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多发伤
  • 1篇多发伤患者
  • 1篇胰腺
  • 1篇胰腺坏死
  • 1篇胰腺炎
  • 1篇胰腺炎预后
  • 1篇胰周
  • 1篇胰周积液
  • 1篇预后
  • 1篇伤患者
  • 1篇转录
  • 1篇转录因子
  • 1篇乌司他丁
  • 1篇腺炎
  • 1篇坏死
  • 1篇活性
  • 1篇活性变化
  • 1篇积液
  • 1篇急性
  • 1篇核转录因子

机构

  • 2篇上海市浦东新...

作者

  • 2篇王华
  • 2篇杨欣
  • 2篇李能平
  • 2篇顾永峰
  • 1篇周智强
  • 1篇唐江安
  • 1篇卢小兵
  • 1篇施玲华
  • 1篇凌云
  • 1篇袁晓燕

传媒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华胰腺病杂...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多发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活性变化及乌司他丁的保护作用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 探讨多发伤患者早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xB活性变化及乌司他丁的保护作用。方法收集2008—01~2010—05急诊收治20—55岁的多发伤患者,将入选的多发伤患者随机分为多发伤对照组、乌司他丁治疗组。乌司他丁治疗组在创伤后12h内开始给予乌司他丁治疗,20万U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注射,以后每8h1次,连续7d。采集患者在入院时(0)、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及第7天外周静脉血。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KB活性及血清TNF-a、IL-1、IL-6浓度。分析比较不同组患者实验室指标和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多发伤患者创伤后第1天(24h)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KB活性、血清IL-6、TNF-a浓度均最高,随后逐渐降低,至第3天(72h)后降至正常。乌司他丁治疗组单个核细胞NF—KB活性、血清IL-6、TNF-a浓度均较对照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发伤患者SIRS平均持续(10±3.5)d,乌司他丁治疗组平均持续(7±3.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P=0.029)。多发伤患者MODS平均持续(8.8±2.6)d,乌司他丁治疗组平均持续(5.6±2.7)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P=0.025)。结论多发伤患者早期单个核细胞NF—KB活性及血清前炎症细胞因子呈一过性升高。乌司他丁能缩短多发伤患者SIRS、MODS持续时间,但未发现能显著降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KB活性。
周智强李能平顾永峰杨欣卢小兵丛建农凌云唐江安袁晓燕王华
关键词:乌司他丁
急性胰周积液和胰腺坏死对急性胰腺炎预后的影响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急性胰周积液和胰腺坏死对急性胰腺炎(AP)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323例AP患者早期CT影像学表现,探讨急性胰周积液、胰腺坏死程度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胰腺感染及病死率的关系。结果发病5d内出现SIRS并持续2d或以上者97例(30%),12例(3.7%)在病程中、后期出现胰腺感染;病死14例(4.3%)。有急性胰周积液者142例(44.0%)。单个部位发生急性胰周积液者76例,其中31例发生SIRS,病死2例;多个部位急性胰周积液者66例,发生SIRS62例,病死11例。急性胰周积液部位数量与早期SIRS发生及病死率显著相关(P〈0.01)。277例(85.8%)无胰腺坏死,均未继发胰腺感染,病死4例;46例(14.2%)有不同程度胰腺坏死。胰腺坏死面积≤30%32例,胰腺感染发生率12.5%,病死率15.6%;〉30%~≤50%7例,感染发生率42.9%,病死率28.6%;〉50%7例,感染发生率为71.4%,病死率42.9%,胰腺坏死的程度与胰腺感染的发生及病死率显著相关(P〈0.05)。结论急性胰周积液和胰腺坏死对AP预后的影响不同。急性胰周积液与病程早期SIRS的发生及病死率相关;胰腺坏死与胰腺继发感染的发生及病死率有关,坏死面积越大,越容易发生胰腺感染,病死率越高。
李能平杨欣顾永峰王华丛建农施玲华
关键词:胰腺炎预后胰周积液胰腺坏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