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湧

作品数:24 被引量:118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阻生
  • 7篇磨牙
  • 6篇第三磨牙
  • 6篇牙槽
  • 5篇牙拔除
  • 5篇缺损
  • 5篇下颌
  • 4篇上颌
  • 4篇阻生牙
  • 4篇下颌第三磨牙
  • 3篇牙槽外科
  • 3篇上颌窦
  • 3篇阻生第三磨牙
  • 3篇颌骨
  • 3篇外科
  • 3篇下牙
  • 3篇下牙槽
  • 3篇下牙槽神经
  • 3篇骨缺损
  • 2篇第二磨牙

机构

  • 24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潍坊医学院
  • 1篇上海市口腔医...

作者

  • 24篇汪湧
  • 18篇杨驰
  • 5篇徐光宙
  • 4篇徐颖
  • 4篇张志愿
  • 3篇戈旌
  • 3篇王绍义
  • 2篇王保利
  • 2篇张瑛
  • 2篇俞创奇
  • 2篇何冬梅
  • 2篇陈敏洁
  • 1篇蒋欣泉
  • 1篇郑吉驷
  • 1篇夏伦果
  • 1篇黄庆丰
  • 1篇张伟杰
  • 1篇张文杰
  • 1篇姜滨
  • 1篇张善勇

传媒

  • 13篇中国口腔颌面...
  • 3篇中国实用口腔...
  • 2篇口腔医学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第十四次中国...

