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虹
- 作品数:5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老年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肌电图特点
- <正>目的分析老年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的肌电图特点,并对其敏感性进行分析。方法分析46例肌电图阳性的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的神经传导、F波结果、针极肌电图,...
- 徐亦舟沈虹
- 文献传递
- 38例纹状体内囊梗塞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探讨皮层型纹状体内囊梗塞(CSCI)和非皮层型SCI的临床、影像学差异及病理生理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8例SCI患者,其卒中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和MRI、MRA影像学资料,比较CSCI和NCSCI两者差异。结果38例SCI中23例CSCI,15例NCSCI,两组间年龄、性别比无显著差异,但是NCSCI组糖尿病更多见(P<0.05)。CSCI组发病时的神经功能缺损较NCSCI组更显著(P<0.01,采用NIHSS评分和巴塞尔指数);而起病时与入院第七天的评分差值比较,两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即总体的改善两组间没有不同。两组间MRI上的病灶形态没有显著差异(P>0.05),CSCI组病人MRA上同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更多见(P<0.05)。结论CSCI组发病时的神经功能缺损较NCSCI组更显著,这组病人MRA上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也更多见,MRA对SCI患者的预后评估应更有意义。
- 沈虹魏文石
- 关键词:纹状体脑梗塞磁共振血管造影术磁共振成像大脑中动脉狭窄大脑皮层
- 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区域梗死MRI分析
- 2002年
- 目的 利用MRI对大脑中动脉(MCA)区域梗死进行解剖性定位,探索缺血性中风病灶分布特点及病理形成机制。方法 对51倒无心源性栓子的MCA区域梗死患者进行常规MRI、T1W、T2W、FLAIR扫描,同时进行MRA检查。结果 Ⅰ、皮质边缘带梗死(8例);Ⅱ、不伴岛叶梗死的软膜区梗死(4例);Ⅲ、伴岛叶梗死的软膜区梗死(17例);Ⅳ、皮质下大梗死(22例)。Ⅰ组中,5例伴随小的皮质或皮质下多发性梗死灶,且有MCA病变。Ⅱ组中2例发现多发的卵圆区病灶,都有MCA病变。Ⅲ组件部分或全部岛叶病灶分别见于12例、5例。其中5例还有多发性皮质或皮质下病灶,13例有MCA病变。Ⅳ组中,15例有卵圆区梗死,5例既有基底节也有卵圆区梗死,11例还有小的皮质或皮质下梗死,7例有MCA病变。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性MCA区域梗死分布形式多样,可能与血管变异,侧枝循环形成及梗死的病理机制有关。小的皮质或皮质下病变与MCA区域梗死的不同分布形式相关,可能由栓子引起。
- 魏文石沈虹常杰左钢李文贤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MRI病理机制解剖学
- 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影像学与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临床与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大脑中动脉中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表现、MRA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表现:35例患者均表现为偏瘫,其中面部和上下肢同时受累16例(45.7%),上下肢同时受累11例(31.4%),面部及上肢受累3例(8.6%),单纯面部受累2例(5,7%),面部及下肢受累2例(5.7%),单纯上肢受累1例(2.9%)。MRA影像学特征及脑梗死类型:29例(82.9%)患者表现为病变侧MCA中度以上狭窄,6例(17.1%)表现为MCA闭塞。30例(85.7%)表现为缺血性梗死灶,其中深部小梗死最为常见(53.3%),其次为交界区梗死(26.7%),皮层区域内脑梗死相对较少(20.0%)。结论偏瘫是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面部和上下肢同时受累;深部小梗死是影像学脑梗死常见的类型。
- 邵勇常杰朱震方沈虹
- 关键词:梗塞大脑中动脉磁共振成像
- 蛇毒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1999年
- 目的 评估蛇毒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以及患者血纤维蛋白原 ( FIB)的变化 方法 对 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注射降纤酶 ;同时对 1 5例患者常规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丹参 ,对 2组临床疗效、 FIB改变、不良反应进行对照讨论。结果 降纤酶组显效 8例 ( 2 6 .7% ) ,总有效率 73.3% ;对照组显效 2例 ( 1 3.3% ) ,总有效率 6 0 .0 %。FIB变化 :降纤酶组用药后 FIB显著下降 ,与用药前相比 P<0 .0 1 ,而对照组无变化。结论 降纤酶可以显著降低患者血 FIB含量 ,但近期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远期效果有待评价。
- 沈虹陈韵美田红李文贤
- 关键词:降纤酶急性脑梗死降纤治疗纤维蛋白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