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卫东

作品数:380 被引量:3,691H指数:35
供职机构: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49篇期刊文章
  • 126篇专利
  • 82篇会议论文
  • 17篇科技成果
  • 6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85篇建筑科学
  • 19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理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67篇基坑
  • 86篇深基坑
  • 73篇基坑工程
  • 57篇建筑
  • 44篇深基坑工程
  • 41篇开挖
  • 39篇隧道
  • 35篇软土
  • 33篇地下连续墙
  • 33篇连续墙
  • 32篇地下空间
  • 31篇支护
  • 31篇灌注桩
  • 30篇逆作法
  • 30篇抗拔
  • 29篇地下空间开发
  • 28篇混凝土
  • 25篇钢筋
  • 24篇抗拔桩
  • 22篇地基

机构

  • 315篇华东建筑设计...
  • 69篇同济大学
  • 3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2篇华东建筑设计...
  • 24篇上海理工大学
  • 18篇上海现代建筑...
  • 9篇华东电力设计...
  • 7篇上海大学
  • 6篇华东建筑设计...
  • 5篇中国矿业大学
  • 4篇成都理工大学
  • 4篇国土资源部
  • 4篇郑州大学
  • 3篇上海市机械施...
  • 2篇国家电网公司
  • 2篇江苏大学
  • 2篇天津大学
  • 2篇重庆交通大学
  • 2篇武汉理工大学
  • 2篇上海市应用数...

作者

  • 380篇王卫东
  • 91篇吴江斌
  • 83篇翁其平
  • 56篇徐中华
  • 55篇邸国恩
  • 37篇黄茂松
  • 33篇张治国
  • 31篇宋青君
  • 27篇沈健
  • 27篇王建华
  • 26篇常林越
  • 23篇戴斌
  • 23篇胡耘
  • 20篇李进军
  • 16篇陈永才
  • 14篇黄绍铭
  • 12篇王向军
  • 12篇李靖
  • 11篇黄炳德
  • 11篇陈畅

传媒

  • 54篇岩土工程学报
  • 23篇岩土力学
  • 21篇地下空间与工...
  • 14篇建筑结构
  • 12篇建筑结构学报
  • 7篇第五届全国基...
  • 6篇岩石力学与工...
  • 6篇第四届全国基...
  • 5篇中国建筑学会...
  • 4篇第六届全国基...
  • 4篇上海软土地区...
  • 3篇土木工程学报
  • 3篇第八届桩基工...
  • 3篇上海软土地深...
  • 2篇武汉理工大学...
  • 2篇地下工程与隧...
  • 2篇建设科技
  • 2篇第九届全国岩...
  • 2篇中国土木工程...
  • 1篇现代隧道技术