年份

  • 1篇2020
  • 4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5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牙拔除术的标准方法被引量:1
2010年
牙拔除术是口腔颌面外科最常用、最基本的手术,不良的操作方法会造成软、硬组织的创伤,并影响拔牙创的愈合及今后义齿的修复,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拔牙方法不但可减少拔牙时间和创伤,而且可降低拔牙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
汪湧
关键词:牙拔除术
双切口手术治疗舌下腺囊肿机制初探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双切口手术治疗舌下腺囊肿的机制,为潴留性囊肿的治疗提供新的手段。方法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在上海第九人民医院诊治采用双切口手术治疗的舌下腺囊肿19例患者资料,所有病例均为口内型。在舌下腺囊肿的最高处设计两条平行切口,黏液排干净之后,在囊肿的黏膜中层缝合切口,形成两个窦道,观察术后舌下区的变化和囊肿消失的情况。结果治愈16例(84.2%),复发3例(15.8%);术后7 d,创面裂开14例,缝线在位5例。复发患者中,创面裂开1例,缝线在位2例,均经二次手术后囊肿消失。结论双切口手术是治疗口内型舌下腺囊肿的一种新方法,其机制可能与黏膜缝合形成的窦道,或切口破裂处菲薄的黏膜破溃形成的窦道引流潴留囊液有关。
李萌宇华洪飞汪湧张志愿杨驰王绍义
关键词:舌下腺囊肿窦道
生长分化因子15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大鼠BMSCs,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染色鉴定BMSCs;CCK8检测不同浓度rh-GDF15对BMSCs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周期检测不同浓度rh-GDF15对BMSCs细胞周期的影响;Realtime PCR检测不同浓度rh-GDF15对BMSCs中ALP、RunX2、COL-1、VEGF、b FGF和HIF-1α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常氧条件下,GDF15可以在48 h内促进BMSCs的增殖,并上调VEGF的基因表达,且具有浓度相关性,50μg/L的rh-GDF15可以显著降低BMSCs的G1期,上调S期和G2期细胞比例,促增殖作用最显著。结论 GDF15可以在短时间内促进BMSCs的增殖和VEGF基因表达,其机制还需进一步探索。
戈旌李萌宇华洪飞王宁涛汪湧张志愿王绍义
关键词:生长分化因子15骨髓干细胞增殖
微创技术在牙及牙槽外科中的应用被引量:20
2012年
微创这一新的概念的提出,标志着外科领域走向了新时代。随着微创概念的进一步推广,微创技术逐渐扩展到医学的各个学科,从而也衍生出各种微创器械的研发和应用,近几年在口腔外科也迅速发展,并将微创技术从单一的拔牙迅速发展到牙槽外科的各个领域。本文将详细介绍微创技术在牙及牙槽外科中的应用,为今后制定标准化的微创技术打下基础。
汪湧徐颖杨驰
关键词:微创技术牙槽外科
三维CT定位在上颌阻生尖牙拔除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应用CT对拔除上颌埋伏阻生尖牙进行准确定位,以减少拔除时的盲目性,避免对邻牙及周围组织的损伤。方法:对30例临床上拔除较为困难的埋伏阻生尖牙,拍摄X线全景片和定位片进行分析,并对其中22例较难判断的病例加摄三维CT进行定位,判断埋伏阻生尖牙是否位于唇侧或腭侧,或穿行于唇、腭侧间。结果:30例尖牙埋伏阻生病例,仅8例通过全景片加定位片能较准确地判断其位于唇侧或腭侧,其余22例因移动不明显而难以判断,在通过加摄三维CT后才能准确判断尖牙阻生的位置及与邻牙间的位置关系。结论:三维CT定位准确性高,可避免全景片和定位片因重叠及平面效果而造成的判断错误,减少手术进路的盲目性,缩短手术时间,避免手术中对周围骨组织和邻牙的损伤。
汪湧杨驰
关键词:三维CT阻生尖牙牙拔除术
犬上颌窦内提升植骨与不植骨的成骨效果比较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比较内镜下犬上颌窦内提升植骨与不植骨的成骨效果。方法:随机将6只比格犬(共12侧上颌窦)分为2组,A组为上颌窦内提升+即刻种植(3.5 mm×8 mm),B组为上颌窦内提升+Bio-Oss(0.8 mL)+即刻种植(3.5 mm×8 mm)。利用CT、Micro-CT以及组织学评价2组术后上颌窦内和种植体周围成骨情况。采用SAS 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A组术后即刻、3个月的CT数据重建上颌窦内成骨体积和密度显著低于B组。Micro-CT和组织学切片均证实,A组的成骨仅在种植体周围的下部,而中部和上部未见明显骨质;而B组的种植体周围均包绕着适量骨质。2组中上部和中部新骨面积存在显著差异(P<0.05);下部新骨面积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上颌窦内提升不植骨时仅在窦底有一定量的新骨形成,为了达到良好的术后和远期效果,建议在行内提升术时适当植入骨粉。
张耀升周知航王烨欣张善勇郑吉驷杨驰汪湧朱应超黄慧张永亚
关键词:上颌窦内提升植骨成骨
牙槽外科治疗新进展
1.阻生齿牵引拔牙阻生智齿常由于牙根压迫下牙槽神经而在拔除后出现下唇麻木,应用牵引技术先把牙牵引离开下牙槽神经然后拔除可避免引起下唇麻木。
汪湧
文献传递
Aurora-A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通过大数据分析Aurora-A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应用Oncomine、GEPIA2、ULCAN、The Human Protein Atlas、HNC Database、Starbase、miRCancer平台探究Aurora-A在HNSCC组织中的表达及该基因表达是否受微小RNAs(miRNAs)调节。同时,采用qPCR分析Aurora-A在CAL27、JHU022两种HNSCC细胞株及原代口腔角质形成细胞株(HOK)中的表达。结果Aurora-A mRNA在HNSCC组织中高表达,且表达上调2倍以上(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Aurora-A在HNSCC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组织略高,同时HPV阳性的HNSCC组织中Aurora-A表达显著高于HPV阴性的HNSCC组织及正常组织。Aurora-A高表达者生存率较差。同时,随着组织学分级增加,Aurora-A表达显著升高。此外,Aurora-A上有多个与HNSCC相关的miRNA分子靶标,hsa-let-7d、hsa-miR-149和hsa-miR-363既在Aurora-A 3’UTR端存在潜在作用靶点,又在HNSCC中表达下调。qPCR检测显示,与HOK细胞株比较,Aurora-A在CAL27和JHU022细胞株中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Aurora-A在HNSCC中表达升高,其表达可能受miRNA调控,有望成为HNSCC诊断和预后预测的生物标记物。
徐盼汪湧蒋伟文
关键词:AURORA-A生物信息学分析
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内镜评价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比较三叉神经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MVD)中应用放大镜和内镜观察血管神经压迫的准确率,从而评价术中内镜应用的价值。方法:2003年10月~2006年6月间,对130例临床明确诊断为三叉神经痛的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术,术中采用2.5倍放大镜直视和30°内镜观察血管与神经的关系,进行对比评价。结果:经放大镜直视观察105例与内镜结果一致,血管辨认率为85.37%(105/123),经30°内镜观察责任血管辨认率达100%(123/123)。内镜观察血管—神经关系,无血管压迫为3.25%(4/123),可疑压迫为36.59%(45/123),明显压迫为60.16%(74/123);责任血管:小脑上动脉52.10%,小脑下前动脉21.01%,椎动脉5.04%,岩静脉1.68%,多血管15.13%,不明来源血管5.04%;压迫部位:神经入脑干区44.54%,脑池段42.86%,近马氏沟段2.52%,平行3.36%,2个区域以上6.72%。结论:MVD术中应用内镜,使手术视野更加清晰,避免遗漏责任血管,并确定减压效果。但术中仍需注意深度和方向,避免尖端损伤神经或血管。
陈敏洁张伟杰杨驰张志愿汪湧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内镜放大镜
应用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口腔黏膜缺损22例报道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评价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组织补片用于口腔黏膜缺损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2例因肿瘤手术、外伤、瘢痕、不良增生物切除术及修复前外科等原因引起的口腔黏膜的缺损,应用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口腔组织补片进行修复。缺损部位主要为软硬腭、舌、口底、颊部、牙龈、前庭沟等。使用的口腔组织补片面积为1cm×1cm~4cm×6cm。术后随访1周~6个月。结果:共修复22例口腔黏膜缺损,其中2例患者2周后失访。随访的20例病例中,成活18例,脱落2例。术后补片收缩发生在2~4周。2个月后补片较稳定,未发生进一步挛缩。结论:脱细胞真皮基质作为一种黏膜缺损替代品,应用于口腔内各种原因引起的黏膜缺损修复,效果满意。
汪湧杨驰
关键词:脱细胞真皮基质口腔黏膜缺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