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小龙

作品数:10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建筑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3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小麦
  • 3篇地图
  • 2篇幼胚
  • 2篇愈伤
  • 2篇愈伤组织
  • 2篇农杆菌
  • 2篇农杆菌介导
  • 1篇单杂交
  • 1篇蛋白
  • 1篇蛋白结合
  • 1篇地图符号
  • 1篇地图符号库
  • 1篇凋亡
  • 1篇性状
  • 1篇遗传转化体系
  • 1篇用户
  • 1篇幼胚愈伤组织
  • 1篇语言处理
  • 1篇预后
  • 1篇杂交

机构

  • 6篇河北农业大学
  • 5篇教育部
  • 3篇兰州大学
  • 3篇武汉大学
  • 3篇兰州交通大学
  • 1篇河北省农林科...
  • 1篇清华大学
  • 1篇甘肃大禹九洲...

作者

  • 10篇王小龙
  • 5篇刘桂茹
  • 5篇赵艳红
  • 4篇武海娜
  • 2篇胡晓晴
  • 2篇郭丽羡
  • 2篇温树敏
  • 1篇屈振刚
  • 1篇张永升
  • 1篇王睿辉
  • 1篇温淑敏
  • 1篇郎明林

传媒

  • 2篇麦类作物学报
  • 2篇地球信息科学...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测绘科学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0
  • 4篇2013
  • 2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农杆菌介导的小麦幼胚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被引量:3
2012年
为了优化农杆菌介导的小麦幼胚转化体系,通过对4个小麦品种河农827、石新828、河农825、良星99的幼胚组织培养及再生系统的研究表明,在改良培养基MSW1和MSW2中,小麦幼胚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与MSW0培养基相比分别提高了6.0%和5.4%,并且显著提高了植株再生能力。采用混合正交试验设计,对农杆菌遗传转化过程中小麦幼胚的诱导培养基、诱导时间、农杆菌侵染浓度、侵染时间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诱导培养基MSW2,诱导培养6d,OD660=1,侵染时间3h时,愈伤GUS瞬时表达率及抗性愈伤成活率最高,对河农827成活的抗性再生植株进行PCR检测,获得了候选转基因植株。
武海娜张永升王小龙赵艳红温树敏刘桂茹
关键词:小麦幼胚愈伤组织农杆菌转化
ATAD2过表达提示口腔鳞状细胞癌的不良预后
研究目的:三磷酸腺苷酶家族蛋白2(ATAD2)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呈高表达,可促进肿瘤细胞增殖,抑制肿瘤细胞分化。但ATAD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ATAD2在OSCC中的表...
王小龙王朔吴志忠杨启超李豪熊宏刚万书成孙志军
关键词:口腔鳞状细胞癌预后增殖凋亡上皮-间充质转化
文献传递
城市内涝场景下的微地图制作方法被引量:2
2024年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内涝灾害愈加频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然而,城市内涝灾害在愈加频繁的同时,产生了诸如信息获取不及时、制图时效性低、地图信息冗余等问题,难以为救援提供及时响应。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城市内涝场景下的微地图制作方法。首先,调用微博API获取任意时间段内特定主题下的社交媒体文本数据,对数据进行清洗与预处理;接着,选取BiLSTM-CRF模型提取社交媒体中有关城市内涝的地名地址信息;然后,结合Dijkstra算法为用户推荐避开危险路段的最优路径;最后,结合灾害信息与实际场景,制作城市内涝场景下的微地图。实验结果表明:①该方法能够有效识别城市内涝点,总体准确率达到92.7%;②对比官方发布的积水点,本文提取的积水点与官方积水点大部分重叠,能够有效为传统监测方法提供补充信息;③根据所得内涝点生成道路网级别的城市内涝地图,能够克服在海量地理空间信息中可视化冗余的不足,即有效缓解地理信息冗余的问题。由此可知,实时显示城市内涝信息,能够为用户掌握灾害现场的信息提供便利,调动他们参与制作微地图的积极性。与此同时,结合最优路径推荐,能够提高灾害应急场景下的制图时效。
富璇闫浩文王小龙王小龙王卓马文骏
关键词:城市内涝社交媒体自然语言处理DIJKSTRA算法
纤毛鹅观草DREB类基因RcDREB1的克隆及其蛋白结合干旱应答元件DRE的功能验证被引量:8
2013年
以纤毛鹅观草为材料,通过RT-PCR和RACE技术,首次克隆了一个纤毛鹅观草DREB类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RcDREB1。该基因编码蛋白含有一个保守的AP2结构域,表明该基因是AP2大家族的一个新成员。种系发生树分析表明,RcDREB1与小麦AP2家族DREB类基因高度同源。酵母单杂交试验表明,RcDREB1表达的蛋白具有特异结合干旱应答DRE元件的功能;通过实时定量PCR分析发现,高盐、干旱、重金属镉和低温胁迫均可诱导RcDREB1表达,但其对高盐反应较为显著。本研究表明,RcDREB1是DREB类转录因子基因,在介导植物响应逆境信号方面可能发挥着重要生物学功能,为进一步分析小麦族的进化和转基因应用奠定了基础。
赵艳红郎明林王小龙温淑敏刘桂茹
关键词:纤毛鹅观草DREB酵母单杂交
面向微地图的手绘地图符号自动提取方法
2024年
