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牛朝阳

作品数:9 被引量:95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南省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中医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选题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中医
  • 2篇病机
  • 2篇病因病机
  • 1篇调五脏
  • 1篇董氏奇穴
  • 1篇眩晕
  • 1篇血流
  • 1篇腰扭伤
  • 1篇腰椎
  • 1篇腰椎间盘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医论
  • 1篇泽泻
  • 1篇泽泻汤
  • 1篇泽泻汤加味
  • 1篇泽泻汤加味治...
  • 1篇针刺
  • 1篇针刺疗
  • 1篇针刺疗法

机构

  • 5篇河南省中医院
  • 2篇河南中医药大...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作者

  • 5篇牛朝阳
  • 3篇李鹏超
  • 2篇孙永强
  • 2篇孟庆良
  • 2篇王上增
  • 1篇邓友章
  • 1篇琚保军
  • 1篇荆志伟

传媒

  • 1篇中医杂志
  • 1篇新中医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诊疗思路探析被引量:47
2020年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是腰腿痛与感觉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及生活质量,有一定的致残率,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独特优势,并形成了丰富的诊疗思路与方法,如古今医家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一脉相承,并随着时代发展和医学进步,不断地进行丰富与完善。他们都普遍意识到腰椎间盘突出症本虚标实的病变本质,且都认为本病的发生发展始终不离肾虚、风寒湿热邪气及血瘀等范畴,因此皆从本虚标实的核心病机论治本病,补虚泻实之法已经逐步成为现代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大法,基于此治疗大法,中医药论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主要包括中医药辨证论治、中医传统疗法、中医药复方或自拟方及中西医联合治疗等。这些方法都为提高本病的中医诊疗水平提供有益的思路与方法,值得临床借鉴与总结。
牛朝阳李鹏超孟庆良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病机中医论治
中医骨伤科学人才培养刍议被引量:3
2022年
中医骨伤科学发展源远流长,尤其是在近十几年的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就。其持续良性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文章探讨中医骨伤科学人才的培养现状,提出创新中医骨伤科学人才培养模式这一重要研究命题;提出中医骨伤科学人才培养目标,并就其具备的素质作出探讨;同时就中医骨伤科学人才培养路径与方法进行探析。
牛朝阳李鹏超
关键词:中医骨伤科学中医药
泽泻汤加味治疗痰浊中阻型颈性眩晕54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7
2012年
目的观察泽泻汤加味治疗痰浊中阻型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痰浊中阻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治疗组口服泽泻汤加味,对照组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敏使朗)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后评价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主要症状评分、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水平,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眩晕、头痛、恶心、耳鸣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效果更加显著(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在改善LVA、RVA、BA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仅在改善LVA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改善LVA、BA方面效果更加显著(P<0.05)。结论泽泻汤加味能有效改善痰浊中阻型颈性眩晕症状、脑血流动力学,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牛朝阳琚保军孙永强王上增荆志伟
关键词:泽泻汤颈性眩晕痰浊中阻型脑血流
动气针法针刺董氏奇穴治疗急性腰扭伤临床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总结运用动气针法针刺董氏奇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6月~2011年8月,笔者运用动气针法针刺董氏灵骨、大白两穴,治疗急性腰扭伤160例,男96例,女64例。结果:160例患者,1次治疗治愈135例,2次治疗治愈25例,1次治愈率84.3%,总有效率100%。结论:动气针法针刺董氏奇穴治疗急性腰扭伤临床疗效满意。
牛朝阳邓友章孙永强王上增
关键词:董氏奇穴急性腰扭伤针刺疗法
基于调五脏理论论治肾性水肿被引量:8
2020年
中医药治疗肾性水肿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笔者从调五脏理论探讨肾性水肿的证治,认为肾性水肿初起多为外邪犯肺、扰及肺肾,病久则致脾肾两虚、水湿泛滥;而肝失疏泄、三焦气化失常是肾性水肿迁延反复的主要因素;气滞血瘀水停胶着夹杂为其重要病理改变。治疗宜重视肾脾肺三焦,可根据病情活用温阳化气、培土制水、提壶揭盖、通利三焦、行气活血等法,以使五脏得调、水肿得消,从而为中医药治疗肾性水肿提供有益思路。
牛朝阳李鹏超孟庆良
关键词:肾性水肿病因病机五脏相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