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毛飞

作品数:73 被引量:1,102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7篇农业科学
  • 32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13篇气候
  • 11篇水分
  • 11篇小麦
  • 10篇冬小麦
  • 9篇地磁
  • 9篇土壤
  • 8篇遥感
  • 8篇土壤水
  • 8篇土壤水分
  • 6篇农田
  • 5篇气候变化
  • 5篇气象
  • 5篇降水
  • 5篇NDVI
  • 4篇地磁场
  • 4篇玉米
  • 4篇蒸散
  • 4篇农田土壤
  • 4篇农田土壤水分
  • 4篇农业

机构

  • 69篇中国气象科学...
  • 19篇中国农业大学
  • 14篇广西气象减灾...
  • 14篇国家卫星气象...
  • 12篇中国科学院
  • 8篇南京农业大学
  • 8篇南京信息工程...
  • 5篇中国气象局
  • 4篇国家气象信息...
  • 2篇山东农业大学
  • 2篇中国气象局培...
  • 2篇中国气象局兰...
  • 2篇中国气象局成...
  • 2篇黄骅市气象局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山东省气象局
  • 1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73篇毛飞
  • 23篇孙涵
  • 19篇张佳华
  • 14篇冯彦
  • 12篇卢志光
  • 11篇霍治国
  • 10篇安振昌
  • 6篇蒋勇
  • 5篇徐祥德
  • 5篇任三学
  • 5篇唐世浩
  • 5篇张光智
  • 5篇郭建平
  • 4篇俄有浩
  • 4篇刘庚山
  • 4篇侯英雨
  • 4篇赵俊芳
  • 4篇李世奎
  • 4篇郭安红
  • 3篇刘建栋