年份

  • 1篇2024
  • 17篇2023
  • 34篇2022
  • 13篇2021
  • 15篇2020
  • 4篇2019
  • 9篇2018
  • 10篇2017
  • 13篇2016
  • 16篇2015
  • 24篇2014
  • 13篇2013
  • 22篇2012
  • 23篇2011
  • 37篇2010
  • 21篇2009
  • 23篇2008
  • 24篇2007
  • 20篇2006
  • 22篇2005
3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与管桩相连的预制承台板结构
本实用新型属于桩基施工领域的一种与管桩相连的预制承台板结构,技术方案为:一种与管桩相连的预制承台板结构,包括预制的承台板主体和管桩,承台板主体设有上下贯通的装配孔,装配孔的上部小于管桩直径而下部大于管桩直径,套设于管桩的...
吴江斌王卫东黄昱挺
用于超深基坑工程中地墙接头位置的防渗构造
本实用新型属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领域的用于超深基坑工程中地墙接头位置的防渗构造。技术方案为:第一地下连续墙和第二地下连续墙之间存在交界面;第一地下连续墙的第一钢筋笼和第二地下连续墙的第二钢筋笼在基坑内侧且邻近交界面位置处分...
翁其平李靖王卫东戴斌
上海地区静钻根植桩承载特性现场试验研究
静钻根植桩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新型桩基,具有低噪声、无挤土、少排泥等优势,可应用于高层建筑、桥梁等工程中。基于现场抗压和抗拔静载试验及桩身内力测试,分析了上海地区静钻根植桩的竖向承载变形特性以及桩身轴力和侧摩阻力分布。研究结...
王卫东凌造吴江斌袁聚云
关键词:静载试验桩侧摩阻力桩端阻力
不同桩长扩底抗拔桩极限承载力的统一计算模式被引量:21
2011年
基于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以及相关文献成果,提出了一个适用于不同桩长扩底抗拔桩极限承载力的统一计算模式。在极限状态下,扩大头处形成椭圆状局部破坏;而等截面段形成幂函数形式的曲线破裂面,幂函数曲线破裂面形状取决于土层及桩型参数。提出扩大头影响高度H1的概念,由扩底抗拔桩足尺试验数据,拟合出一个适合上海等软土地区扩底抗拔桩扩大头影响高度H1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工程实测结果的比较,验证了统一计算模式的正确性。另外,该方法也可退化为等截面抗拔桩极限承载力的计算。
黄茂松王向军吴江斌王卫东
关键词:扩底抗拔桩极限承载力数值模拟
紧邻地铁区间隧道深基坑工程的设计和实践被引量:49
2011年
研究目的: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中心城区的深基坑工程经常紧邻正在运营的地铁区间隧道,深基坑开挖需确保邻近地铁区间隧道严格的变形保护要求,基坑工程设计由强度控制转变为变形控制。结合上海典型软土地层中紧邻地铁区间隧道深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成功实践,总结相关设计方法和措施,给类似深基坑工程设计提供参考。研究结论:针对基坑开挖对邻近地铁盾构区间隧道附加变形<20 mm的严格保护要求,在紧邻上海地铁2号线区间隧道的南京西路1 788地块基坑工程中,采用中间设置临时隔断地下连续墙将基坑一分为二、"分区顺作"的设计方法,并采取了数值模拟分析和专项保护措施,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对基坑工程和区间隧道进行了详尽的基坑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基坑本身安全、对邻近地铁区间隧道的影响都在安全可控的范围内。
李进军王卫东
关键词:软土地区地铁区间隧道深基坑工程
一种带轴力伺服系统的型钢组合支撑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本发明属于地下空间开发领域的一种带轴力伺服系统的型钢组合支撑构造及其施工方法。技术方案为:在型钢组合支撑和围护墙之间设置外侧型钢围檩和内侧型钢围檩;外侧型钢围檩与围护墙连接;内侧型钢围檩与型钢组合支撑连接;外侧型钢围檩和...
沈健楼志军王卫东胡耘陶露萍陈畅姜韬王惠生闵永恩宗晶瑶杨晓楠
软土地层邻近隧道深基坑变形控制设计分析与实践被引量:13
2022年
结合近年来在软土深基坑领域的工程实践和研究,阐述邻近隧道深基坑变形控制设计方法,主要包括基于微小变形控制分区设计、轴力自动补偿钢支撑、坑内土体加固、坑外隔断以及承压水控制设计方法等,通过实际工程案例分析不同设计方法在控制基坑与隧道变形方面的效果。同时,针对基坑开挖对邻近隧道影响评估难的问题,结合上海软土地层工程实践,介绍小应变本构模型(HS-Small)全套参数的确定方法以及基于小应变本构模型的基坑对隧道影响的数值分析方法。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综合采取上述设计和分析方法能够有效评估基坑开挖对隧道的影响,并达到良好的变形控制效果,能满足地铁及隧道变形控制和结构安全的要求。
王卫东李青李青
关键词:软土深基坑
降雨条件下隧道穿越滑坡体影响的模型试验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降雨条件下隧道穿越滑坡体影响的模型试验装置,模型箱内填入黏土形成从左侧至右侧向下的滑床,滑床内设有滑体,模拟箱中土体内部水平放置隧道衬砌模型,隧道衬砌模型内设有隧道开挖施工模拟装置,隧道衬砌模型分隔成若干段...
张治国姜蕴娟张孟喜王卫东
一种桩墙复合结构构造
本发明属于基坑支护与地下工程领域的一种桩墙复合结构构造,基本技术方案为围护桩与地下室外墙紧贴设置。在实现上述结构体系受力的前提下,作为一种优化,考虑地下室的防水和保温等要求进行相应的构造处理。由于将基坑围护桩作为主体地下...
沈健胡耘王卫东
文献传递
上海地区深基坑周边地表变形性状实测统计分析被引量:149
2011年
收集了上海软土地区35个具有墙后地表沉降实测资料的深基坑工程案例,从统计角度研究了深基坑的墙后地表变形性状。最大地表沉降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其值介于0.1%H~0.8%H之间,平均值为0.38%H,其中H为基坑开挖深度。影响因素分析表明最大地表沉降随着墙后软土层厚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坑底抗隆起稳定系数的增加而减小,而与围护墙的插入比及支撑系统刚度的关系不大。最大地表沉降与最大墙体侧移的比值基本介于0.4~2.0之间,其平均值约为0.84。统计了墙后地表沉降的分布模式,给出了墙后地表沉降的包络线。最大地表倾斜量介于0.001~0.017之间,给出了根据最大地表沉降量来预测最大地表倾斜量的统计关系。
王卫东徐中华王建华
关键词:深基坑地表沉降统计分析软土
共3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