓度富血小板血浆对体外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将第5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6组培养,分别以含0,250,500,750,1 000,2 000 ng/L活化富血小板血浆的培养基中培养,1,3,5,7 d后,检测细胞增殖,筛选最佳富血小板血浆质量浓度,进行以下实验。将第5代细胞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4组培养,空白对照组添加完全培养基,富血小板血浆组添加最佳浓度的富血小板血浆,成骨诱导组添加成骨诱导培养基,联合组添加最佳浓度的富血小板血浆与成骨诱导培养基,培养3,7,14 d,检测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培养7,14,21 d,检测骨标志基因骨桥蛋白、骨特异性转录因子、骨钙蛋白m RNA的相对表达量;培养21 d,检测细胞外基质的矿化。结果与结论:(1)培养5,7 d时,500,750,1 000 ng/L富血小板血浆组的细胞增殖高于0 ng/L富血小板血浆组(P<0.05),其中以750 ng/L质量浓度促增殖效果最明显,以此浓度进行以下实验;(2)联合组培养不同时间点的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其余3组(P<0.05);(3)联合组培养不同时间点的骨桥蛋白、骨特异性转录因子、骨钙蛋白m RNA相对表达量高于其余3组(P<0.05);(4)联合组细胞外基质矿化程度高于其余3组(P<0.05);(5)结果表明,750 ng/L富血小板血浆可促进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及成骨分化。
杨锴程亚栋王鹏武通李树山闵有会
关键词:干细胞富血小板血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增殖成骨分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