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兴

作品数:24 被引量:64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江门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计划项目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0篇乳腺
  • 7篇腺癌
  • 6篇乳腺癌
  • 5篇肿瘤
  • 4篇预后
  • 3篇生物信息
  • 3篇生物信息学
  • 3篇切除
  • 3篇淋巴
  • 2篇导管
  • 2篇导管内
  • 2篇导管内癌
  • 2篇低位直肠
  • 2篇低位直肠癌
  • 2篇电图
  • 2篇电站
  • 2篇动力学试验
  • 2篇虚实融合
  • 2篇移动机械臂
  • 2篇张拉整体

机构

  • 15篇江门市中心医...
  • 7篇中山大学
  • 2篇广州医科大学
  • 2篇中山大学·深...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江门市职业病...

作者

  • 23篇王兴
  • 5篇李伟文
  • 5篇周毅
  • 5篇陈敏
  • 5篇李勇
  • 4篇林启谋
  • 4篇陈春梅
  • 3篇关健华
  • 2篇李艳萍
  • 2篇李俊达
  • 2篇徐波
  • 1篇李恩就
  • 1篇陶冶
  • 1篇支清惠
  • 1篇梁丽红
  • 1篇邓星辉
  • 1篇周燕
  • 1篇胡德渝
  • 1篇关建华
  • 1篇李晓平

传媒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当代医学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广州医药
  • 1篇现代电生理学...
  • 1篇甘肃医药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消化肿瘤杂志...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2018年中...

