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章华
- 作品数:34 被引量:183H指数:8
- 供职机构:江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卫生厅中医药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痰中培养出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意义
- 2007年
- 目的评价咳痰标本中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意义。方法对生长了铜绿假单胞菌的咳痰标本,直接涂片革兰染色镜检:白细胞与上皮细胞的数量,是否存在白细胞吞噬或伴行G-杆菌现象,同时了解患者相关临床资料,最终以依据药敏用药的疗效判断铜绿假单胞菌是病原菌还是定植菌。结果共分离123株铜绿假单胞菌。病原菌53株(43%,53/123),共同特征为患者呼吸道感染症状明显,痰涂片镜检示合格标本,且见WBC吞噬或伴行大量G-杆菌现象。定植菌70例(57%,70/T23):其中病原菌导向错误报告21例(17%,21/123),患者针对铜绿假单胞菌治疗无效,真正的病原菌为镜检所见WBC吞噬或伴行的其它病原体;临床不认可的报告30例(24.4%,30/123),患者为感染基本治愈后的复查,所生长的铜绿假单胞菌临床认为是污染或是其它原因所致;难以确定的报告19例(15.6%,19/123),痰涂片证实标本合格,G-杆菌极少或未见,生长少量铜绿假单胞菌。结论痰中培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仅43%为病原菌。在合格标本中,93株铜绿假单胞菌有21株为病原菌导向错误报告,19株为难以确定的报告。
- 孙敬陈会余理智邓林强熊章华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定植
- 血液中分离出睾丸酮丛毛单胞菌一例被引量:5
- 2005年
- 熊章华孙敬邓林强余理智陈会
- 关键词:睾丸酮丛毛单胞菌血液培养条件致病菌自然界呼吸道
- 细菌性阴道病与其它病原菌在诊断阴道感染中的关系被引量:8
- 2002年
- 目的 探讨细菌性阴道病(简称BV)与其它病原菌在诊断阴道感染中的关系。方法 对42例检测标本进行唾液酸酶(即诊断BV),支原体、衣原体、淋菌及真菌培养等检测。结果 在42例检测标本中,BV阳性23例,占54.8%,其中混合感染11例,占26.2%,单独BV阳性12例,占28.6%。单独支原体或衣原体感染8例,占19.1%。单独真菌感染1例,占2.4%,单独淋菌感染1例,占2.4%,全阴性9例、占21.4%。结论 女性阴道感染患者除做支原体、衣原体、淋菌及真菌培养等检测外,还应该重视BV的检测,BV的发病率较高,且易复发,既可引起混合感染,也可引起单独感染,应引起临床重视。
- 熊章华孙敬余理智邓林强
- 关键词:细菌性阴道病唾液酸酶病原微生物阴道感染
- 细菌性阴道病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性探讨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细菌性阴道病(BV)和支原体(解脲支原体、或/和人型支原体)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对我院2005年5月~2006年11月妇科和皮肤科门诊384例疑似阴道炎患者,同时进行支原体培养和BV检测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在384例患者中支原体培养阳性242例,BV检测阳性81例。②在81例BV检测阳性患者中支原体培养阳性66例(81.5%,66/81),BV检测阴性303例患者中支原体培养阳性176例(58.1%,176/303),两者经过统计学处理,差异极其显著(χ2=15.01,P<0.01)。结论细菌性阴道病已经被临床医生所重视,但在治疗BV的同时应注意其与支原体之间存在的相关性。
- 余理智陈会邓林强孙敬熊章华
- 关键词:支原体
- 尿培养结合尿沉渣涂片镜检在诊断尿路感染的作用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分析尿培养结合尿沉渣涂片镜检在诊断尿路感染中的意义。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1月至7月期间住院患者1500例定量尿培养结果,回顾性分析与临床实际尿路感染判断的符合率。结果将镜下WBC纳入尿路感染实验诊断后,其与临床诊断的一致率均显著提高(P<0.05),特别是尿培养阴性、镜下也无WBC时判断尿路无感染时的符合率显著高于定量尿培养组(P<0.001),除此之外,镜下白细胞对判断临床送检标本是否合格也显著高于单纯尿培养判断标准;447例定量尿培养阳性疾病分布中的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肾病或肾移植组联合镜下WBC诊断尿路感染菌显著高于单纯定量尿培养组(P<0.05);826例定量尿培养阴性结果分析中的尿培养结合镜下无WBC联合诊断尿路感染的阴性符合率在各种基础疾病患者中均显著高于单纯尿培养阴性对无尿路感染的判断(P<0.05);227例定量尿培养污染结果分析中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和尿路结石等疾病的患者排除是否为污染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纯的定量尿培养结果对尿路感染判断有一定的局限性,尿培养结果结合尿沉渣涂片镜检结果更能准地反映临床的尿路感染。
- 熊章华陈益国邹志宁陈会邓林强余理智
- 关键词:尿培养尿路感染符合率
- 泌尿生殖道感染支原体培养及耐药监测的结果分析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了解本地区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感染状况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5年12月间送检的2842份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标本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2842例标本中,支原体培养阳性1409例,阳性率49.6%。不同性别间支原体感染类型构成比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不同年龄段人群支原体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其中21~40岁年龄段培养阳性率最高,分别为男性32.0%,女性65.9%。11种常用抗菌药物中,四环素类敏感性最高,大环内酯类敏感性次之;对4种喹诺酮类药物均呈现较高的耐药性。结论本地区支原体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已相当严重,临床应引起重视。
- 余理智陈会邓林强孙敬熊章华
- 关键词:泌尿生殖道支原体耐药性
- 痰中培养出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意义
- 目的:探讨咳痰标本中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意义。
方法:对生长了铜绿假单胞菌的咳痰标本,直接涂片革兰染色镜检:白细胞与上皮细胞的数量,是否存在白细胞吞噬或伴行G-杆菌现象,同时了解患者相关临床资料,最终以依据...
