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鉴元
- 作品数:21 被引量:87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高分子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 双噁唑啉化合物偶联聚酯的研究(Ⅳ)与酸酐并用及与固态缩聚法联用被引量:2
- 1997年
- 研究了双唑啉化合物与酸酐并用及固态缩聚法联用,以提高双唑啉化合物偶联聚酯的扩链效果的技术和原理,表明两个方法均是有效的。
- 陈玉君杨始堃游飞越潘鉴元
- 关键词:偶联扩链聚酯纤维缩聚
- 接枝共聚物PET-PP与PET/PP共混体系结构性能的研究被引量:8
- 1993年
- 合成了一种能增进PP和PET相容的接枝共聚物PET-PP。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广角X-射线衍射法(WAXD)对PET-PP与PET/PP共混的多相体系研究结果表明;PP-PET接枝共聚物能降低PET的冷结晶峰温(T_(cc))和熔体结晶峰温(T_(mc)),但不影响PET的熔融温度(T_m)。在它们的三元共混体系中PP对PET有结晶促进作用,但并不生成共晶。电子显微镜(SEM)照相证明了PP-PET确实增强了PP和PET间的相容性。
- 刘佑习张良瑜潘鉴元杨始堃
- 关键词:PET聚丙烯接枝共聚物
- PBT/PET的组成与混溶性及物理机械性能的关系——Ⅰ.非晶状态下混溶的判据被引量:1
- 1992年
- PBT/PET共混体系是一种结晶/结晶聚合物共混体系,除熔融状态外,通过骤冷或其他处理,还可得到玻璃体等非结晶态。本文研究它们处于非结晶态的相溶性问题,用动态粘弹谱仪、差示扫描量热等进行考察,取得处于非晶状态下的PBT/PET体系彼此相溶的实验判据。
- 杨桦杨始卵潘鉴元
- 关键词:混溶性PBT
- PBT/PET的组成与混溶性的关系──Ⅱ.结晶对相溶性的影响
- 1996年
- 考察了玻璃化温度与PBT/PET共混物组成的关系,讨论了晶相分离及其对相溶性的影响,片晶间非晶部分的相溶性等,表明结晶相分离将导致非晶部分组分比的改变,但不会导致非晶部分的组分相分离,片晶间非结晶部分的PBT和PET仍然是相溶的.
- 杨烨杨始堃陈玉君潘鉴元
- 关键词:混溶性相溶性聚对苯二甲酸酯PBTPET
- 溶剂诱导结晶PET的形态和晶体结构被引量:1
- 1992年
- 应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溶剂诱导结晶PET的形态和结晶结构。表明球状结构仅在表层形成,结晶程度、晶粒尺寸和晶区密度都依赖于所用溶剂,同时结晶度随处理时间的变化可用作溶剂渗透动力学的测定。
- 杨始堃关德炽陈玉君钟俊文潘鉴元
- 关键词:PET晶体结构
- 双■唑啉化合物偶联聚酯的研究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偶联反应被引量:6
- 1997年
- 用特性粘度([η])和羧值为参数,研究了双唑啉化合物(BOZ)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的扩链反应动力学过程,表明BOZ是与PET中羧基反应,考察了不同工艺生产的PET的扩链效果。
- 游飞越陈玉君潘鉴元
- 关键词:聚酯PET扩链偶联反应
- 双噁唑啉化合物偶联聚酯的研究─—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的偶联反应被引量:4
- 1995年
- 报告双唑啉化合物(BOZ)对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的偶联扩链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偶联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一样,特性粘数([η])在3~6min迅速达到极大值,随后缓慢下降,PBT熔点较低,故此反应可在较低温度下进行,偶联效率与PET的结果相近,以丁二酸为模型化合物考察表明偶联作用是在羧基进行,同时反应的最低温度可至164℃左右。
- 杨始陈玉君游飞越潘鉴元
- 关键词:偶联反应聚酯PBT
- 聚酯的摩尔质量与机械性能研究——Ⅰ.动态力学性能
- 1993年
- 应用粘弹谱仪考察了不同摩尔质量的聚酯(PET、PBT、PBT/PET)的动态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摩尔质量增大将提高其模量,但亦导致结晶速度变慢,使测得的模量反而比摩尔质量较低的试样小.
- 杨始堃陈玉君游飞越潘鉴元
- 关键词:机械性能聚酯塑料
- 双口恶啉化合物偶联聚酯的研究(Ⅰ)双口恶唑啉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能被引量:19
- 1996年
- 双口恶唑啉化合物对聚酯是亲核反应型扩链剂,可在短时间内使聚酯的摩尔质量(或〔η〕)迅速提高,适于“反应性挤出”,文章报告有关双口恶唑啉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 陈玉君杨始游飞越潘鉴元
- 关键词:恶唑啉扩链剂聚酯纤维助剂
- 加成核剂聚丙烯的非等温结晶形态被引量:7
- 1994年
- 研究了IPP及其加25种成核剂时的非等温结晶形态,考查了成核剂和线性降温速率α对球晶尺寸d的影响。发现纯IPP的d随a增大线性降低;按随a增大d的变化,成核剂可分为3类:d变化不大,均得大球晶;d变化不大,均得小球晶;d明显减小。
- 朱诚身潘鉴元赵鸣杨始堃冯榕荫
- 关键词:聚丙烯成核剂非等温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