微地图作为自媒体时代出现的新型地图,具有大众参与、个性化、快速传播等特征,然而现有微地图研究在点符号设计方面存在一定局限,难以完全满足大众个性化制图的需求。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从微地图制作角度出发,选择手绘地图的通用地图符号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一个包含多种类型和样式的手绘地图数据集。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比选择目标检测中常用的YOLOv5(You Only Look Once v5)系列模型,深入探索手绘地图中通用地图符号的自动提取方法,并采用YOLOv5-X模型进行手绘地图通用地图符号的提取。实验结果显示,该模型在手绘地图数据集上的point类别提取精确度、召回率和F1得分分别达到了98.42%、94.72%和97%。同时在Quick Draw涂鸦数据集上进行模型泛化能力的测试,本文所使用的模型在该数据集上展现出良好的提取效果。本研究的开展不仅扩充了微地图个性化点符号的研究数据集,还改进了通用地图符号的提取方法,为微地图制图注入了更多元化的元素,也为自媒体时代的地图制作提供了更为灵活和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余懿韬闫浩文李精忠王小龙王小龙王卓侯宇豪
用户角色特性导向的微地图逻辑架构设计
2024年
针对微地图在满足用户个性化和顾及用户需求问题移动端设计的困难,提出了一种以用户角色特性为导向的微地图移动端逻辑架构设计。该设计从微地图移动端的多元用户情景出发获取用户需求信息,结合产品定位与用户需求剖析了微地图移动端中用户角色,得到了用户角色具备的双向互动性、操作自由性、简易性、无界限性、延展性、灵动性6个特性。融合用户角色特性与用户体验,将其贯穿于逻辑架构整体设计过程,研究设计出了顾及用户角色特性的微地图移动端逻辑架构。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用户对该逻辑架构设计的评价数据并构建评估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逻辑架构设计达到了用户普遍心理预期,能较好地将用户角色特性融合于产品,设计了具有微地图特色的逻辑架构,有助于用户高效使用微地图移动端服务,推进了移动端与用户关联程度。以用户角色特性为导向的微地图移动端逻辑架构设计可为微地图移动端服务用户提供适宜可行的逻辑骨架支撑。
方煜敏张立峰闫浩文何毅王小龙王小龙陈鹤升刘耀祥
农杆菌介导的小麦芽生长点和分蘖节遗传转化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为了研究小麦芽生长点和分蘖节为受体的农杆菌转化的可行性,以小麦品种‘河农827’和‘河农58-3’为受体材料,以来自水稻的OsDREB为供体基因,研究农杆菌介导的小麦芽生长点和分蘖节转化体系。结果表明,2种方法均能获得转基因植株:芽生长点侵染法T0代的成活率低(30.02%),转化率高(PCR检测转化率达13.79%);分蘖节注射法T0代成活率高(100%),转化率低(PCR检出率为3.25%),综合比较2种方法的转基因效率,芽生长点侵染法为2.65%,分蘖节注射法为3.25%。对野生型小麦卡那霉素抗性筛选,确定了转基因小麦卡那霉素的筛选浓度为90mg/L较为合适。芽生长点侵染法共培养过程中的抑菌,加入羧苄青霉素的最佳浓度为300mg/L,有利于共培养后外植体有较低的染菌率。
胡晓晴郭丽羡武海娜赵艳红王小龙王睿辉刘桂茹
关键词:小麦农杆菌分蘖节
卡那霉素在小麦愈伤组织遗传转化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为建立利用卡那霉素筛选的小麦遗传转化的有效体系,采用不同浓度的卡那霉素对小麦品种的幼胚愈伤组织进行处理,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品种、不同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不同诱导培养时间下愈伤组织对卡那霉素筛选的反应。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的愈伤组织对卡那霉素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同一品种不同培养条件下产生的愈伤组织对卡那霉素的反应存在显著差异;小麦品种河农827在N培养基上诱导培养14d得到的愈伤组织在含有15mg.L-1卡那霉素的分化培养基上筛选,效果较好。基因枪介导转化河农827的愈伤组织,用卡那霉素筛选得到的抗性再生苗经PCR检测,检测出12.5%的阳性株。
郭丽羡胡晓晴武海娜王小龙赵艳红刘桂茹
关键词:小麦幼胚愈伤组织卡那霉素
小麦品种(系)抗麦红吸浆虫种植方式与评价方法的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麦红吸浆虫是重要的麦田虫害,探索准确、可靠的鉴定方法对于筛选抗吸浆虫材料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虫圃条件,采用穴播、条播2种种植方式和在乳熟期、成熟收获期调查虫害等方法,在比较不同评价方法的同时,对一些小麦品种及高代品系进行了抗虫鉴定。结果表明:以反应乳熟期小麦每百粒籽粒虫子数目H值和单粒种子的L值法鉴定结果较为一致,其中H值的准确度较好,而成熟期取样调查品种(系)的抗虫性反应结果较差。穴播和条播2种种植方式对小麦的鉴定结果影响不显著。采用乳熟期的H值法从75份小麦品种和高代材料中鉴定出21份高抗吸浆虫的材料。
王小龙武海娜赵艳红屈振刚刘桂茹温树敏
关键词:小麦吸浆虫抗性鉴定
小麦假病斑与农艺性状相关性研究及QTL定位
病害是严重制约小麦高产和稳产的要素之一,发掘抗病相关基因,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病害的有效途径。抗病性分为垂直抗病性和水平抗病性,病原菌生理小种随着环境变化不断进行变异,对小麦的危害日益加重。研究发现大部分的假病斑(lesi...
王小龙
关键词:小麦农艺性状表型鉴定抗病品种
共1页<1>
聚类工具0