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俊

作品数:6 被引量:26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有机碳
  • 2篇土壤
  • 1篇有机碳储量
  • 1篇战略性
  • 1篇战略性措施
  • 1篇森林土
  • 1篇森林土壤
  • 1篇适应气候变化
  • 1篇碳储量
  • 1篇土壤有机
  • 1篇土壤有机碳
  • 1篇农业措施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溶胶
  • 1篇气溶胶光学
  • 1篇气溶胶光学厚...
  • 1篇气象
  • 1篇气象因子
  • 1篇区划

机构

  • 6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安徽省农业科...
  • 1篇北京市环境保...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安徽省宣城市...

作者

  • 6篇王俊
  • 4篇杨书运
  • 2篇杨克凤
  • 2篇陈青
  • 2篇方海义
  • 2篇汪大林
  • 2篇张鑫童
  • 1篇薛亦峰
  • 1篇钱坤
  • 1篇刘杰
  • 1篇江波
  • 1篇陈晓龙
  • 1篇汪大林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农技服务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国土资源遥感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1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基于AOD数据的秸秆焚烧监测被引量:7
2015年
秸秆焚烧会增加可吸入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with particle size less than or equal to 10 microns,PM10)的浓度。首先,分别从秸秆焚烧火点、10 m风场、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3个方面对发生在安徽及周边省市的2009年6月1—9日PM10污染事件进行机理分析;其次,利用拉格朗日混合单粒子轨迹(hybrid single 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HYSPLIT)模式对2009年6月5日阜阳市出现的PM10污染事件进行后向轨迹分析;最后,对火点密度与AOD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秸秆焚烧火点、10 m风场及AOD之间存在一致性,这表明使用AOD数据对秸秆焚烧进行监测是可行的;2009年6月5日阜阳市出现的PM10污染事件中有外来污染物的输入,污染物来自阜阳西部、河南中部、东南部和湖北北部、东部,因此很有必要加强区域秸秆焚烧的联防联控;火点密度与AOD值之间有正相关性,这表明秸秆焚烧可显著提高区域的AOD值。
范东福杨书运吴必文范东勤王俊江波陈晓龙
关键词:秸秆焚烧
马鬃岭自然保护区土壤碳蓄积的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以金寨马鬃岭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布置56个采样点,分析该区森林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时空分布特征和碳储量。结果表明:研究区有机碳含量丰富,随着土壤深度、植被类型、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0~20cm土层有机碳质量分数最高为90.88 g·kg-1,平均为32.47 g·kg-1,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递减,表层有机碳变化幅度高于深层土壤,不同测点递减的程度不同;有机碳质量分数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呈递增趋势;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表层土壤秋季有机碳质量分数最高,冬春季次之,夏季最低,越往表层季节变化越明显。0~20 cm土层有机碳密度平均为6.52 kg.m-2,0~100 cm土层有机碳平均密度为23.26 kg.m-2,有机碳密度分布与有机碳质量分数分布基本一致。0~20 cm土层土壤碳储量为2.258×105~2.265×105 t,0~100 cm土层土壤碳储量为6.91×105~8.76×105 t,碳储量丰富。最后提出该自然保护区封山育林,对温室气体减排意义重大。
杨克凤张鑫童汪大林方海义陈青王俊杨书运
关键词: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
马鬃岭自然保护区土壤有机碳分布的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以安徽省金寨县马鬃岭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选取56个样点采集土样,分析该区域森林土壤有机碳的时空分布状况。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域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壤深度、海拔高度、季节的变化而变化。0~20cm土层有机碳碳平均含量为3.07%,变幅0.94%~15.67%;30~40cm平均含量为1.98%,变幅0.17%~8.54%;50~60cm平均含量为1.68%,变幅0.46%~7.81%。有机碳含量随海拔高度升高有增加的趋势,高海拔处有机碳含量稳定,低海拔处变化大,这是由于人类活动影响造成。有机碳含量季节变化显著,秋季含量高于春季,表层季节变化比深层显著。该林区0~20cm土层碳蓄积量为(8.28~8.31)×105t,30~40cm土层碳蓄积量为(5.46~5.73)×105t,50~60cm土层碳蓄积量为(4.68~5.33)×105t。
张鑫童杨书运杨克凤汪大林方海义陈青王俊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
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措施被引量:1
2011年
阐述了适应气候变化的战略性措施(优化作物布局、抗逆新品种选育技术和建立农业灾害预警机制)和技术性措施(水肥资源高效利用技术、抗逆新品种选育技术、农田抗旱微集水种植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抗旱覆盖增产技术、农业废弃物再利用技术和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钱坤王俊杨书运
关键词:气候变化战略性措施
火葬场场所PM2.5和VOCs排放特征及控制对策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火葬场遗体火化和祭品焚烧过程中会产生有害大气污染物,导致场所内PM2.5和VOCs排放浓度较高,进而影响周边大气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为探究火葬场场所PM2.5和VOCs浓度水平及其化学组分特征,对国内11家火葬场场所的PM2.5进行样品采集和监测,分析其浓度水平及组分,并对火化车间VOCs进行采样和分析,从而识别了火葬场场所PM2.5和VOCs及其化学组分的排放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控制对策.结果表明:由于焚烧设备密闭性较差及污染控制程度低且废气低空排放,导致火葬场场所PM2.5浓度较高,火化车间PM2.5的平均排放浓度可达670μg·m^-3,厂界PM2.5的平均排放浓度为305μg·m^-3,远高于环境空气浓度水平;火葬场场所PM2.5化学组分中有机物占比较高,火化车间VOCs的主要化学组分为烯烃、烷烃、苯及苯系物.为降低火葬场场所的污染浓度,应加强焚烧设备的运行和维护,减少无组织排放,遗体火化机和祭品焚烧炉应安装高效的烟气净化装置,提升污染物的去除效率,保护周边环境和人体健康.
刘杰刘杰陈曦张世豪邢啸林王宝成王俊王俊薛亦峰
关键词:火葬场大气污染物PM2.5VOCS
气象因子在宣城茶叶区划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4年
根据宣城地区1981~2010年茶叶产量与气象、土壤和地形因子的相关分析,结合宣城全市区域站2012~2013年的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筛选出茶叶区划指标为6个气象因子(≥10℃有效积温、3~4月份降水量、3~4月份平均气温、夏季低云量、冬季总云量和干燥度)、3个地形因子(海拔高度及坡度、坡向)和2个土壤因子(土壤质地和土壤pH),采用加权指数求和法,建立宣城地区茶叶综合区划评估模型,借助GIS技术,将宣城地区茶产区划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一般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结果表明,宣城地区茶树最适宜区面积61.7 km2,约占宣城地域面积的0.5%,主要集中海拔高度在193~401 m的山区;茶树适宜区面积6 694.7 km2,约占宣城地域面积的54.2%;茶树一般适宜区面积5 593.4 km2,约占宣城地域面积的45.3%。
汪大林訾中福王俊范东福
关键词:气象因子茶叶区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