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涌

作品数:13 被引量:265H指数:8
供职机构:天津市渤海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矿业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4篇天文地球
  • 3篇矿业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6篇耕地
  • 3篇地震
  • 3篇地震活动
  • 3篇瓦斯
  • 3篇煤矿
  • 3篇耕地面积
  • 2篇中国耕地
  • 2篇人均耕地
  • 2篇人均耕地面积
  • 2篇瓦斯爆炸
  • 2篇瓦斯灾害
  • 2篇煤矿瓦斯
  • 2篇煤矿瓦斯灾害
  • 2篇耕地压力
  • 2篇层序
  • 1篇地应力
  • 1篇订正
  • 1篇东营凹陷
  • 1篇研究方法
  • 1篇指标体系

机构

  • 13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天津市渤海城...
  • 1篇雁北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吴凤技术学院
  • 1篇邢台学院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

  • 13篇汪涌
  • 6篇蔡运龙
  • 3篇郑文涛
  • 2篇李玉平
  • 1篇赵建
  • 1篇韦杰
  • 1篇操应长
  • 1篇董永财
  • 1篇王璐
  • 1篇花利忠
  • 1篇蒙吉军
  • 1篇陈小红
  • 1篇贺秀斌
  • 1篇梁汉东
  • 1篇陈波
  • 1篇王滨
  • 1篇钟晓琳
  • 1篇马仓
  • 1篇李雪梅
  • 1篇李忠峰