年份

  • 4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模块化拼接的嵌套式环形张拉整体结构
本发明涉及一种张拉整体结构与可展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模块化拼接的嵌套式环形张拉整体结构。本发明模块化拼接的嵌套式环形张拉整体结构包括外环张拉整体单元、内环张拉整体单元和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将外环张拉整体单元和内...
王兴叶德馨
文献传递
甲状旁腺全切除加前臂自体移植术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全切除加前臂自身移植术(tPTX+AT)对并发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的尿毒症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接受tPTX+AT治疗的尿毒症并发SHPT患者作为手术组,并配对选择50例同期未接受手术治疗的尿毒症并发SHPT患者作为非手术组。对所有患者进行12个月的随访,分析两组随访过程中心室结构、心脏功能及甲状旁腺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在随访过程中,手术组LVD、IVSS、LVPWT、NT-proBNP、iPTH、Ga及P均呈现降低趋势,LVEF呈现升高趋势(P<0.05);非手术组LVEF、iPTH及Ga呈现升高趋势,LVD、IVSS、LVPWT、NT-proBNP及P呈现降低趋势(P<0.05)。在随访6个月及随访12个月时,手术组LVD、IVSS、LVPWT、NT-proBNP、iPTH、Ga及P低于非手术组,LVEF高于非手术组(P<0.05)。结论tPTX+AT可有效的改善尿毒症并发SHPT患者的心室结构及心脏功能,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甲状旁腺功能。
胡菂菂李恩就王兴
关键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一种模块化拼接的嵌套式环形张拉整体结构
本发明涉及一种张拉整体结构与可展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模块化拼接的嵌套式环形张拉整体结构。本发明模块化拼接的嵌套式环形张拉整体结构包括外环张拉整体单元、内环张拉整体单元和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将外环张拉整体单元和内...
王兴叶德馨
纳米碳吸附5-氟嘧啶提高乳腺癌疗效的基础研究
2015年
目的观察纳米碳吸附5-氟嘧啶(5-FU)对新西兰白兔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8只雌性新西兰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纳米碳组、静脉组及皮下组,各组各16只。所有动物在乳垫下局部注射VX2肿瘤组织悬液建立乳腺癌动物模型,当腋窝触及直径≥5mm肿大淋巴结时进行干预治疗。纳米碳组皮下注射纳米碳-5-FU混悬液、静脉组经兔耳缘静脉注射5-FU、皮下组经皮下注射5-FU,药物剂量均为25 mg·kg-1。治疗15min后各组处死一半动物,治疗5d后处死余下动物。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各组动物血浆、瘤体组织及淋巴结转移灶中的5-FU浓度;常规HE染色切片观察组织中肿瘤细胞坏死程度(ND);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TUP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治疗15min后,纳米碳组、静脉组及皮下组血浆中5-FU浓度分别为(11.48±2.40)、(30.12±2.94)及(24.98±3.05)μg·mL-1;瘤体中的5-FU浓度分别为(1.17±0.70)、(3.77±0.93)及(4.36±0.91)μg·g-1;淋巴结转移灶中的5-FU浓度分别为(25.70±1.39)、(1.61±0.83)及(2.69±0.74)μg·g-1。纳米碳组淋巴结转移灶中5-FU浓度明显高于静脉组和皮下组,血浆及瘤体中的5-FU浓度明显低于静脉组和皮下组(均P<0.01);静脉组血浆5-FU浓度高于皮下组(P<0.05),瘤体及淋巴结转移灶中5-FU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d后,纳米碳组血浆及淋巴结转移灶中5-FU浓度分别为(0.35±0.13)μg·mL-1、(3.56±0.34)μg·g-1,瘤体中未检测到5-FU;静脉组及皮下组的血浆、瘤体及淋巴结转移灶中均未检测到5-FU。纳米碳组瘤体组织ND、细胞凋亡指数(AI)均明显低于静脉组及皮下组,淋巴结转移灶的ND、细胞AI明显高于静脉组及皮下组(P<0.05或P<0.01)。静脉组与皮下组瘤体组织及淋巴结转移灶中肿瘤细胞的ND、细胞A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纳米碳能提高肿瘤组
周毅李俊达林启谋王兴李勇关建华陈春梅
关键词:纳米碳乳腺癌化疗新西兰白兔
脑电图联合MRI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神经发育结局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脑电图联合MRI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神经发育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70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进行视频脑电图(VEEG)和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并根据盖塞尔发育诊断量表结果分为异常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ROC曲线分析VEEG和头颅MRI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神经系统发育结局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种方法联合预测神经系统发育结局的准确性大于单独预测(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VEEG、头颅MRI以及二者联合检测神经发育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4、0.783和0.908。结论:VEEG和头颅MRI检查结果异常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出现神经发育异常的风险更大,二者联合检测预测神经发育结局的诊断价值更高。
陈敏李艳萍谭凯儒简敏威李袅艳王兴
关键词:极低体重早产儿VEEG核磁共振成像神经发育
载药纳米炭在中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5-氟尿嘧啶(5-Fu)纳米炭示踪剂在中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中低位直肠癌手术患者5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1例。观察组术前应用5-氟尿嘧啶纳米炭淋巴示踪剂;对照组常规行直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病理标本所检出的淋巴结数量、转移淋巴结癌细胞凋亡指数、术后淋巴化疗所引起的毒副作用。结果观察组平均淋巴结数量(16.23±5.50)个,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28±6.35)个(P<0.05)。观察组检出微小淋巴结(直径≤2mm)的比例为27.98%(141/504),对照组微小淋巴结的比例为18.17%(43/238),观察组检获微小淋巴结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淋巴结转移细胞凋亡指数为(33.58±3.27)%;对照组转移淋巴结中细胞凋亡指数为(6.11±2.52)%。观察组转移淋巴结中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没有发现由于使用5-氟尿嘧啶纳米炭淋巴示踪剂所引起的毒副作用。结论使用5-氟尿嘧啶纳米炭淋巴示踪剂有利于中低位直肠癌的手术及综合治疗。
王庆涛李勇周毅王兴林启谋邓星辉
关键词:中低位直肠癌