传媒

  • 8篇应用气象学报
  • 6篇地球物理学进...
  • 4篇中国农业气象
  • 4篇自然灾害学报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气象
  • 2篇空间科学学报
  • 2篇高原气象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地震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物理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大气科学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6
  • 3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9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7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 9篇2003
  • 1篇2002
  • 5篇2001
  • 3篇2000
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灌溉降低华北冬小麦干旱减产的风险评估研究被引量:40
2003年
从冬小麦生育期水分供需平衡的关系出发,建立了其缺水率模式。采用风险分析技术与方法,基于华北平原河北省及京津地区代表站点近40a(1961~2000年)冬小麦供需水的有关资料,估算了冬小麦全生育期在不同灌溉条件下,不同干旱年型不同缺水率出现的概率,分析了灌溉可降低的冬小麦干旱减产的风险水平。结果表明:这些地区生育期内的自然降水和底墒水只能满足冬小麦全生育期需水的1/3~2/3。如果没有灌溉,冬小麦全生育期缺水率20%以上出现的概率大都在80%以上,缺水率30%~40%的重旱年出现的概率高达30%;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相应干旱减产的风险水平随之降低。如果在缺水的关键期适当补充3次水,总量在2025m^3/hm^2左右,则缺水率≥10%的风险概率可降到10%以下,而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可满足水分的需求;为节约用水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除严重干旱年外,大部分地区一般只需灌3次水便可满足冬小麦稳产、高产的水分需求。
薛昌颖霍治国李世奎卢志光毛飞庄立伟王素艳
关键词:冬小麦华北平原干旱灌溉
近20年藏北地区草地NDVI变化规律及其与气候因子相关特征的研究
在自然状态下,植被的分布和动态变化主要是受气候条件的影响。人们很早就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大家公认最早的是Humbolt(1805)的植被气候分类学,此后,Wulff(1914)、 Walter(1931)、Koppen(...
毛飞卢志光张佳华侯英雨
关键词:NDVI气候因子
文献传递
山杏种植面积的动态规划
2000年
蓝鸿第毛飞
关键词:山杏种植面积最优控制理论
基于近20年遥感数据的藏北草地分类及其动态变化被引量:39
2007年
利用1982-2000年NOAA/AVHRR的旬合成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非监督分类方法对藏北那曲地区植被进行分类,分析不同草地类型代表像元的NDVI年内和年际变化特征;定义那曲地区牧草主要生长期平均NDVI≥0.1的地区为植被区,NDVI<0.1的地区为植被稀少区,进一步分析植被区每个像元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该地区草地类型可分为高寒草甸、高寒草甸草原、高寒草原和高寒荒漠,分类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4种草地类型的NDVI年内变化均呈单峰型,年最大值出现在8月;近20年来那曲地区植被区7-8月平均NDVI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约在0.1~0.6之间变化,变异系数在0.05~0.40之间.NDVI高的地区,变异系数相对较小;NDVI低的地区,变异系数相对较大,年变率的范围在-0.005~0.008之间.近20年来那曲地区植被变化不明显,约20%地区(主要分布在西部的尼玛和东部的嘉黎、比如、索县和巴青等县)的植被活动在减弱.
毛飞侯英雨唐世浩张佳华卢志光
关键词:NDVI
1961-2010年中国ngstr?m-Prescott系数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10
2016年
利用中国51个站1961-2010年和94个站2001-2010年的逐日总辐射和日照时数资料,基于目前最常用的AngstrOm-Prescott公式,采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各站历年逐月a、b系数,分析其时空变化规律,主要结果表明:各地a、b系数均存在不同程度年变化,a系数与b系数呈反向变化,b系数的年变化幅度大于a系数;我国不同季节的多年平均a+b系数随海拔升高而增加;近50 a来,全国不同季节多数站的b和a+b系数呈减少趋势,a系数呈增加趋势(春季除外),37%-63%的站,其变化趋势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华北地区四季的a+b系数均呈减少趋势,海口站四季的a、b和a+b系数均呈增加趋势;全国各区域逐月a、b系数近50 a平均值与近10 a平均值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华北地区a+b值10月至下一年4月近10 a平均值小于近50 a平均值;全国大部分地区雾霾天气在加重,尤其是华北地区。给出了我国不同区域不同年代逐月的a、b系数参考值,为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基础信息支撑。
毛飞赵玉金孙涵邵鹏廖树华姜会飞郑小波
基于遥感和气候信息的藏北草地荒漠化评价研究
那曲地区位于素有“江河源”、“气候调节器”之称的青藏高原腹地,又是我国气候条件最为恶劣、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的典型区域,草地荒漠化是最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因此,利用遥感和气候资料评价草地荒漠化,对她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态建设和社...
毛飞
关键词:遥感
文献传递
中国北方地区干旱化趋势与防御对策研究被引量:39
2001年
利用最新的气象资料,计算并分析了中国北方地区与干旱有关的气象因素(可能蒸散量、水面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区域分布及其20世纪90年代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从总体上来看,20世纪90年代的干旱程度略轻于前30年的平均水平,但地区间存在显著差异:内蒙古东部地区、京津冀地区干旱有所缓解,山西大部分地区、陕南、宁夏南部、甘南及青海部分地区,则干旱有所发展,其它大部分地区的干旱程度几乎没有变化。最后,根据该地区的具体情况,提出了相应的防御干旱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郭建平高素华毛飞
关键词:干旱气象因素降水量防御对策蒸散量水面蒸发量
基于近20年遥感数据的藏北地区草原荒漠化时空演变特征
地区位于素有“江河源”,“气候调节器”之称的青藏高原腹地,西藏的北部,又是我国气候条件最为恶劣、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的典型区域,草地荒漠化是最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因此,利用遥感和气候资料评价草地荒漠化,对那曲地区及其周边地区...
毛飞张佳华卢志光侯英雨
农业干旱综合应变防御技术研究
安顺清王馥棠徐祥德朱自玺霍治国张光智刘更山吴乃元赵国强赵艳霞毛飞沙奕卓李云鹏林艳郭安红
该项目采用数值预报模式与农业气象模型相结合的技术途径,建立了农业干旱监测、识别预报技术系统,在北方冬小麦产区开展了旱情预报及灌溉管理服务。将CCM3模式与区域气候模式嵌套做出未来不同时间尺度的气象要素预报(风、气温、比湿...
关键词:
关键词:农业干旱防御技术
中子仪测量农田土壤水分精度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1
2005年
采用国产IAG-Ⅱ型和美国产503DR型2种中子仪进行农田土壤水分精度测量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土钻法比较,IAG-Ⅱ型中子仪的平均精度略高于503DR型中子仪;14℃和25℃温度下IAG-Ⅱ型中子仪稳定性优于503DR型中子仪,而52℃温度下则反之,且503DR型中子仪性能受温度的影响小于IAG-Ⅱ型中子仪,表明2种仪器均可用于科研和业务。对503DR型中子仪1991年和2002年建立的标定方程进行统计检验分析比较表明,2条标定方程的剩余标准离差(s)无显著差异,截距(a)和斜率(b)差异显著,表明这2条标定方程不能合并。
毛飞任三学刘庚山郭安红张佳华
关键词:中子仪稳定性农田土壤水分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