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新颖

作品数:6 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栓塞
  • 2篇动脉
  • 2篇栓塞术
  • 2篇栓塞治疗
  • 2篇中晚期
  • 2篇晚期
  • 2篇消融
  • 2篇介入
  • 2篇化疗
  • 2篇化疗栓塞
  • 2篇肝癌
  • 2篇肝动脉
  • 2篇出血
  • 1篇导管
  • 1篇动脉化疗
  • 1篇动脉化疗栓塞
  • 1篇动脉栓塞
  • 1篇动脉栓塞术
  • 1篇动脉栓塞术治...
  • 1篇动脉栓塞治疗

机构

  • 5篇暨南大学
  • 1篇深圳市人民医...
  • 1篇暨南大学第二...

作者

  • 6篇沈新颖
  • 5篇张彦舫
  • 4篇孔健
  • 4篇窦永充
  • 4篇陈旭东
  • 3篇吴宇旋
  • 3篇何凡
  • 2篇蔡进中
  • 1篇黄国鑫
  • 1篇徐坚民
  • 1篇苏伟珠
  • 1篇李勇
  • 1篇林振文

传媒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肿瘤药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08
  • 1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节段性肾动脉栓塞治疗医源性肾损伤出血被引量:2
2008年
医源性肾损伤出血是指在正常的、有创的医学诊疗工作中,因损伤血管,术后以出血(腹膜后血肿、血尿、出血性休克)为首发症状者。虽然在术前签署了诊疗同意书并由术者交代了此类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但出现这种情况后仍然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避免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及成为医患纠纷的诱因。自2000年以来,深圳市人民医院介入科使用节段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医源性肾损伤出血15例,现报道如下。
孔健窦永充张彦舫吴宇旋沈新颖林振文
关键词:肾动脉栓塞治疗肾损伤出血节段性动脉栓塞术治疗诊疗工作腹膜后血肿
中晚期肝癌患者应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的效果分析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中晚期肝癌患者应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肝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中晚期肝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TACE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阿帕替尼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在不同阶段的生存率、不良反应、血清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以及肝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研究组各时间段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MP-9和VEGF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这四项肝功能指标并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中晚期肝癌患者应用TACE联合阿帕替尼进行治疗能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安全性比较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何凡陈旭东林振文李启洋文振超吴宇旋沈新颖
关键词:中晚期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肝功能
恶性上腔静脉综合征的综合介入治疗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评价介入法治疗恶性肿瘤所致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SVCS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2例,女8例,年龄35~63岁。20例患者均伴有颜面、上肢水肿等临床表现。全部患者使用支架置入,治疗前后测量梗阻流入端血管内压力。4例患者随后行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术,2例行支气管动脉化疗灌注术。结果 20例患者均完成支架置入术。术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支架置入术后梗阻流入端静脉压力由(35.48±7.65)cmH_2O降至(7.53±2.30)cmH_2O,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例患者术后行^(125)I粒子植入术或支气管动脉化疗灌注术,复查提示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3例,稳定2例。结论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SVCS的方法,介入治疗能够参与原发病灶的治疗。
孔健沈新颖张彦舫陈旭东窦永充
关键词:上腔静脉综合征血管内支架血管成形介入治疗
射频消融在治疗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分流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RFA)对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PS)的治疗价值。方法对34例肝癌合并APS患者,针对APS和肿瘤行射频消融治疗,2周后行肝增强CT或MRI扫描并行TACE治疗。比较肿瘤消融、坏死效果及APS分流道封闭情况。结果射频消融术后15例中央型APS完全消失4例,分流减少8例,3例无明显变化;10例肝段型APS,有3例术后APS消失,5例好转,2例无变化;周围型9例,术后消失5例,好转4例。38个消融病灶中,完全坏死11个病灶,14个病灶坏死面积超过50%,坏死50%以下有8个病灶,4个病灶RFA术后强化面积无变化,1个病灶进展。术后随访3~12月,3、6、9、12月累计生存率分别为100%、94.1%、82.4%、73.5%。结论射频消融联合TACE是治疗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分流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沈新颖张彦舫孔健窦永充李勇蔡进中何凡陈旭东
关键词:肝动脉-门静脉分流射频消融肝细胞肝癌
^(125)I粒子联合氩氦刀冷冻消融术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探讨125I粒子联合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中晚期原发性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40例患者采用氩氦刀冷冻消融术治疗(单纯组),另40例患者于氩氦刀冷冻消融术结束后加行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联合组)。治疗前1周内与治疗后8周,分别利用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PS)评分比较治疗前、后健康状况;参照实体肿瘤评价标准(RECIST)评估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与单纯组KPS评分均有所升高,但联合组升高幅度明显高于单纯组(P<0.05);联合组RECIST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组(P<0.05)。结论125I粒子植入术联合氩氦刀冷冻消融术治疗中晚期肺癌明显优于单纯氩氦刀冷冻消融术。
蔡进中苏伟珠何凡沈新颖孔健张彦舫陈旭东吴宇旋
关键词:肺癌疗效
下消化道出血DSA诊断及栓塞结合小剂量垂体后叶素灌注治疗被引量:20
2005年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的DSA诊断及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行DSA检查,通过显示造影剂外溢、病理血管和肿瘤染色来确定出血原因及部位,对出血处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和留置导管灌注小剂量垂体后叶素维持12h止血治疗。结果DSA诊断阳性率75%(24/32),其中肠伤寒2例,肠结核1例,血管性病变14例,肿瘤7例。阳性者介入手术成功20例,手术成功率83.3%,无一例严重并发症。结论DSA检查和介入治疗对诊断不明确或保守治疗无效的下消化道出血有着重要的诊断及治疗价值,超选择性动脉栓塞后小剂量垂体后叶素灌注治疗安全、有效。
黄国鑫窦永充张彦舫沈新颖徐坚民
关键词:下消化道出血栓塞灌注介入栓塞治疗DSA诊断垂体后叶素灌注治疗小剂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