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亚丽

作品数:11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徐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麻醉
  • 4篇手术
  • 2篇镇痛
  • 2篇术后
  • 2篇罗哌卡因
  • 2篇骨折
  • 1篇代谢
  • 1篇胆囊
  • 1篇胆囊切除
  • 1篇胆囊切除术
  • 1篇低浓度
  • 1篇低浓度小剂量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狭窄
  • 1篇心肺
  • 1篇心肺复苏
  • 1篇心跳
  • 1篇心跳停止
  • 1篇压迫法
  • 1篇腰硬联合

机构

  • 10篇徐州医学院第...

作者

  • 10篇王亚丽
  • 7篇张新花
  • 6篇王丽
  • 4篇韩洪涛
  • 2篇刘燕冰
  • 1篇陈虹烨
  • 1篇李涛
  • 1篇杨丽
  • 1篇赵华斌
  • 1篇黄继江
  • 1篇薛刚
  • 1篇佟飞

传媒

  • 3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工企医刊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成都医学院学...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外妇儿健康...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Rastelli术治疗合并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麻醉管理
2012年
目的:采用Rastelli手术治疗合并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者的麻醉管理,探讨围手术期麻醉管理特点。方法:选用大剂量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方案,在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下实施Rastelli手术并进行多指标监测和临床观察。结果:麻醉经过平稳,围手术期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结论:选择恰当的麻醉方案,有效的心脏保护,保持酸碱平衡和水、电解质稳定是成功进行麻醉管理的必要条件。
赵华斌韩洪涛王亚丽李涛黄继江
关键词:RASTELLI完全性大动脉转位麻醉管理
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
2011年
脑组织位于颅腔内,而颅腔的容积则固定不变,任何颅内病变,均可导致颅内压增高。预防颅内压因麻醉而进一步提高,仍是麻醉医生必须重视的一个环节。为提高麻醉的安全性。我们需要对血循环脑代谢和颅内压等问题有所了解并指导临床实践。
王丽张新花王亚丽刘燕冰
关键词:麻醉医生神经外科手术颅内压增高颅内病变脑组织脑代谢
急性腰椎骨折手术的麻醉处理被引量:2
2012年
我院自成立创伤性骨科10年来,收治急性腰椎骨折手术160例,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麻醉医师除常规麻醉任务外,还需协助骨科医生积极处理截瘫导致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抢救脊髓功能[1],术中需要行控制性降压以减少出血。并且还需要协助骨科医生术中唤醒病人以判断脊髓受损的程度。另外,许多腰椎手术病人行俯卧位等特殊体位,需要处理体位引起的相关问题[2]。
王亚丽张新花王丽
关键词:腰椎骨折手术麻醉处理
大剂量肾上腺素用于心肺复苏的体会
2004年
在心肺复苏(CPR)过程中,药物治疗是重要手段,肾上腺素目前仍为首选药,近年来亦有大剂量肾上腺素成功用于CPR的报告,我院近年来在CPR中加大肾上腺素用量共8例病人,现总结报告如下。
王亚丽韩洪涛
关键词:大剂量肾上腺素心肺复苏心跳停止
氢吗啡酮皮下注射联合罗哌卡因切口浸润用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术后镇痛被引量:4
2015年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手术后仍有一定的切口和内脏痛,大多数患者仍有镇痛的要求[1]。氢吗啡酮是阿片类镇痛药,镇痛效能强,起效快,代谢产物无活性,不良反应少于吗啡[2]。我们采用氢吗啡酮皮下注射联合罗哌卡因切口局部浸润用于LC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满意。
张新花王亚丽佟飞
关键词: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氢吗啡酮术后镇痛罗哌卡因皮下注射切口
凯纷超前镇痛用于妇科微创手术术后的镇痛效果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凯纷(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超前镇痛对妇科微创手术术后镇痛效果。方法:30例ASA 1~3级行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术后镇痛泵内应用芬太尼1.5mg加生理盐水120ml,B组术前10min静脉给凯纷50mg,关腹前15min静脉给25~50mg术毕泵内应用芬太尼1.5mg生理盐水120ml,分别记录术后1、4、8、24h,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术后1、4、8h,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芬太尼用量B组明显少于A组,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凯纷超前镇痛,对妇科微创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减少了芬太尼的用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王亚丽王丽张新花杨丽陈虹烨
关键词:超前镇痛妇科微创
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在甲状腺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分析
2011年
