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望琼

作品数:31 被引量:78H指数:5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心电
  • 16篇电图
  • 16篇心电图
  • 6篇心肌
  • 5篇心病
  • 5篇心律
  • 4篇电图改变
  • 4篇心电图改变
  • 4篇心肌梗死
  • 4篇心律失常
  • 4篇梗死
  • 4篇冠心病
  • 4篇房室
  • 3篇导联
  • 3篇导联心电图
  • 3篇心电图分析
  • 3篇血压
  • 3篇正后壁
  • 3篇正后壁心肌梗...
  • 3篇束支

机构

  • 20篇荆州市中心医...
  • 5篇复旦大学
  • 4篇上海市长宁区...
  • 1篇上海市长宁区...

作者

  • 30篇熊望琼
  • 16篇申万红
  • 14篇刘子文
  • 6篇张大芝
  • 6篇李毅
  • 3篇顾北音
  • 3篇沈丽萍
  • 3篇徐春红
  • 2篇龚兰
  • 2篇陈波
  • 2篇彭家清
  • 2篇路朝兴
  • 2篇邓可武
  • 1篇汪自龙
  • 1篇黄佩蓉
  • 1篇李汉萍
  • 1篇吴益平
  • 1篇王文武
  • 1篇龚道恺
  • 1篇李汉平

传媒

  • 12篇实用心电学杂...
  • 4篇心电学杂志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华临床医药...
  • 1篇临床心电学杂...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医学物理...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湖北省卫生职...
  • 1篇中华综合医学...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江苏实用心电...

