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芃
- 作品数:10 被引量:46H指数:4
- 供职机构:浙江万里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医药卫生社会学更多>>
-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被引量:7
- 2006年
- 为了有针对性地在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采用SCL-90,EPQ等量表对不同专业、年级、性别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各指标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大约有46%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不适,其主要心理问题是:抑郁、人际敏感、强迫、偏执和敌对性几种,并且在心理健康水平上高年级较之低年级、女生较之男生、艺术较之其他专业类存在着更多的心理问题。结论:心理健康水平是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不良因素与某些人格特征综合作用的结果。
- 牛芃
- 关键词:心理健康SCL-90
- 大学生心理健康评定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牛芃
- 关键词:精神卫生
- 20672名大学新生人格特点及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科学评价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高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当前这一问题的研究结果却存在着极大差异:有研究显示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心理问题的检出率只有1.2%^[1];有研究则显示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非常严重,心理问题的发生率高达52.14%^[2]。研究结果的差异,说明对该问题的研究还处于探索、积累阶段,有必要做进一步深入探讨。
- 牛芃国洪福
- 关键词:心理健康状况大学新生人格特点心理问题检出率发生率
- 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探讨被引量:9
- 2004年
- 当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认识不清,将心理健康教育混同于德育,重诊疗、轻预防发展,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低等。针对这些情况,高校应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有机结合起来,加强队伍及体制建设,构建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切实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 牛芃陈春萍
-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德育
- 三种心理调查量表在大学新生心理普查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6
- 2009年
- 目的探讨PHI、16PF及SCL-90在新生心理普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PHI和16PF分别对2004~2007级新生进行心理普查,对有心理不适的学生以SCL-90复测。结果16PF和PHI的测试结果连续四年表现出一定的典型性和延续性,显示量表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但单纯以PHI筛选,检出率非常低,且各年均有3~5名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无法检出。而在PHI筛选同时,结合16PF及SCL-90测评,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结论PHI、16PF及SCL-90相结合进行心理普查效果较好。
- 牛芃
- 关键词:PHI16PFSCL-90心理普查
-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科学评价及现实途径被引量:1
- 2009年
- 当前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价出现了一定的偏差,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学科建设滞后、理论基础薄弱,缺乏有效的心理健康评价标准构成了理论研究层面的原因;而心理测验工具的选择和使用不科学,心理测评的操作过程不规范,心理测评的评价指标混乱则构成了实践操作层面的原因。
- 牛芃
-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测验常模
- 压力危机管理被引量:1
- 2004年
- 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和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各组织中员工心理压力问题也日益突出,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文章从压力管理的紧迫性、必要性和压力的本质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提出了组织压力管理的策略。
- 陈春萍牛芃
- 关键词:心理压力压力管理情境
- 正确认识及把握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被引量:3
- 2007年
-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确立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内容、评估体系等的前提,是科学、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保证。正确认识及把握心理健康的标准,必须澄清心理健康标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静态分析与动态评估、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个体性与社会性、西方化与本土化等问题。
- 牛芃
-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标准心理健康教育
- 从分化到整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向被引量:6
- 2008年
- 从分化到整合,是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心理健康教育由分化走向多元化整合,既是现实的需要,也是学科发展的必然结果。整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坚持整体观、系统论,积极整合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加强不同取向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彻底摆脱过去学科发展中的二歧视野,形成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历史研究与现代研究、阶段研究与整体研究、个别研究与一般规律探索的有机融合,最终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跃迁。只有以整合的视野去观照人、观照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健康发展。
- 牛芃
- 关键词:分化心理健康教育
-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为了有针对性地在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本研究采用SCL-90,EPQ等量表对不同专业、年级、性别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各指标得分均显着高于全国常模,大约有46%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不适,其主要的心理问题是:抑郁、人际敏感、强迫、偏执和敌对性几种,并且在心理健康水平上高年级较之低年级、女生较之男生、艺术类较之其他专业类存在着更多的心理问题。结论心理健康水平是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不良因素与某些人格特征综合作用的结果。
- 牛芃
- 关键词: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状况艺术类偏执SCL-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