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毕海英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卫生部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鼠肝
  • 2篇细胞
  • 2篇大鼠肝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素
  • 1篇制剂
  • 1篇中空纤维
  • 1篇生物反应
  • 1篇生物反应器
  • 1篇生物型人工肝
  • 1篇实质细胞
  • 1篇体外
  • 1篇体外实验
  • 1篇皮下
  • 1篇皮下注射
  • 1篇人工肝
  • 1篇注射
  • 1篇细胞癌
  • 1篇细胞功能
  • 1篇细胞培养

机构

  • 4篇天津市第三中...
  • 1篇卫生部

作者

  • 4篇毕海英
  • 4篇杜智
  • 3篇宋继昌
  • 3篇舒桂明
  • 2篇周立波
  • 2篇张金卷
  • 2篇吕文岚
  • 2篇孙铭
  • 2篇李涛
  • 2篇崔润海
  • 2篇付丽
  • 1篇朱争艳
  • 1篇方淑昌
  • 1篇付立
  • 1篇回建峰
  • 1篇孙洪范

传媒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天津医药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2
  • 2篇200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胰岛素纳米粒子缓释制剂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01年
目的 研究胰岛素纳米级粒子缓释制剂的体内生物作用 ,以期在临床上实现胰岛素注射剂的更长效稳定释放给药治疗糖尿病。方法 以聚乳酸 -聚乙醇酸共聚物 (PLGA)作为基质材料 ,采用超声乳化 /溶剂挥发法制备PLGA包囊胰岛素的纳米级微粒 (NP) ,借助扫描电镜观察微粒形态 ,通过激光光散射实验测定纳米微粒的粒径分布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测定纳米微粒制剂的载药率 ;并做纳米胰岛素制剂在糖尿病动物模型体内的药效学研究。结果经电镜观察PLGA -胰岛素NP为表面光滑的球形微粒 ,粒径分布平均值是 112 4nm ,呈正态分布 ;PLGA -胰岛素NP载药率为 7 4 % ;体内研究表明 ,所制备的纳米制剂生物活性没有改变 ;皮下注射途径给药纳米胰岛素可以在至少 72小时内长效控释 ,有效降低血糖并保持在正常范围。此外纳米制剂的量 -效关系明显 ,未见任何不良反应。结论PLGA纳米粒子可以作为胰岛素的有效载体 ,达到更长效稳定控制释放的目的 ,发挥药物更佳的降糖作用。
孙铭杜智孙洪范方淑昌周立波毕海英宋继昌
关键词:胰岛素皮下注射
高浓度大鼠肝实质细胞与非实质细胞共培养的细胞功能研究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高浓度肝实质细胞与非实质细胞原代共培养,研究其功能活性。方法:应用原位胶原酶灌流法分离大鼠肝细胞,获得有活性的肝细胞,并应用高浓度实质和非实质肝细胞共培养的方法原代培养(共培养组),并以微囊肝细胞培养为对照组(微囊组)进行了比较。结果:两组均维持白蛋白分泌、尿素合成功能7天;共培养组的白蛋白分泌与微囊组一样为下降趋势,共培养组从(0.870±0.102)降至(0.492±0.040)g·L-1·10-6cells·24h-1,微囊组从(1.147±0.099)降至(0.375±0.012)g·L-1·10-6cells·24h-1;共培养组的肝细胞第4天后维持在一个较稳定的水平,而微囊组肝细胞前3天明显高于共培养组,而后两天显著低于共培养组(P<0.05)。共培养组的尿素合成功能,由(4.50±0.56)降至(4.37±0.19)μmol·L-1·10-6cells·90min-1,微囊组由(5.42±0.81)降至(3.60±0.33)μmol·L-1·10-6cells·90min-1,前3天微囊组高于共培养组,后2天共培养组明显高于微囊组(P<0.05)。共培养2~7天肝细胞的对氨基苯甲酸(PABA)浓度稳定在 7.2~9.9mg/L·10-6cells·24h-1。结论:高浓度肝实质细胞与非实质细胞共培养,可使肝细胞的特异性功能维持7d,而且较微囊肝细胞更适合应用于中空纤维舱型生物人工肝。
舒桂明宋继昌杜智李涛张金卷付丽吕文岚崔润海毕海英
关键词:高浓度肝实质细胞非实质细胞细胞功能
大鼠肝细胞癌模型的制备
<正>原发性肝癌为临床上常见的肿瘤,其中以肝细胞癌(HCC)居多。我国发病率为西方国家的5—10 倍,发病人数占全世界病人数40%以上,为了进行肝癌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研究,我们制备了大鼠原发性肝细胞癌模型。材料和方法:1....
朱争艳毕海英舒桂明孙铭付立回建峰周立波杜智
文献传递
中空纤维生物反应器的构建及其体外灌流实验
2006年
设计原代培养的乳猪肝细胞构建生物反应器,并观察肝细胞生长特点,进行体外灌流实验。采用改良的原位胶原酶灌流法分离乳猪肝细胞及间质细胞,在中空纤维舱的纤维外间隙中共培养,并间断旋转抑制细胞贴壁。用该生物反应器建立人工肝系统,对肝硬化病人的腹水进行体外灌流实验。结果表明,乳猪原代肝细胞平均产量为(6.29±0.37)×108细胞,肝细胞的活性为84%;在纤维外间隙内间断转动培养3 h后肝细胞聚合成球。电镜可见,多个肝细胞聚合成团生长,培养的肝细胞有功能性结合,并向组织型转化。测定中空纤维舱内连续48 h培养液尿素浓度,证实肝细胞聚合体有很好的尿素合成功能。体外灌流后,生物反应器组腹水总胆红素下降,A ST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生物反应器组葡萄糖浓度下降,对照组无显著变化,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通过本组实验,证实了我们设计的生物反应器所构成的生物型人工肝(BAL)是有效的。
舒桂明宋继昌杜智李涛张金卷崔润海付丽吕文岚毕海英
关键词:生物反应器生物型人工肝肝细胞培养体外实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