年份

  • 4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5篇2003
  • 4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8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性痴呆心电图改变的特点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及血管性痴呆(VD)两者心电图改变的特点。方法采用MAC1200心电图机常规12导联同步记录,比较两组间合并症及心电图异常的差异性。结果VD组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AD组,VD组在ST-T改变、心房颤动、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一度房室阻滞、异常Q波、左室肥大诸多提示心脏器质性损害方面,明显高于AD组。结论AD组多数表现T波改变,且为功能性改变。
熊望琼黄佩蓉王文武吴益平
关键词:老年性痴呆器质性改变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不典型心电图1例
2007年
熊望琼顾北音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不典型心电图肺呼吸音窦性心律肌钙蛋白肌红蛋白
早搏后T波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2002年
熊望琼刘子文申万红
关键词:早搏T波改变冠心病
U波倒置在高血压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2000年
熊望琼刘子文申万红张大芝
关键词:高血压冠心病心电图U波倒置
期前收缩后心肌复极异常的临床意义探讨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探讨期前收缩后心肌复极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47例期前收缩后心肌复极的变化情况。结果期前收缩后伴与不伴有心肌复极异常的病因 ,心血管病分别为68/78例与58/169例 ,其中冠心病分别38/78例与18/169例 ,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0.01) ,冠心病期前收缩后T波倒置加深、ST段改变、T波改变伴ST段和/或U波异常较其它各疾病组明显增高 ,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 (P<0.05) ;频发与偶发室上性期前收缩及室性期前收缩所出现的各类型心肌复极异常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0.05)。结论期前收缩后伴心肌复极异常主要见于心血管疾病 ,可提示为器质性期前收缩 ,有助于与功能性期前收缩相鉴别 。
熊望琼刘子文申万红
关键词:期前收缩心肌复极异常冠心病
心率震荡与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探讨心率震荡(HRT)在不同级别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变化规律,分析HRT与左心功能指标(LVEF、LVEDD),心率变异(HRV)指标(SDNN、SDANN、RMSSD)的相关性,从而评估心衰程度。方法:选择CHF患者(心衰组)120例,非CHF患者(对照组)120例。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标准分组,心功能Ⅱ级55例,Ⅲ级43例,Ⅳ级22例。患者行24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HRV的各组值,心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计算HRT的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CHF组TO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HF组TS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随着CHF程度的加重,TO、TS的改变更加显著,TO值越来越高,TS值越来越低。CHF组TO与SDNN、SDANN、rMSSD、LVEF值呈负相关,与LVEDD呈正相关;CHF组TS与SDNN、SDANN、rMSSD、LVEF值呈正相关,与LVEDD呈负相关。TO与TS无相关性。结论: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心率震荡现象明显减弱,且随着心衰严重程度加重,心率震荡变钝越明显。
沈丽萍徐春红熊望琼
关键词:心率震荡心力衰竭心率变异
非交替性文氏周期房室交接区双层阻滞的心电图与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表现为非交替性文氏周期的房室交接区双层阻滞的心电图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表现为非交替性文氏周期的房室交接区双层阻滞的10例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心电图改变为伴长P-R间期文氏现象(A型)及伴长P-R间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B型)各5例。其中9例出现于窦性心律,1例由药物所致者出现于房性心动过速。加用异丙肾上腺素治疗4例(2例消除,1例减轻,1例无效而安装心脏起搏器);未加用异丙肾上腺素治疗5例(2例消除、3例减轻)。所有病人均获临床治愈或好转出院。结论非交替性文氏周期亦为房室交接区双层阻滞的常见类型。B型与A型同样多见。绝大多数出现于窦性心律,且均为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治疗原则与单一类型房室传导阻滞无异,对有症状的二度或更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可应急加用异丙肾上腺素治疗,但对预后并无显著影响。
申万红熊望琼刘子文
关键词:房室交接区心电图
房室交界区双层阻滞的心电图改变与临床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进一步认识和评价房室交界区双层阻滞的心电图改变和临床意义。方法分析696例房室阻滞中10例房室交界区双层阻滞的资料。结果10例患者均为器质性心脏病,心电图均表现为非交替性文氏周期,其中长PR间期文氏现象(A型)及长PR间期高度房室阻滞(B型)各5例。9例出现于窦性心律,1例因药物导致房性心动过速。经异丙肾上腺素治疗4例,其中2例双层消除,1例减轻,1例因治疗无效而植入心脏起搏器;5例未用异丙肾上腺素治疗,其中2例双层阻滞消除,3例减轻。10例患者均获临床治愈或好转出院。结论非交替性文氏周期亦为房室交界区双层阻滞的常见类型,B型与A型同样多见。绝大多数出现于窦性心律,且均为病理性房室阻滞。治疗原则与单一类型房室阻滞无异,对有晕厥等症状的高度或二度房室阻滞可加用异丙肾上腺素治疗,但对预后并无显著影响,仅作为应急和过渡措施。
申万红熊望琼刘子文
关键词:房室交界区心电图
房室结双径路与房室旁道并存的室上性心动过速电生理特性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2年
经食管心房调搏诊断房室结双径路 (DAVNP)与房室旁道(AP)并存的室上性心动过速 (SVT) 2 5例 ,其中 1例为Kent束“旁观”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 ,2 4例均在S2 R跳跃值≥ 60ms诱发SVT ,RPESO3 63 .60± 2 0 .80ms(>70ms)。其常规ECG逆行P波及ST T改变均有别于AVNRT ,慢径前传型AVRT。
申万红刘子文熊望琼
关键词:房室结双径路室上性心动过速电生理特性
阿托品试验心率参数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评价不同心率参数在阿托品试验中的意义及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42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64例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性窦性心动过缓及50例正常人阿托品试验最大心率、心率增值及心率增值率,比较各参数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诊断价值。结果以阿托品试验中心率<90次/min为阳性(假阳性2/50例),≥90次/min为阴性(假阴性14/42例),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具有较高的特异性(96%)、准确性(82.6%)及阳性预测值(93.3%),但敏感性(66%)和阴性预测值(77.4%)较低。若以心率增值<15次/min或心率增值率<25%为阳性(仅分别为3例及1例,均见于器质性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以心率增值≥15次/min或增值率≥25%为阴性,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虽均为100%,但敏感性、准确度及阳性预测值仅分别为7.1%与2.3%、57.6%与56.2%及55.4%与54.9%。结论以阿托品试验中心率<90次/min为阳性,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实用价值较好,但存有假阴性及假阳性,应结合临床及电生理检查综合判断,而心率增值、特别是心率增值率不宜作为阿托品试验的独立参数评价窦房结功能。
申万红刘子文熊望琼
关键词:阿托品试验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最大心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