- 孙敬陈会余理智邓林强熊章华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定植菌细菌培养
- 文献传递
- 细菌性阴道病实验室诊断方法评价被引量:6
- 2004年
- 目的对几种常见的BV诊断试剂盒进行对比实验,选择一种能准确、有效诊断BV的最适试剂盒。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妇科门诊患者80例,每位患者均一次性留取4份阴道分泌物标本,其中3份分别采用美国产BVBlue快速诊断试剂、国产BV试剂和胺实验试剂进行检测,另一份革兰染色,由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依据Nugent评分标准评分,并结合临床症状对BV确诊。然后对三种试剂盒的检测结果与确诊结果之间的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80例患者,其中40例被确诊为BV。美国产BVBlue快速诊断试剂、国产BV试剂、胺实验试剂与确诊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87.5%、65%、70%,美国产BVBlue快速诊断试剂符合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P<0.05);此外,国产BV试剂和胺实验试剂假阳性率分别为25%、30%,明显高于美国产BVBlue快速诊断试剂(0)。结论美国产BVBlue诊断试剂快速、简便,假阳性率低,特异性、敏感性均符合临床要求,值得推广。
- 余理智孙敬陈会熊章华邓林强
- 关键词:细菌性阴道病
- 某院不同病区间由肺炎克雷伯菌引起血流感染的相关分析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了解不同病区肺炎克雷伯菌引起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药物敏感性和产碳青霉烯酶的耐药基因型,为临床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内科病区、外科病区、重症监护病区和老年病区间由肺炎克雷伯菌引起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感染菌株,应用Whonet 5.6进行耐药性分析;PCR法检测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耐药基因,并采用多点位序列分型(MLST)进行分子遗传学分析。结果共纳入血流感染患者135例,以院内感染为主,男性患者居多。基础疾病以消化系统疾病为主,以合并肺部感染最常见,分别为31.11%和21.48%,不同病区间在性别分布和感染类型上有显著意义(P<0.05)。内科病区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11种药物敏感率普遍高于其他病区,除复方磺胺甲噁唑(P>0.05)外,其余10种药物(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敏感性在不同病区间有显著差异(P<0.05)。共检出CRKP 28例,其中重症监护病区25例(89.29%),外科病区2例(7.14%),内科病区1例(3.57%);MLST结果显示,重症监护病区ST11型24株(96%)、ST1855型1株(4%),外科病区2株为ST11型,内科病区1株为ST1224型;所有菌株均检测出blaKPC-2和外膜蛋白ompk35基因,外膜蛋白ompk36基因占96.43%。结论不同病区间由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血流感染在临床特征、体外药物敏感性和碳青霉烯类耐药的基因型存在不同,预防和治疗该类患者时应根据不同病区的特点区别对待。
- 邓林强陈益国陈会童波熊章华
- 关键词: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
- Toll样受体2(TLR2)激动剂Pam3Csk4预处理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攻击小鼠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日趋严重,免疫防治被寄予厚望。本研究旨在探索Toll样受体2(TLR2)激动剂Pam3Csk4预处理小鼠对MRSA攻击的保护作用。方法每只昆明小鼠用(25、50、100)μg Pam3Csk4尾静脉预处理12、24 h,小鼠尾静脉注射7×1010集落形成单位(CFU)/kg的MRSA(ATCC43300)。小鼠生存率按前24 h每2 h观察1次,后续每6 h记录小鼠存活情况,共观察1周。感染MRSA(3×108CFU/只)6 h后,菌落计数法观察肝、脾和肾等器官对MRSA的清除能力;3×108CFU/只MRSA攻击6、12、24 h后,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γ干扰素(IFN-γ)和IL-10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检测MRSA攻击后小鼠脾脏TNF-α、IL-6、IFN-γ和IL-10的mRNA水平,以及Pam3Csk4预处理小鼠24 h后,CXC趋化因子配体1(CXCL1)和Fcγ受体Ⅲ(FcγRⅢ)表达量。结果 100μg Pam3Csk4预处理能显著提高MRSA攻击小鼠的生存率,与Pam3Csk4预处理时间呈时间依赖关系;MRSA攻击小鼠的生存时间与Pam3Csk4预处理剂量相关,50μg以上剂量Pam3Csk4预处理能显著提高MRSA攻击小鼠生存率至70%以上;与对照组比较,Pam3Csk4预处理小鼠血清中TNF-α在6 h和12 h均显著降低,24 h后2组间无显著差别;IL-6在处理6 h内显著降低,12 h和24 h后无显著差异,IFN-γ在24 h内均显著降低,而IL-10则无显著变化;Pam3Csk4预处理24 h后,脾脏中CXCL1和FcγRⅢ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结论 Pam3Csk4预处理对MRSA攻击小鼠具有保护作用。
- 陈益国陈会邓林强桂晓美余理智熊章华闵卫平吴晓牧
- 关键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脓毒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