传媒

  • 2篇中国土地科学
  • 1篇资源科学
  • 1篇中国地质灾害...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煤炭学报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耕地流转驱动力研究综述被引量:38
2007年
驱动力研究是土地利用变化机制研究中的核心研究内容。加强耕地资源变化的驱动力与驱动机制研究,准确找出导致耕地数量减少与质量退化的驱动因子并了解各因子内部关系及动态规律,对于合理利用耕地资源、调整用地结构、保护耕地、维护耕地质与量的动态平衡、制定调控政策与措施、合理进行经济发展布局、促进耕地资源持续利用等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总结了中国耕地流转驱动力研究现状,提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现今中国耕地流转驱动力研究中,不同的研究者、不同的时空尺度、不同口径的数据、不同的研究方法,所选取的驱动因子存在较大差异,所得出的结论相去较远,存在着统一性、连续性和可对比性较差等问题。如何进一步探索耕地流转驱动力机制研究范式,是土地变化科学发展中的一个挑战,需要在理论和方法上有所突破。
汪涌蔡运龙蒙吉军
关键词:耕地流转研究方法
地震活动与煤矿瓦斯溢出事故之间的影响关系被引量:11
2005年
从地震前后发生的应力集中、应力释放、地震活动(冲击地压)3个角度,分析了开采空间瓦斯涌出量变化的情况,从引发机理角度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出了地震活动可能引起煤矿瓦斯事故的结论.地震活动与煤矿瓦斯事故之间的关系,对煤矿生产基础理论和地震中短期预报可能产生深远影响.
陈波郑文涛梁汉东汪涌
关键词:地震活动煤与瓦斯突出瓦斯爆炸
快速城市化地区耕地资源保有量研究——以北京市通州区为例被引量:6
2007年
在北京市新一轮的总体规划中,对通州区的定位为"区域服务中心、文化产业基地、滨水宜居城市";鉴于通州区新的战略定位,未来通州区社会经济必将快速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会占用更多的土地,耕地保护压力在不断增大;在全面分析通州区耕地资源现状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计算耕地资源的保有量。
汪涌蔡运龙
关键词:耕地资源保有量
基于DPSIR概念框架的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新思路被引量:47
2007年
定量评价区域水土保持效益并得到综合质量指数,便于区域水土保持效益的纵向或横向比较,进而为水土保持技术的提升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科学决策服务。DPSIR(driving force-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概念框架有助于全面分析水土保持的"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有助于理解水土保持社会、经济和环境各因素的作用过程以及彼此之间的因果关系。在介绍DPSIR概念框架的基础上,根据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主导原则,初步提出水土保持效益评价的DPSIR框架,进而提出水土保持效益评价从基础数据到综合指数集成的新思路。
韦杰贺秀斌汪涌花利忠
关键词:水土保持效益指标体系
耕地保护与资源调控研究——以河北省邢台市为例被引量:11
2007年
运用文献资料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分析邢台市耕地流转的时空特点,计算出耕地保护的阀值,提出相应的耕地资源调控措施。结果表明:近年来,虽然邢台市耕地数量持续减少,人口不断增加,人均食物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但对耕地资源的压力却没有随之恶化,反而呈现降低的趋势,原因在于耕地生产率不断提高。进而得出,依靠增加投入和科技进步,不断提高耕地生产率,是保证食物安全之耕地资源基础和满足工业化、城市化对土地之需求的根本途径。
李玉平汪涌蔡运龙
关键词:人均耕地面积资源调控
煤矿瓦斯灾害影响因素研究及煤矿瓦斯预警信息系统实现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之一,占一次性能源构成的70%左右,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10多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强劲增长,对煤炭资源需求总量日益增加。然而,随着开采环境的不断恶化,矿山事故频频发生,严重影响和威胁...
汪涌
关键词:煤矿瓦斯灾害地震活动地应力
基于耕地面积订正的中国复种指数研究被引量:31
2008年
研究目的:受耕地面积统计数据口径影响,中国耕地面积数据序列不连续,以致有关复种指数研究成果中1996年以前时间段的数据偏高,难以反映耕地利用真实情形。本文基于订正后耕地面积数据序列重新计算了1980—2006年的复种指数。研究方法:资料分析法、类比分析法。研究结果:(1)订正了1980—2006年耕地面积数据序列,对订正后数据进行趋势效果分析并和先前研究成果进行对比,表明订正耕地数据序列具有合理性;(2)基于订正后耕地面积数据重新计算了1980—2006年的复种指数,计算结果表明复种指数自1980年以来呈现总体增加的态势,达到了对1980年以来复种指数重新认识的目的。研究结论:连续的耕地面积数据序列有助于认识复种指数的变化态势,亦可为相关研究和管理提供参考。
汪涌王滨马仓钟晓琳蔡运龙
关键词:耕地面积复种指数
煤矿瓦斯灾害中地震活动因素探讨被引量:6
2004年
2001年11月14~22日,山西省5座煤矿相继发生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与此同时中国新疆、青海交界昆仑山处发生里氏8 1级特大地震及数次余震。文章对比分析了2001年地震活动及煤矿瓦斯爆炸数据,发现本年度矿山瓦斯爆炸峰值与地震频次峰值基本吻合。爆炸事故发生率及破坏性地震发生率均在2001年4、7和11月出现高峰期,在时间上具有同步性。通过进一步分析山西煤矿瓦斯爆炸与昆仑山地区地震活动对应关系、吉林省松树镇煤矿瓦斯灾害与汪清县地震活动对应关系、河北省葛泉煤矿瓦斯及二氧化碳(CO2)浓度在隆尧县地震发生前后的波动及急剧升高现象等认为构造活动引起地应力变化会对煤矿产生影响。初步研究结果认为,生产和管理者的疏忽是未能避免瓦斯爆炸的原因之一。在同一构造应力场中,煤矿瓦斯的增量、溢出与地壳活动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郑文涛汪涌王璐
关键词:煤矿瓦斯爆炸地震活动构造应力
中国耕地供需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70
2009年
研究目的:探讨中国城市化—工业化用地需求和满足粮食安全的耕地供给之间的消长关系及变化规律,以期为国家土地利用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首先提出关于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即满足粮食安全的人均耕地需求)和耕地非农化逻辑斯蒂的假设。然后对历年中国耕地的统计数据进行订正,重建1980—2006年耕地数据序列。据此计算了同期的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反映耕地需求和供给的对比关系),并验证耕地非农化逻辑斯蒂假设。研究结果:保障粮食安全的人均耕地需求数量逐渐降低,耕地压力指数虽先降后升但总体呈下降趋势。中国在基本满足城市化—工业化用地需求和生态退耕,因而满足粮食安全需求的耕地供给不断减少,同时人口又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粮食安全状况非但没有恶化,反而有所改善;耕地压力指数非但没有加重,反而有所减轻,根本原因在于土地生产率的不断提高。耕地非农化逻辑斯蒂增长过程的推导和证明,显示了两个拐点分别出现在1980年和2050年,前者是从缓慢到加速的转折点;后者是从增长到停滞的转折点,保证粮食安全的耕地供给将趋于稳定。其间还有一个由加速到减缓的拐点将出现在2015年。研究结论:城市化—工业化用地需求和粮食安全用地需求可以兼顾。
蔡运龙汪涌李玉平
关键词:最小人均耕地面积耕地压力指数耕地非农化
单断湖盆可容空间转化枢纽及数学证明被引量:3
2006年
单断断陷湖盆发育过程中,由主断层控制的幕式差异沉降活动将导致可容空间重新分配。水体发生重新分配过程中,湖盆中各点的相对湖平面变化并不统一,由此产生的准层序组也不一致。本文提出了断陷湖盆中可容空间转化枢纽的概念,建立了可容空间转化枢纽的数学计算模型,讨论了可容空间转化枢纽的分布位置,以及对其存在的各种影响因素。位于缓坡带可容空间转化枢纽下部,相对水体深度变深,形成退积型准层序组;反之,则变浅,形成进积型准层序组;稳定期形成加积型准层序组。可容空间转化枢纽的提出,对于定量认识单断湖盆相对湖平面不均一变化,以及对于隐蔽性油气藏的勘探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汪涌董永财
关键词:准层序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