纳米碳提高化疗药物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灶的作用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纳米碳吸附5-氟尿嘧啶对新西兰兔乳腺癌模型的治疗效果,探讨纳米碳作为药物载体在乳腺癌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30只雌性新西兰兔分3组,实验组(CN)、静脉组(IV)和皮下组(HI),每组10只。动物通过肿瘤组织块悬液注射法建立模型,当腋窝触及直径5 mm大小肿大淋巴结时开始治疗。实验组皮下注射纳米碳-氟尿嘧啶混悬液;静脉组通过耳缘静脉注射5-氟尿嘧啶;皮下组在皮下注射5-氟尿嘧啶,药物剂量均为25 mg/kg。治疗5天后处死各组动物,测量并计算治疗前后瘤体及淋巴结增长率,HE染色评价组织中肿瘤细胞坏死程度,TUNEL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指数。结果治疗5天后三组瘤体及淋巴结均有增长,病理切片可见肿瘤细胞坏死及凋亡,与其余两组相比,实验组淋巴结增长率较低,转移灶中肿瘤细胞坏死程度及凋亡指数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碳可能提高化疗药物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灶的治疗效果。
周毅李俊达林启谋王兴李勇关健华陈春梅
关键词:纳米碳乳腺癌化疗
分化型甲状腺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转移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2
2020年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转移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200例。根据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情况,将其分成转移组和未转移组。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包括性别、年龄、肿瘤直径、病变腺叶、肿瘤数量、TNM分期、包膜浸润、促甲状腺激素(TSH)、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手术方式、血流分级、微钙化、抗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TPO-Ab)及病理类型。分析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200例患者中,52例(26.0%)中央区淋巴结转移,148例(74.0%)无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转移组的肿瘤长径≥2 cm、包膜浸润、微钙化、血流分级Ⅲ级患者比例均较未转移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6.5%(45/52)比68.2%(101/148),40.4%(21/52)比16.9%(25/148),34.6%(18/52)比11.5%(17/148),23.1%(12/52)比7.4%(11/148),均P<0.05],两组间其他临床病理因素分层患者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提示,肿瘤长径≥2 cm(OR=1.424,95%CI 1.041~1.948,P=0.027)、包膜浸润(OR=3.541,95%CI 1.378~9.099,P=0.009)、微钙化(OR=4.058,95%CI 1.693~9.727,P=0.002)、血流分级Ⅲ级(OR=5.174,95%CI 2.148~12.463,P<0.01)是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肿瘤长径、包膜浸润、微钙化、血流分级相关,临床需引起重视。
王兴李伟文邵明涛梁丽红陈敏徐波
关键词:淋巴转移微钙化肿瘤分期LOGISTIC模型
基于生物信息学对乳腺癌脑转移生物标志物的筛选与鉴定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寻找与乳腺癌脑转移预后相关的关键生物标志物。方法从GEO数据库检索获得的微阵列数据集GSE125989,并采用GEO2R工具来筛选相关差异表达基因。使用STRING数据库分析差异基因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使用Cytoscape软件进行可视化处理并筛选出关键的生物标志物。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数据库确定所筛选出的关键生物标志物的预后潜力。结果本研究筛选出311个上调差异基因和104个下调差异基因,并筛选出了10个关键基因,包括纤维连接蛋白1(FN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Ⅰ型胶原蛋白α1链(COL1A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Ⅲ型胶原蛋白α1链(COL3A1)、Ⅰ型胶原蛋白α2链(COL1A2)、骨膜蛋白(POSTN)、核心蛋白聚糖(DCN)、双糖链蛋白聚糖(BGN)和赖氨酰氧化酶(LOX)。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FN1和VEGFA高表达,均与不良的总生存期(OS)相关(FN1:HR=1.28,95%CI=1.03~1.59,P=0.02300;VEGFA:HR=1.35,95%CI=1.09~1.68,P=0.00550),而低表达DCN与不良OS相关(HR=0.69,95%CI=0.56~0.86,P=0.00071)。FN1、VEGFA、COL1A1、POSTN、BGN和LOX高表达,均与不良的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相关(FN1:HR=1.22,95%CI=1.01~1.48,P=0.04100;VEGFA:HR=1.39,95%CI=1.14~1.68,P=0.00095;COL1A1:HR=1.53,95%CI=1.09~2.14,P=0.01200;POSTN:HR=1.61,95%CI=1.16~2.24,P=0.00420;BGN:HR=1.29,95%CI=1.07~1.57,P=0.00920;LOX:HR=1.28,95%CI=1.06~1.55,P=0.01200),而DCN低表达与不良的DMFS相关(HR=0.82,95%CI=0.67~0.99,P=0.04200)。结论FN1、VEGFA和DCN可作为乳腺癌脑转移预后相关的关键生物标志物。
邵明涛王兴李伟文
关键词:乳腺癌脑转移生物标志物生物信息学
SQLE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角鲨烯环氧化酶(squalene epoxidase,SQLE)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挖掘Oncomine和GEPIA数据库中SQLE在乳腺癌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CCLE数据库中SQLE在乳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同时利用HPA和UALCAN数据库分析SQLE蛋白在正常和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利用免疫组化方法通过临床样本进一步验证SQLE蛋白的表达情况。最后用K-M plotter数据库和GEPIA数据库分析SQLE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Oncomine和GEPIA数据分析显示SQLE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CCLE数据分析表明SQLE在乳腺癌细胞系中显著高表达,HPA数据库免疫组化结果和UALCAN数据库结果以及临床样本免疫组化结果均显示乳腺癌组织SQLE蛋白相对于正常乳腺组织高表达;Kapan-Meier Plotter和GEPIA数据库分析显示高表达SQLE的乳腺癌预后不良。结论:SQLE在乳腺癌组织和细胞中均高表达,其可能是乳腺癌中潜在的促癌基因,有望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靶标。
邵明涛王兴李勇李伟文
关键词:乳腺癌肿瘤预后生物信息分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