目的观察分析在甲状腺手术中联合使用瑞芬太尼滴注和七氟醚吸入为患者进行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进行甲状腺手术的51例采取全身麻醉的患者,随机将51例患者分为三组,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分别有17例患者,将患者进行ASA分级,所有患者均为I~II级,在术前进行麻醉诱导时为第一组患者使用0.20μg/kg瑞芬太尼,第二组患者使用0.35μg/kg瑞芬太尼,第三组患者使用0.50μg/kg瑞芬太尼,术中给予患者适量的七氟醚进行吸入麻醉同时采用瑞芬太尼滴注,第一组瑞芬太尼的用量为0.20g/(kg·h),七氟醚的量为0.16g/(kg·h);第二组的用量为0.35g/(kg·h),七氟醚的量为0.12g/(kg·h);第三组的用量为0.50g/(kg·h),七氟醚的量为0.10g/(kg·h)。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节七氟醚的用量。观察三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血流变化,记录患者术后恢复意识的情况。结果第一组大多数患者出现了血压升高的现象,第三组大多数患者出现了低血压现象,给予药物治疗后恢复正常;在手术中七氟醚的吸入量应随着瑞芬太尼量的增多而减少。结论在甲状腺手术中为患者滴注0.35μg/kg瑞芬太尼并给予适量七氟醚吸入麻醉的效果良好。
王丽张新花王亚丽刘燕冰
关键词:甲状腺手术瑞芬太尼七氟醚麻醉效果
神经刺激仪引导下高位肌间沟阻滞对锁骨骨折麻醉的探讨
2014年
目的:通过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高位肌间沟阻滞在锁骨骨折内固定中的麻醉探讨,寻求锁骨骨折内固定较理想的麻醉方法。方法择期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患者60例,分为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高位肌间沟阻滞麻醉(试验组)和颈丛联合臂丛麻醉(对照组),每组各30例。应用 VAS评分法评定麻醉效果;并观察术中使用镇痛药进行麻醉强化或加用局麻药例数;并监测术中血压、心率的变化记录因此而需要使用心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情况;术中观察发生的不良反应,如中毒反应、喉返神经阻滞、霍纳综合征、椎管内麻醉、气胸等。结果应用 VAS评分法评定麻醉效果,两组无显著性差异;术中使用镇痛药或加用局麻药例数,试验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发生心动过速、血压增高需使用艾司洛尔及硝酸甘油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无1例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1例霍纳综合症,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高位肌间沟阻滞麻醉方法是一种效果可靠,操作简便,副作用少的较理想麻醉方法。
张新花陈慧王亚丽王丽
关键词:神经刺激仪锁骨骨折
老年患者下肢手术腰硬联合麻醉用药比较
2012年
目的:通过对65岁以上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不同剂量的腰硬联合麻醉(CsEA)期间的麻醉效果,对循环呼吸功能变化的观察比较,选择适宜的麻醉用药方案。方法:80例AsAⅡ级~Ⅲ级,择期髋关节手术36例,男25例,女11例,股骨下段骨折20例,膝关节手术24例;年龄65~90岁,体重45~80kg。选L2~3间隙硬膜外穿刺,头端置管,用药分两组:A组40例,0.2%罗哌卡因5~10rag腰麻;(65~70岁10mg,70~75岁7mg,75~80岁6mg,90岁以上5mg)B组40例病人,10%葡萄糖1ml+0.75%布比卡因12.5mg,腰麻联合麻醉药物剂量随年龄递增而递减,并记录麻醉效果:入室前及腰麻后15min,硬膜外给药30min术中最低值血压,HR,Sp02,麻黄碱和阿托品及辅助用药情况。结果:二组患者麻醉效果均满意,麻醉平面〉T8者A组最少,B组最多,血压HR和SpOz,A组各时点与基础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麻黄碱使用例数最少;术后无头痛。结论:严格控制CSEA中腰麻药物的浓度,比较剂量并适时与硬膜外阻滞用药联合,可以避免腰麻对心血管和呼吸的干扰,低浓度小剂量轻比重罗哌卡因CSEA,其用药量少,镇痛满意,对循环呼吸干扰甚微,麻醉消退快,术后能早期活动。并发症少,是适合于高龄手术患者安全、可靠的一种麻醉方法。
王亚丽韩洪涛张新花王丽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低浓度小剂量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环状软骨压迫法对全身麻醉诱导期无通气安全时限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联合环状软骨压迫法(CP)对全身麻醉诱导期无通气安全时限的影响。方法将40例择期行全麻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CPAP+CP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CPAP+CP组采用CPAP(6 cm-H2O)联合CP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诱导插管。在吸氧2 min(T X)及血氧饱和度(SPO2)降至90%(T90)时,采用I-STAT血气分析仪进行血气分析,比较2组入室后(T1)、诱导后(T2)、插管后(T3)及T90时的血压和心率(HR),以及无通气安全时限和胃胀气的发生情况。结果 CPAP+CP组的无通气安全时限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X时,CPAP+CP组动脉氧分压(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T90时,2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较T X时明显升高,而PaO2明显降低;CPAP+CP组在T90时PaCO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PAP+CP组未发现1例胃内胀气,优良率高达100%。结论在麻醉诱导前,进行完全密闭面罩的CPAP联合CP可提高氧分压,延长无通气安全时限,防止因人工正压通气造成的胃胀气,且对循环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韩洪涛王亚丽薛刚
关键词: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诱导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